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64篇
  免费   21919篇
  国内免费   36674篇
林业   14871篇
农学   12073篇
基础科学   13413篇
  42645篇
综合类   82175篇
农作物   12954篇
水产渔业   10180篇
畜牧兽医   26526篇
园艺   11257篇
植物保护   10863篇
  2024年   1824篇
  2023年   3433篇
  2022年   6695篇
  2021年   6279篇
  2020年   7377篇
  2019年   10046篇
  2018年   8307篇
  2017年   11350篇
  2016年   10298篇
  2015年   12441篇
  2014年   11800篇
  2013年   13277篇
  2012年   15990篇
  2011年   15370篇
  2010年   14290篇
  2009年   12776篇
  2008年   11820篇
  2007年   10864篇
  2006年   9017篇
  2005年   7455篇
  2004年   5519篇
  2003年   4010篇
  2002年   3876篇
  2001年   3315篇
  2000年   2929篇
  1999年   1878篇
  1998年   1292篇
  1997年   1271篇
  1996年   1116篇
  1995年   1174篇
  1994年   1159篇
  1993年   920篇
  1992年   951篇
  1991年   795篇
  1990年   602篇
  1989年   594篇
  1988年   536篇
  1987年   411篇
  1986年   417篇
  1985年   213篇
  1984年   197篇
  1983年   190篇
  1982年   190篇
  1981年   246篇
  1980年   193篇
  1979年   150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10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PB2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含HisTAG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经序列验证正确后,转化BL21大肠杆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靶蛋白经Ni+柱纯化后与弗氏免疫佐剂混合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高效价的抗PB2的抗血清。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实制备的抗血清可与PB2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将PB2全长基因准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转染293T细胞表达PB2蛋白,通过IFA检测发现,抗血清与细胞表达的PB2蛋白发生反应,出现特异性荧光,经激光共聚焦检测PB2亚单位只在细胞核中出现荧光,说明PB2亚单位单独表达仅限于细胞核内。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B2亚单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以小型点暴源固定于大鼠的臀部,直流电源引爆,伤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海水浸泡组和单纯爆炸伤组.将浸泡组大鼠置于人工配制的海水中30 min,于伤前及伤后1、3、7、10 d各处死10只大鼠,对伤口及周围组织进行取材,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单纯爆炸伤组除不浸泡海水外,处理同海水浸泡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与创前相比,单纯爆炸伤组与创后1、3d活力降低(P<0.01),海水浸泡组在创后7 d活力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丙二醛(MDA)含量,与创前相比,单纯爆炸伤组创后1 d含量下降(P<0.01),但创后10 d升高(P<0.01).组间比较,海水浸泡组各时间点的含量均减少(P<0.05,P<0.01).与创前比较,海水浸泡组Na+-K+-ATP酶活力,在创后1 d升高(P<0.05),组间比较也升高(P<0.05).其他时间点组间比较无差异.与创前比较,单纯爆炸伤组创Ca2+-Mg2+-ATP酶活力创伤后1 d含量下降(P<0.01),但创后10 d显著升高(P<0.01);而海水浸泡组则在1、3、7、10 d时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海水浸泡组在各时间点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当爆炸伤仅伤及肌组织并经海水浸泡时,初期(1 d内)组织酶活性变化大,中期(3~10 d)有一定的变化,10 d以后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993.
134只1日龄BWEL-SPF鸡随机分成2组,攻毒组84只腹腔注射2 000 PFU的MDV-GA细胞毒0.2 mL,对照组50只注射同等剂量的病毒稀释液。结果显示,攻毒后27 d攻毒组鸡只开始发病并持续到攻毒后51 d,发病高峰期在攻毒后28~42 d。经过60 d的观察发现,该毒株可以引起很高的肿瘤发生率(61.90%),死亡率为75.00%。肿瘤主要出现在肾脏、心脏、肝脏、性腺、脾脏、肺、胸腺、皮肤、腺胃等组织,其中以肾脏、心脏、肝脏、性腺、脾脏肿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6.90%,28.75%,25.00%,21.43%,17.86%。其中2个以上组织发生肿瘤的个体占44.08%;3个以上组织发生肿瘤的个体占27.38%。多数肿瘤个体同时伴有胸腺、法氏囊萎缩,脾脏、性腺肿大等症状。经过对发病鸡的肾脏作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其基本结构已经消失,伴随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现典型的马立克症状。结果表明,利用2 000 PFU的MDV-GA毒株感染BWEL-SPF鸡可以得到大量的肿瘤样本,可用于探讨马立克淋巴瘤内部的基因变化。  相似文献   
994.
