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15篇 | |
综合类 | 67篇 |
农作物 | 7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108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3篇 |
1952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1949年 | 2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黄河上游高寒地区建植人工草地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8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在黄河上游高寒草地进行人工草地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当年均出苗且生长良好,但种子不能成熟,只能达到拔节期;第2年越冬率达90%以上,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mutans,多叶老芒麦E.exceisns,老芒麦E.sibiricus青干草产量均达3 000 kg/hm2以上,冷地早熟禾Poa crymphila,草地早熟禾P.pratensis青干草产量在1 500 kg/hm2左右;种子成熟好的有冷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说明供试的8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在青海省黄河上游海拔3 400 m左右的地区推广种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22.
223.
利用SSR分析84个枣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对SSR引物对84个枣品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7个多态性位点,PIC值变幅为0.19~0.67,平均为0.48。依照枣原产地将其分为4类,遗传一致度为0.928 6~0.993 5,遗传多样性表现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亲缘关系最近。基于UPGMA法聚类分析表明,11对SSR引物可以区分本试验中82.3%的枣品种,其遗传距离为0.00~0.52,均值为0.15,但并没有依照原产地完全区分开。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探究FABP4和FABP5基因对牦牛脂肪酸的调控机制,提升牦牛肉品质。【方法】采用RT-PCR扩增牦牛FABP4和FABP5基因CDS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MEGA7.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其同源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BP4和FABP5基因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脂肪、肌肉和十二指肠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牦牛FABP4、FABP5基因CDS序列全长分别为393和408 bp,分别编码130和135个氨基酸,基于FABP4和FABP5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牦牛与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牛,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FABP4和FABP5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推测其不是分泌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牦牛FABP4、FABP5氨基酸序列分别存在16和17个磷酸化位点,均以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为主;牦牛FABP4和FABP5蛋白均与PPARG、GOT2间存在互作关系,且其相互间存在互作关系。KEGG富集结果发现,FABP4和FABP5共同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上。FABP4和FABP5基因在牦牛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脂肪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克隆了牦牛FABP4和FABP5基因,明确了其分子特征。牦牛FABP4和FABP5基因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与脂肪的沉积和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5.
226.
[目的]犏牛可以生活在海拔2 800~4 200 m,对高寒缺氧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世界屋脊”的著名牛种,为了提高西藏犏牛资源的综合利用,其后代变废为宝。[方法]在试验区选择200头经产母犏牛通过引进安格斯牛的细管冻精,依靠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种间三元杂交技术生产优质商品肉牛试验,测定初生、3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观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结果]结果显示:参配母犏牛200头,实配160头,其中104头母犏牛怀孕受胎,98头顺利产犊。实配率80%,人工授精受胎率65%,成活率94.23%。犏牛平均妊娠期(266.81±11.93) d。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出生体尺、体重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8.95 kg,提高73.23;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7.491 cm,1.394 cm,8.998 cm,0.063 cm,提高了13.94%,2.56%,15.70%,0.068%。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3月龄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43.3 kg,提高168.89;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15.67 cm,16.95 cm,26.31 cm,1.64 cm,提高23.27%,24.76%,34.31%,15.83%。[结论]弥补了犏牛传统杂交后代普遍存在的体躯发育差、生长发育慢等缺陷,且很好地适应西藏高寒生态环境和管理条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安格斯牛可作为高原环境下繁殖犏牛生产肉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并拥有开发高端产品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27.
基于表型信息和谱系信息估计基因加性效应值的种畜遗传评定方法在家畜遗传改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因其无法真正了解控制经济性状的遗传本质,影响了家畜遗传改良的进一步进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畜遗传评定准确性,但在目前不能精确定位QTL或基因时,其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提高种畜遗传评定准确性的最有效途径应是直接利用控制经济性状的基因,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契机。同时,多个家畜品种基因组测序完成和大量SNP多态性的发现,使得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多态性标记信息的基因组选择方法为家畜遗传评定开拓了又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28.
229.
为探究不同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L.)品种在典型黑土环境中的镉敏感程度和镉积累特性,筛选出具备高镉、低镉积累特征的耐镉品种。试验以东北地区20种主栽白菜品种为材料进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基于不同白菜品种镉胁迫下的剂量-效应、镉积累特征,对得到的高、低镉积累品种的浓度积累效应及氧化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供试品种间剂量-效应差异明显,JF和BCCRQJ为镉耐性最强两个品种,耐受阈值分别为1.204 mg·kg~(-1)和1.036 mg·kg~(-1)。高镉浓度下(≥0.6 mg·kg~(-1))JF叶镉含量最低,根向叶迁移系数(TF)、叶富集系数(BCF)均小于1;BCCRQJ净化率最高。土壤镉含量与两者根、叶积累量、过氧化氢(H_2O_2)、超氧阴离子(O_2~-)、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FPRO)均呈正相关,与净化率呈负相关(P0.05),此外高浓度下BCCRQJ氧化损伤程度较JF更高。综合试验结果表明,JF是镉耐性极高的低积累品种,而BCCRQJ为镉耐受力略逊于JF的高积累品种。 相似文献
23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3个品种‘中花’、‘澄海粗条,和'全年油青’为材料,对菜薹不同节间(菜薹从膨大处到顶端依次平分为4节)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4-甲硫基丁基芥子油苷在全年油青菜薹的第1节中没有检测到、4-羟基-3-吲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