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7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林业   297篇
农学   234篇
基础科学   226篇
  411篇
综合类   2229篇
农作物   329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662篇
园艺   370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AI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the human cellular repressor of E1A-stimulated genes (hCREG1)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HITASY and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we clone and construct hCREG1 promoter vector to detect its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vascular cells. METHODS: With the results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fragments including -3 677 bp, -2 310 bp and -945 bp upstream sequences of hCREG1 were amplified respectively using human genomic DNA template by PCR. The products were inserted into pMD18-T vector, and then were subcloned into pEGFP-1 report vector to obtain the pEGFP-hCREG1-promoter vectors. The pEGFP-hCREG1-P3677, pEGFP-hCREG1-P2310 and pEGFP-hCREG1-P945 vectors were transfected into HITASY cells and HUVECs transient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was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fluorescent microscope. RESULTS: It was confirmed that all three PCR fragments inserted into vectors were corrected by sequencing analysis.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GFP was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in both types of vascular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GFP in HUVEC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ITASY cells. Meanwhile, the expression of GFP in HITASY cells with 0.5% FBS was in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to that in HITASY cells with 10% FBS. CONCLUSION: The reporter vectors of hCREG1 promoter are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in which the core promoter region might be located in -945 bp-0 bp of 5′ upstream sequences.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regulation of hCREG1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952.
过量磷对菜心植株生长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过量磷对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磷浓度处理(1 mmol/L H2PO4-)比较,3~7mmol/L H2P04-处理植株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降低,5和7 mmol/L H2PO4-处理植株根冠比显著增加;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菜薹表皮花色苷含量和菜薹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菜薹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三者与营养液磷浓度均呈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53.
东农715是以642为母本,67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番茄一代杂种,高抗ToMV、叶霉病、枯萎病和黄萎病。大果型,单果质量230~250 g,成熟果粉红色,颜色艳丽,果面光滑美观,硬度0.61 kg?cm-2,耐贮运,丰产性好,保护地栽培每667 m2产量10 000~15 000 kg,耐低温,低温下果实膨大速度快且不易出现畸形果,适合全国各地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954.
以黄瓜上的茶黄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杀螨剂对大棚黄瓜茶黄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1~14d防效均达93%以上;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 000倍液,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1~14d防效达90.60%~99.27%;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防效只有73.26%,可是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治效果逐渐提高,药后7d和14d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240g/L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和110g/L乙螨唑悬浮剂5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综合考虑,在保护地防治蔬菜上的茶黄螨,推荐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 000倍液,建议在茶黄螨发生初期使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  相似文献   
955.
三种不同材质小菜蛾性诱剂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挂胶型诱捕器比较了常规长效诱芯、双孔扁垫柱型诱芯和圆锥柱型诱芯3种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性诱芯诱捕小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双孔扁垫柱型诱芯诱蛾效果为最佳,是圆锥柱型诱芯诱蛾量的1.61倍,是常规长效诱芯诱蛾量的1.16倍。在持效期方面,双孔扁垫柱型诱芯同常规长效诱芯相同,好于圆锥柱型诱芯。  相似文献   
956.
【目的】为筛选苹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中最适内参基因,【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5个传统内参基因18SrRNA、ACTB、GAPDH、UBQ、TUB在苹果不同基因型、不同组织、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差异情况。供试的6个不同基因型苹果分别为:新疆野生苹果、八棱海棠、丽江山荆子、‘津轻’、‘国庆’、‘金冠’;6种不同组织为果皮、果肉、叶片、愈伤组织、花瓣、种子;5个果实发育不同时期为花后28、50、74、95、115 d。【结果】经geNorm程序分析发现5种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各异,UBQ在果实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分析中最稳定;ACTB和UBQ在6种不同组织中表达均稳定。【结论】UBQ在参试样品中表达均比较稳定,是研究苹果基因表达分析中理想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957.
以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覆盖黑膜和白膜对马铃薯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条件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提高0.4~3.0个百分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平均增加31.45%和6.58%,Fv/Fm、Fv/Fo、PI分别提高了2.47%、12.18%、20.93%;蒸腾速率在马铃薯生育前期覆膜比不覆膜降低20.82%,而后期却比对照增加8.55%,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覆膜较不覆膜处理降低7.11%,差异达显著水平;覆膜比不覆膜处理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增加0.25~1.86个百分点,大薯率和中薯率分别增加33.78%,15.73%,每公顷产量增加43.08%,其中黑膜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白膜,黑膜比白膜和不覆膜增产16.86%、54.20%,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覆膜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光合性能、荧光参数和产量,有效缓解干旱等逆境引起的马铃薯的衰老,减轻干旱对马铃薯的危害。在宁南山区,马铃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延缓叶片衰老和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8.
基于经验模型的日光温室生产潜力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验模型中的逐级订正模型为依据,利用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高邑黄瓜日光温室2008—2011年10~5月3个生产季的小气候观测资料,对日光温室光合、光温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生产季光合生产潜力63803.7~130556.2 kg?hm -2,一般年份光合生产潜力较高,当出现持续寡照天气时,光合生产潜力较低,日光温室生产存在一定风险;光温生产潜力54691.1~59683.9 kg?hm -2,生产潜力较高;温度订正系数平均在0.8以上,温度对光合生产潜力制约作用不明显。生产季内光合生产潜力以5月最大,2月最小,光温生产潜力以5月最大,1月最小。在光温条件较好的年份,日光温室黄瓜实际产量达到潜在产量的17.9%,温室黄瓜生产仍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959.
小麦内生细菌对全蚀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全蚀病是世界各大小麦产区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对其防治还没有好的抗病品种和特别有效的化学农药。自从成功地用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ens防治小麦全蚀病以来,生物防治逐渐成为防治该病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措施[1]。近几年,内生菌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成为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但对其防病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作者对健康小麦上获得的5株内生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及其培养:小麦全蚀病菌9826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简称Ggt)与小…  相似文献   
960.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小麦蓝矮病是我国西北地区冬小麦上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小麦蓝矮病患病植株全DNA进行nest-PCR扩增,获得1.2 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从分子水平证明了小麦蓝矮病的病原是植原体。利用最大简约法构建了16S rDNA系统演化树,系统演化关系分析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应该归属于翠菊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小麦蓝矮病植原体与三叶草变叶病植原体(CPh)关系密切,被聚类为同一亚组(16Sr I-C),但是它们在寄主范围和传播介体等生物学性状方面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