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34篇 |
免费 | 369篇 |
国内免费 | 7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8篇 |
农学 | 584篇 |
基础科学 | 474篇 |
832篇 | |
综合类 | 2547篇 |
农作物 | 341篇 |
水产渔业 | 439篇 |
畜牧兽医 | 1232篇 |
园艺 | 319篇 |
植物保护 | 2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399篇 |
2021年 | 398篇 |
2020年 | 400篇 |
2019年 | 401篇 |
2018年 | 266篇 |
2017年 | 325篇 |
2016年 | 258篇 |
2015年 | 340篇 |
2014年 | 315篇 |
2013年 | 401篇 |
2012年 | 503篇 |
2011年 | 545篇 |
2010年 | 464篇 |
2009年 | 369篇 |
2008年 | 309篇 |
2007年 | 294篇 |
2006年 | 241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盐渍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潜力耦合关系的研究对以植被建设、增加碳汇为目的的盐渍区最优土地利用方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滨海撂荒盐碱裸地为对照,连续观测和定量描述栽植3年和10年的柽柳林、栽植2年和8年的人工枸杞林及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下的棉田的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滨海盐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植被系统固碳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碳储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柽柳、枸杞的栽植及结冰灌溉结合覆膜等土地利用方式在撂荒盐碱地实施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且土壤容重显著减小;栽植10年的柽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最高,分别为118.24 t·hm~(-2)和96.27 t·hm~(-2),比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棉田增加58.51 t·hm~(-2)和36.54 t·hm~(-2),比撂荒盐碱裸地增加83.39 t·hm~(-2)和61.42 t·hm~(-2)。2)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碳趋势研究发现,栽植3年的柽柳林和栽植2年的枸杞林土壤-植物系统固碳速率较高,分别为10.08t·hm~(-2)·a~(-1)和2.71 t·hm~(-2)·a~(-1)。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棉田固碳速率较低,仅为0.53 t·hm~(-2)·a~(-1)。栽植10年的柽柳和栽植8年的枸杞样地,植株固碳速率明显减慢,土壤-植被系统表现为一个弱的碳源。春季地表覆膜处理棉花存活率低且植株成熟后秸秆被移除,碳储量每年净减少0.86 t·hm~(-2)。撂荒盐碱裸地在无外源碳补充的条件下表现为碳源,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减少速率为1.42 t·hm~(-2)·a~(-1)。综上所述,滨海盐渍区人工栽植柽柳和枸杞是提高区域碳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径颗粒饲料在自由采食和限饲条件下对肉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日粮分为粉料、直径为3 mm的颗粒料和直径为8 mm的颗粒料,饲喂方式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饲。采用2×3因子设计试验,选择3月龄的肉牛12头,试验前9周分别用3种料饲喂(自由采食),之后6周进行限饲。自由采食在前4 h较后4 h显著提高了粗料摄入量(P <0.05)。P8组较粉料和P3组显著降低了自由采食8 h的粗料摄入量(P <0.05)。限饲条件下,粉料和P3组早上采食粗饲料较下午高(P <0.05)。P8组较粉料和P3组显著降低了早上粗料摄入量(P <0.05)。采食后两个阶段瘤胃pH都显著降低(P <0.05);无论是自由采食还是限饲P3组较其他组均显著降低了瘤胃氨气含量(P <0.05);进食4 h后,P3组较粉料和P8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乳酸含量(P <0.05)。进食后,两个阶段均显著提高了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 <0.05)。自由采食条件下,粉料和P3组较P8组显著降低了采食4和8 h后瘤胃乙酸含量(P <0.05)。3 mm直径颗粒可以提高瘤胃发酵速度,降低瘤胃pH,较粉料有增加酸中毒的风险。颗粒直径提高至8 mm,无论自由采食还是限饲都不影响干物质摄入量,可以降低瘤胃发酵速度。 相似文献
173.
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多残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500 mg)除水后,用N-丙基乙二胺(PSA,500 mg)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500 mg)净化,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Waters C18色谱柱分离,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10种农药的检出限在0.020~0.800 μg·kg-1,定量限在0.067~2.670 μg·kg-1。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在73.4%~109.0%,相对标准偏差在1.2%~9.8%。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同时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 相似文献
174.
