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6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226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104篇
  209篇
综合类   1491篇
农作物   395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我国青蛤5个地理群体(福建、浙江、江苏、天津及辽宁)的形态差异。选择了14个可量性状和6个地区生态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天津和辽宁的形态较接近,其中福建群体的趋异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8.05%,主成分2为18.6%,主成分3为14.0%,累计贡献率为60.65%。逐步判别选入8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35%~90%,P2为73.7%~86%。综合判别率为67.5%。青蛤形态学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分子遗传学研究将更准确地描述青蛤5群体间的遗传特性,为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根据野外采样和文献查阅,系统整理了可可的地理分布记录,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北美洲南部、中南美洲北部、非洲西部、亚洲东南部以及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地区均是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其中,中国海南、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广东雷州半岛也属于可可的适生范围。经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77,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Jacknife检验表明,极端最低温度、年降雨量、年温度变化范围、最暖季降雨量对可可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施用不同剂量(0%、0.5%、1%、2%、4%)花生壳生物炭对红壤和潮土种植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生长及氮素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淋溶土柱装置、根系扫描仪明确各处理小白菜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收获后土壤残留氮素养分含量,氮素利用效率,淋溶液氮含量等指标,探讨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作物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特征和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和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在潮土上显著降低小白菜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降幅分别达59.1%~77.2%、70.6%~80.6%,但在红壤上却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幅分别达35.7%~69.0%、63.0%~77.1%。此外,生物炭对其根系形态指标亦影响显著,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在潮土中施用生物炭,小白菜主根长降低了11.5%~30.1%,根表面积降低45.6%~55.9%,根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对小白菜根长影响不显著,根表面积增加47.5%和56.7%,根冠比显著降低。说明施用生物炭在红壤上促进小白菜根系发育,而在潮土上抑制小白菜根系发育。在潮土中施用生物炭,降低小白菜氮素吸收效率64.7%~73.5%,氮肥偏生产力降低65.1%~79.3%;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则提高了小白菜氮素吸收效率44.7%~59.6%,氮肥偏生产力增加了32.0%~63.2%。同时,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小白菜植株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达40.9%~84.6%和18.8%~75.0%。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通过促进小白菜根系发育,提高其产量,降低红壤氮素残留,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对潮土施用生物炭,则抑制小白菜根系发育,降低其产量,降低其氮肥的利用效率,生物炭对潮土的高效安全施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
鳗鲡循环水高密度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欧洲鳗鲡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0 522尾平均体重为55.6 g(18P)的欧洲鳗鲡养殖159 d,成活率达99.7%,总重由584.6 kg增加到1478.0 kg,均重达143.2 g(7.0P),养殖密度从13.0 kg/m3提高到32.8 kg/m3,共投饵1 263.2 kg,鳗鲡增重893.4 kg,饵料效率达70.7%。采用添加营养液和低负载预培养生物膜,使鳗鲡进入系统后水质平稳变化,降低了养殖初期因水质变化剧烈而发生事故的风险。试验阶段养殖池水体氨氮0.03~1.28 mg/L、亚硝态氮0.02~0.75 mg/L、硝态氮1.21~99.60 mg/L,溶氧控制在5~7 mg/L、pH以碳酸氢钠调节稳定在7.0~7.7、水温在23.8~32.4℃间,系统的日换水量在5%内,各水质指标均处于鳗鲡适宜范围内。养殖期间发生2次指环虫病害,利用中草药和无残留药物进行防治,效果良好。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鳗鲡,创造最适的水环境理化条件,在快速生产绿色安全水产品的同时有效节水和减少污水排放。研究亮点:国内首次中试规模(养殖水体45 m3),高密度(32.8 kg/m3)进行了欧洲鳗鲡的循环水养殖试验。养殖试验时间达159 d,鳗鲡达到了商品规格。在中试规模条件下,联合运用预培养生物膜和低负载培养生物膜的方法快速构建了具有稳定硝化功能的生物过滤器。首次比较了不同日换水率条件下,循环水养殖欧洲鳗鲡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5.