猪瘟病毒感染致外周免疫器官损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头28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感染组8头,对照组2头。感染组按1 mL/头颈部肌注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血毒(104TCID50/mL)进行人工感染,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 d后感染组仔猪体温升至40~41.5℃,稽留不退,而对照组体温正常。采集体温升高的仔猪扁桃体,运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CSFV均为阳性,表明人工感染CSFV成功。分别于感染后4,7 d剖杀感染组和对照组仔猪各1头,剖解后观察各器官大体病变并采集脾脏和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其余感染组仔猪分别于感染后13,16(2头),19,23,31 d自然死亡,死亡后按剖杀猪方法同样处理。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发展,感染组仔猪的脾脏和淋巴结的淋巴滤泡逐渐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结的副皮质区细胞亦逐渐减少坏死,即造成了T、B淋巴细胞的渐进性减少,而对照组无异常变化。结果表明:CSFV感染仔猪后,可引起脾脏淋巴结的淋巴细胞渐进性变性与坏死,造成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995.
以卵泡期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促凋亡基因(Bad)在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与定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巢组织中Bad基因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中呈中度着染,在三级卵泡中呈轻度着染,阳性细胞在卵泡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分散分布,呈轻度着染;输卵管上皮分泌细胞和部分纤毛细胞胞质中见Bad基因中等强度表达,输卵管壶腹部上皮中,Bad基因多表达于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中有部分呈阳性且强度弱,宫管结合部、峡部和壶腹部Bad基因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弱,均呈中度着染;子宫内膜子叶和基质中的阳性细胞数量极少,阳性细胞呈轻度着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生殖器官各组织细胞中Bad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结果Bad基因在这2品种绵羊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大体相似,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萨福克羊三级卵泡颗粒细胞Bad基因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萨福克羊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膜细胞Bad基因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萨福克羊子宫内膜腺体卵泡期Bad基因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由此表明,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卵泡期生殖器官中细胞凋亡的差异与Bad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繁殖力高低差异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对美国白羽王鸽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鸽源Ⅵb亚型新城疫病毒(NDV)与其它不同基因型NDV对鸽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选取JS-7-05-Ch(基因Ⅲ型)、WX-10-07-Pi(基因Ⅵb型)、JS-5-05-Go(基因Ⅶd型)和F48E8(基因Ⅸ型)4个病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月龄实验鸽。接种后,观察实验鸽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同时检测HI抗体水平变化、喉气管和泄殖腔排毒以及病毒在组织分布情况。4株NDV均能导致接种鸽的发病,但死亡率分别为0、0、100%、50%。WX-10-07-Pi接种组鸽泄殖腔排毒时间最长、而且病毒检出率比其它组高。另外,在接种组鸽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均可检测出病毒。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NDV对鸽均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强弱与NDV毒株特性有关;基因Ⅵb型NDV在鸽体内可长期的带毒与排毒,与其它基因型NDV相比更易在鸽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998.
Chlamydophila pecorum found in the intestine and vaginal mucus of asymptomatic ruminants has also been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ruminants, swine and koalas. Some endangered species such as water buffalos and bandicoots have also been found to be infected by C. pecorum. The persistence of C. pecorum strains in the intestine and vaginal mucus of ruminants could cause long-term sub-clinical infection affecting the animal’s health. C. pecorum strains present many genetic and antigenic variations, but coding tandem repeats have recently been found in some C. pecorum genes, allowing C. pecorum strains isolated from sick animals to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hose isolated from asymptomatic animal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update on C. pecorum infections in different animal host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nimal health. The taxonomy, typing and genetic aspects of C. pecorum are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999.
The emergence of canine parvovirus (CPV) represents a well-documented example highlighting the emergence of a new virus through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CPV emerged in the mid-1970s as a new pathogen of dogs and has since become endemic in the global dog population. Despite widespread vaccination, CPV has remained a widespread disease of dogs, and new genetic and antigenic variants have arisen and sometimes reached high frequency in certain geographic regions or throughout the world. Here we review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emergence event and contrast it to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emergence of a disease in mink caused by mink enteritis virus (MEV). In addition, we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of CPV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n the global dog population, and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y of contemporary parvovirus infections of dogs and cats. CPV represents a valuable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disease emergence through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while MEV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