基于云计算,结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完备性与最小性原理,将影响食品安全的多维因素降维成平均含量(AVE)、限量标准(STA)、超限率(OUT)、超限程度(OUD)和最大值(MAX)5个因素,并建立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验检测大数据的风险分析算法。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地理上分布广泛、动态、复杂性高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并运用云计算的MapReduce计算框架进行智能的并行数据处理及计算,最后得到风险分析结果。通过对在基于Web端的实验室管理系统采集的1 000 000条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得出食品安全指数IFS远小于1,表明消费者人群的食品安全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75.
为获得鹅DHRS7基因全长cDNA,并探讨该基因是否参与鹅肥肝的形成过程。本研究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文库获得鹅DHRS7基因部分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扩增了鹅该基因全长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DHRS7在鹅肝脏、皮脂、腹脂等10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以及填饲对鹅肝脏中DHRS7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鹅DHRS7基因cDNA全长1 279bp,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 011bp(可编码336个氨基酸),25bp的5′UTR和243bp的3′UTR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鹅DHRS7含有跨膜结构域以及NADP结合位点,且在这些功能区域变异较少;荧光定量结果显示,DHRS7在鹅肝脏和脂肪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填饲后鹅肝脏中DHRS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DHRS7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6.
北京市平谷区农田土壤养分评价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1g/kg、0.89g/kg、32.80mg/kg和136.79mg/kg,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高水平。在集中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次数分布曲线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全氮近似于呈正态分布,速效磷和速效钾近似于呈偏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与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平谷区养分含量结果相比,全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1.8%,全氮含量增加了17.1%,速效磷含量增加了246.0%,速效钾含量下降了8.1%。 相似文献
177.
我国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群及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阐明中国玉米镰孢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特异性分子鉴定方法,对采集自我国18省100个县的玉米籽粒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TEF-1α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构成.结果表明,在我国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分离频率为56.0%,其次还有青霉菌、曲霉菌、木霉菌等.138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别出7个种及复合种,其中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56.5%)和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37.7%)为广泛分布的优势致病种类,其余为黄色镰孢菌F.culmorum(2.2%)、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1.5%)、尖镰孢复合种F.oxysporum species complex(0.7%)、茄镰孢复合种F.solani species complex(0.7%)和亚粘团镰孢菌F.subglutinans(0.7%).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鉴定出3个独立种:广泛分布的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59.6%)、分布在云南、贵州及陕西商洛等南方生态区的南方镰孢菌F.meridionale(25.0%)和分布在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北及北京等北方生态区的布氏镰孢菌F.boothii(11.5%). 相似文献
178.
植物激素与果树花芽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十年来果树花芽分化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乙烯等激素及其平衡等方面介绍花芽分化的研究进展。细胞分裂素和乙烯对果树花芽分化有促进作用;赤霉素则对果树花芽分化有抑制作用;生长素在花芽分化中的作用与营养的输入有关;脱落酸在果树花芽分化中的作用目前意见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9.
研究了休闲期耕作配套不同播种方式对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较深翻可提高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且均以全膜覆土穴播显著最高,膜际条播次之。深松配套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宽幅精播较深翻可提高越冬期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深松配套条播、宽幅精播、膜际条播较深翻可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深松可显著降低越冬期叶片POD、SOD活性。结果还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可增加越冬期干物质量积累,降低POD、SOD活性。休闲期若采用深松,则配套全膜覆土穴播越冬期根系活力最高,若采用深翻,则配套膜际条播最高。膜际条播可显著增加越冬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见,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全膜覆土穴播可促进冬前干物质量积累,休闲期采用深翻+膜际条播可提高越冬期根系活力,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可以为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配套播种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0.
改良剂对铅锌尾矿砂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剂(有机肥、泥炭、土壤)与铅锌尾矿砂混合的试验方法,通过改进BCR法连续提取As、Zn、Pb、Cu的化学形态,评价改良剂对尾矿砂中As、Zn、Pb和Cu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降低铅锌尾矿砂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尾矿砂中As、Zn、Pb和Cu总量高,分别为255.44、9 445.67、1 296.02和61.93 mg/kg,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弱酸提取态的形式存在.改良剂与铅锌尾矿砂混合后,As、Zn、Pb、Cu的总量、弱酸提取态所占比例得到降低,其中有机肥和泥炭能显著提升重金属的可氧化态所占比例,使重金属稳定性得到增加,达到降低重金属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