水稻基质育秧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有机基质料培育标准化壮秧技术,以武运粳23号和"科杰"牌基质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播种量水平对水稻秧苗地上部与地下部性状、大田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差异较大,在播种量为120-210 g/盘范围内,叶绿素含量、盘结力和根系活力则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在播种量为150-180 g/盘时基质料育出的秧苗更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机插秧苗,具体表现为增穗、增粒作用,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环境中钒与氧化锰的含量正相关关系.此外,水钠锰矿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层状氧化锰,因其分布广和活性强,常作为层状氧化锰的模式矿物进行研究.因此,水钠锰矿与V元素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通过V3+阳离子与水钠锰矿共沉淀方式制备含V的水钠锰矿,采用XRD、FTIR、SEM和XAS等技术以及湿法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相结合,分析V与水钠锰矿共沉淀后,V对水钠锰矿形貌特征及性质的影响,以及V在水钠锰矿中的存在形态.[结果]随着V3+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c轴方向尺寸从10.98 nm显著下降到2.96 nm,比表面积有增大趋势,而水钠锰矿花球状颗粒显著减小.水钠锰中的V元素最终是五价,少部分的V5+进入了水钠锰矿层内减少了Mn4+的含量,降低了空位含量;其它较多的则可能以VO43?或和V6O162?的阴离子团或簇的方式存在于层间和吸附在边面位点.且在重金属去除中,随着掺V含量增加,水钠锰矿对Pb2+去除率增加,但对Zn2+去除率降低.[结论]V3+与水钠锰矿的共沉淀,使得水钠锰矿负电荷增多,导致K+离子含量上升;同时V元素被氧化为V5+,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钠锰矿的层间、层内和边面,从而增强了水钠锰矿对Pb2+和Zn2+的选择性去除.上述结论为V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感潮河道重金属污染底泥为对象,研究了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环保清淤及稳定化资源化处置方案.“绞吸挖泥+机械脱水+固结”工艺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处置路线.对河涌底泥环保清淤,快速脱水减量化,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可以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效固化、稳定化,使主要重金属离子毒性浸出均匀,改性固结后可以作为建筑用土进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8.
日粮组成和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日粮组成和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肉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优肉品质所需的日粮适宜能量水平.选取体重(15.18±0.85)kg的乌金猪90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头,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以中国肉脂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能量需要设计中能量水平(组Ⅲ,消化能12.98 MJ/kg),以NRC(1998)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能量需要设计最高能量水平(组Ⅰ,消化能14.22 MJ/kg),此两个能量水平间设计中高能量水平(组Ⅱ,消化能13.60 MJ/kg),在中能量水平下依次分别设计中低能量水平(组Ⅳ,消化能12.36 MJ/kg)和最低能量水平(组Ⅴ,消化能11.74 MJ/kg),每个能量水平间的梯度为0.62 MJ/kg.各组在不同生长阶段日粮蛋白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水平基本固定.试验期至100 kg体重,分别在30、60和100 kg体重时屠宰,测定肉品质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采用模糊综合评定系统分析并确定最优肉品质日粮适宜能量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组成和能量水平对乌金猪不同生长阶段肌肉pH、系水力、剪切力、烹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有明显影响,组Ⅰ、Ⅲ、Ⅴ及其日粮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大理石纹在60和100 kg体重时差异显著(P<0.05).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降低,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在100 kg体重时达显著水平(P<0.05);粗脂肪、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降低,不同生长阶段组Ⅰ、Ⅲ、Ⅴ及其日粮的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以大理石纹、剪切力、滴水损失为评定肉品质的代表指标,通过综合评定确定30、60和100 kg体重时最优肉品质适宜的日粮能量水平分别为13.10、13.08和13.11 MJ/kg.研究结果可为乌金猪的合理饲养和改善肉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以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胚性培养物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结合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的技术,克隆到了龙眼体胚相关未知蛋白基因DlUP-5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为887 bp,由681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GenBank登陆号为GQ443759).该基因推导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4511.9 u,理论等电点pI为9.65;该蛋白是Frigi-da-like蛋白质家族成员,是一个具有Frigida组件,无典型信号肽结构,无跨膜螺旋的亲水性蛋白;不规则卷曲是其最大量的结构元件,并且主要集中在C端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均有表达,呈"N"形趋势,其中以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阶段最高,而鱼雷形胚阶段表达量最低;方差分析表明,鱼雷形胚阶段DlUP-5基因表达量与其他7个阶段存在极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对DlUP-5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在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胚胎发生能力、早期体胚正常发育和体胚成熟过程等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抑菌圈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蒜根系分泌物及其主要成分对烟草青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根系分泌物浓度为1g/mL时,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抑菌率为53.67%。大蒜根系分泌物4种成分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2,6-二异丙基苯酚>二烯丙基二硫>2,6-二叔丁基对甲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2,6-二异丙基酚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1和5mmol/L时的抑菌率分别为99.66%和100.00%;在盆栽试验中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接种后7 d和14 d后,其防效分别为34.75%和31.35%。因此,大蒜根系分泌物及其成分均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大蒜作为轮作或间作作物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机理,以及大蒜根系分泌物和2,6-二异丙基酚作为烟草青枯病防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