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166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67篇
  155篇
综合类   829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65篇
园艺   164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嗜盐古菌存在于高盐水体中,是高盐环境微生物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从日晒盐场结晶池卤水中分离得到的3株红色嗜盐古菌,分别命名为Haloarcula sp.HG-1、Haloferax sp.KN-4和Halorubrum sp.IT-5。采用悉生实验系统,探讨不同盐度(30、100和150)条件下3株古菌能否作为卤虫(Artemia)的唯一饵料,并比较其作为饵料对卤虫存活、生长和抗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30的悉生系统中,投喂3株古菌组卤虫存活率和体长均保持较高水平;鳗弧菌攻毒条件下,卤虫存活率有所下降,其中投喂Haloferax sp.KN-4菌株组卤虫抗鳗弧菌感染能力最强。正常和攻毒条件下,在盐度100和盐度150悉生系统中分别投喂3株古菌,卤虫均保持较高存活率和体长,其中投喂Haloarcula sp.HG-1菌株组卤虫具有最高存活率和最长体长,但攻毒组卤虫存活率和生长普遍优于未攻毒组,这可能与高盐条件下V.anguillarum毒力下降有关。本研究利用"卤虫-古菌"悉生实验系统,证实了3株嗜盐古菌均可作为卤虫的唯一饵料,为卤虫提供营养;利用"卤虫-古菌-致病菌"攻毒实验系统,证实3株嗜盐古菌均可以增强卤虫抗鳗弧菌感染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研究古菌在高盐环境食物链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问题,应用粗糙集理论对既有岩质边坡的失稳实例进行分析,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约简,抽取评价知识,建立了规则库。采用不精确推理和默认推理方法开发了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提出了待评对象与规则不完全匹配情况下的近似推理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并与模糊回归方法进行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以盆栽胡萝卜品种向阳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胡萝卜生长的影响,旨在为胡萝卜耐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胡萝卜的生长影响很大,当缺水严重时,叶片及根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使苗的生长量、干物质积累及含水量显著下降。而且即使解除胁迫后其生长及各项指标也难以恢复。水分胁迫对叶细胞结构也有很大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细胞核数量减少,核缩小、变形或降解,解除胁迫以后也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数量分类及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数量分类及相似性方法对秦岭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垂直分布样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体上可将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分为7种主要类型,即农耕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辽东栎杂木林带、桦木林带、冷杉林带、落叶松带、高山草甸带.太白山蝗虫群落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其中高海拔的蝗虫种类数明显低于中低海拔.但低海拔的农耕带因人为干扰大,植被较单一,蝗虫的优势度和密度大,种类数较少.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项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植物的各个组织和各种成分的分析。文章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叶 片研究上的应用进展,包括基于叶片特征的植物种类鉴别、植物叶片病虫害诊断、育种材料选择、叶片 内含物质含量测定等 4 个方面,并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3株6年生浙江桂幼龄材为试材,研究了其生物量、材积、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及生长轮的宽度、纤维长度、宽度、微纤丝角和结晶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浙江桂幼龄材单株平均总生物量27.93 kg,平均材积0.0124 m3,生长轮平均宽度9.15 mm(3.12~10.57 mm),基本密度为0.414 g/ cm3,除髓心外其余各生长轮宽度和密度无明显差异,反映浙江桂生长较为稳定;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综合性能中上等;纤维长度为830.6μm(581~1043μm),纤维宽度为23.6μm(21~24μm),结晶度为38.46%~58.43%,微纤丝角为13.6°~24.6°;纤维长度、宽度和结晶度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结晶度与纤维长度、宽度间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水稻育种技术最主要瓶颈是选择效率低和周期长。为了提高水稻优异材料选育和杂交稻组配效率,创新水稻分子育种策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多基因聚合和早世代杂交组配,展开水稻恢复系分子改良和杂交新组合的调查评价。供体亲本H318与恢复系亲本华占进行杂交,通过选择和设计关键有利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将Wxb、fgr、Xa23、Pi2、Pi46以及Pita 6个稻米品质、香味、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相关功能基因进行聚合利用。通过多世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调查,米质、抗性等表型鉴定,获得14份以恢复系华占为遗传背景,目标基因纯合的优质、双抗和香型稳定的水稻株系。依据材料稳定遗传特性,将改良后代株系与生产应用的不育系进行测配和组合的调查评价,筛选获得潜在优良杂交稻。在育种进程中采用"多基因聚合-早世代组配"策略,实现多个有利基因快速聚合,定向改良稻米品质和抗病性等关键性状,并且促进杂交水稻组合的高效选育。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养殖废水处理设施自动化智能化运营与管控,本文以日产废水250 m3的某规模化养殖场废水处理设施为例,通过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和在线监控设备,并设置预警预报功能,来展示自动化智能化运营与管控效果。实时监控结果表明,污泥浓度、DO、pH值等关键运行参数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分别为4 000~7 000 mg·L-1、1.5 mg·L-1(一级好氧池)和3~5 mg·L-1(二级好氧池)、6.5~8.5;两级AO出水水质COD、氨氮均达标,分别为70 mg·L-1以下和10 mg·L-1以下,保障了设施运行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规避了环境风险。通过视频监控、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等功能,可有效监控废水处理设施每个处理环节运行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施的管控效果和效率,并降低运营人员的投入,有效降低运营费用。实际运营结果表明,废水处理设施实施自动化智能化运营与管控,既能有效提高管控效果和效率,最大程度规避环境风险,又能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建立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新模式,配套相应机具设备而进行本试验。研究比较了大垄垄上双行直播、小垄直播两种栽培方式。通过对土壤含水量、生物产量、籽实产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方式比直播能显著提高玉米籽实产量与生物产量,籽实产量大垄较对照增产6.3%,保持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