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209篇
农学   337篇
基础科学   180篇
  367篇
综合类   569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305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Phytophthora cinnamomi is an ecologically and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athogen. In this study, PCR assays were developed with primer pair LPV2 or LPV3 for rapid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is organism. Both primer pairs were selected from putative storage protein genes. The specificity of these primer pairs was evaluated against 49 isolates of P. cinnamomi , 102 isolates from 30 other Phytophthora spp., 17 isolates from nine Pythium spp. and 43 isolates of other water moulds, bacteria and true fungi. PCR with both primer pairs amplified the DNA from all isolates of P. cinnamomi regardless of origin. The LPV3 primers showed adequate specificity among all other species tested. The LPV2 primers cross-reacted with some species of Pythium and true fungi, but not with any other Phytophthora species. PCR with the LPV3 primers detected the pathogen at levels of a single chlamydospore or 10 zoospores in repeated tests. The PCR assay was at least 1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plating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the pathogen from artificially infested soilless medium, and, to a lesser extent, from naturally infected plants. PCR with LPV3 primers can be a useful tool for detecting P. cinnamomi from soilless media and plant tissues at ornamental nurseries, whereas the LPV2 primers can be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is species from pure culture. Applications of these assays for detection of P. cinnamomi in other environment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金丝桃属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云南分布的金丝桃属植物资源系统调查和资料整理,研究了该属植物在云南的地理分布及24种金丝桃的观赏性状及其资源状况,提出其持续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葡萄品种浆果成熟期多样性及归类标准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郑州葡萄圃内260个鲜食和153个酿酒品种的浆果成熟期进行了鉴定评价。在郑州地区,最早熟的葡萄种质材料早莎巴珍珠6月29日生理成熟,果实发育期48d;最晚熟的种质材料大宝10月12日成熟,果实发育期144d,在其间的103d时间里不断有成熟的葡萄品种,表现了丰富的多样性。酿酒葡萄的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大多数酿酒葡萄品种在8月中旬成熟,7月份和9月份成熟的葡萄品种所占的比例极少。果实发育期≤60d、61~80d、81~100d、101~120d、≥121d的品种次数呈正态分布,果实发育期81~100d的品种占收集品种的53.03%;果实发育期少于60d的极早熟品种和果实发育期多于120d的极晚熟品种所占比例较少。早、中、晚熟品种按照浆果发育期进行归类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水稻抗性基因Piz-t、Pib和Pii的有效性,利用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和Avr-Pii的特异性引物对自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采集并分离获得的348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并测定其对仅含Piz-t、Pib和Pii基因的水稻抗性单基因系IRBLzt-T、IRBLb-B和IRBLi-F5品种的致病性,明确这3个无毒基因在云南省水稻产区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51.7%、46.8%和15.8%的菌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和Avr-Pii,GT8、GT2、GT5、GT6、GT1、GT3、GT4和GT7基因型菌株检测频率分别为24.7%、21.8%、21.0%、16.7%、4.9%、4.0%、3.4%和3.4%;分别有4.9%、29.2%、41.1%和24.7%的菌株含有3、2、1和0个无毒基因;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总多样性指数水平较高,为2.81,其中滇中水稻产区的最高,为2.97;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89.1%、63.2%和38.5%的菌株对单基因系IRBLzt-T、...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除草剂防除困难的问题,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PX、PM和Mn2+三种代谢酶抑制剂对精喹禾灵、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烯禾啶防除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增效作用,测定不同用量代谢酶抑制剂PX对这5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其与莠去津混用后稗草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3种代谢酶抑制剂中,代谢酶抑制剂PX对精喹禾灵、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烯禾啶5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最显著。不同用量代谢酶抑制剂PX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不同,其中75 g (a.i.)/hm2代谢酶抑制剂PX对莠去津的增效最佳,株防除效果和鲜重防除效果分别增加了35.33个百分点和37.33个百分点。莠去津与代谢酶抑制剂PX混用后,稗草体内GST和CYP450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表明除草剂与代谢酶抑制剂PX混用能增加除草剂对稗草的防除效果,可以达到减施除草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表明,30.5%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小菜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25 mL/667 m2后14d防效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巨峰’及‘赤霞珠’上的12份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原菌对感病葡萄品种‘奥迪亚无核’叶片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病原菌致病性较强,明显大于‘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致病力;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菌孢子囊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孢子囊明显大于‘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霜霉病菌孢子囊。上述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寄主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5种孢子悬浮液浓度(3.6×104~3.6×108个/mL)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和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3.6×108个/mL浓度下成虫死亡率最高达86.72%,幼虫死亡率最高达87.69%,成虫的LC50为2.319×105个/mL,幼虫的LC50为3.082×105个/mL。在3.6×104~3.6×108个/mL浓度处理下成虫的LT50依次为8.57、6.14、5.18d和4.28d,幼虫的LT50分别为8.09、6.03、4.96d和4.53d。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在室内对平菇厉眼蕈蚊的成虫和幼虫有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有效积温、土壤含水量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出土羽化的影响,在室内控制土壤温、湿度的条件下测定了越冬代和第1代各生命阶段的有效积温,于2010—2015年在山西省临县枣园对越冬幼虫和成虫动态进行调查,并对田间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室内越冬幼虫出土积温为258.2日度;而受5月份首次有效降雨日的影响,田间出土积温存在384.2~764.6日度的年度变化。土壤含水量对越冬幼虫出土模式及出土率有显著影响。持续干旱或土壤高湿均可导致双峰现象,土壤高湿的频繁出现还可显著降低幼虫出土率。通过6年田间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越冬幼虫首现日与有效降雨日无显著相关性,而首现日有效积温(y)与降雨日有效积温(x)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7758x+188.16(r=0.997,P0.001)。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和菌体活性测定三种微生物杀虫油烟剂成烟后菌体的活性,结果表明:使用烟雾机分别施放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三种微生物杀虫油烟剂,其成烟后,三种菌体能保持原来的形态和活性,白僵菌孢子能正常萌发,苏云金杆菌芽孢在营养琼脂上能形成晶体,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能有效地感染松毛虫,为进一步研究常规和应急防治松毛虫的简单易行、高效的使用方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