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6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3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9篇 |
农学 | 466篇 |
基础科学 | 268篇 |
604篇 | |
综合类 | 1968篇 |
农作物 | 344篇 |
水产渔业 | 185篇 |
畜牧兽医 | 825篇 |
园艺 | 353篇 |
植物保护 | 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223篇 |
2021年 | 268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42篇 |
2018年 | 143篇 |
2017年 | 251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244篇 |
2014年 | 209篇 |
2013年 | 242篇 |
2012年 | 366篇 |
2011年 | 407篇 |
2010年 | 369篇 |
2009年 | 311篇 |
2008年 | 306篇 |
2007年 | 293篇 |
2006年 | 273篇 |
2005年 | 213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探究种植区环境对燕麦种质成株期白粉病抗性的影响,利用相对抗病指数分别对种植在甘肃省半干旱区(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牧草试验站)和二阴地区(通渭县华家岭镇)的28份燕麦资源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的白粉病成株期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28份材料中4641和99AS207在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高抗,4607、Rigdon、DA92-3F4、青永久252、青永久9和青永久98等6份材料在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中抗,但4628、伽利略和青永久307在牧草站表现高抗白粉病,在华家岭表现高感,而709、青永久316、青永久49在牧草站高感白粉病,在华家岭表现高抗;所有参试材料中以4628的相对抗病指数变化最大,在华家岭和牧草站分别为0和0.92。结果表明种植区环境对燕麦白粉病抗性有显著影响,参试材料在半干旱地区的病害平均严重度高于二阴地区。 相似文献
82.
麇鹿肾上腺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麋鹿肾上腺,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分为被膜、皮质和髓质。被膜由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分布有类似未分化细胞。皮质最厚,明显分为3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其中,束状带最厚,占皮质的绝大部分。髓质位于肾上腺中央部位,细胞排列成索。髓质中央有一大的静脉,称中央静脉。 相似文献
83.
84.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且具有较高表达量的鸡白细胞介素-17(ChIL-17),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将ChIL-17的编码基因按照真核细胞(昆虫细胞)偏爱的密码子进行优化改造,经全基因合成后插入到转座载体pFastBacTM Ⅰ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ast-mod.ChIL-17并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位点特异性转座将mod.ChIL-17基因整合到穿梭质粒Bacmid中,获得重组穿梭质粒Bacmid-mod.ChIL-17.应用脂质体将重组穿梭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mod.ChIL-17.重组病毒传代扩增感染Sf9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ChIL-17在杆状病毒系统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85.
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与血浆SOD、MDA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产后健康奶牛18例和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9例,于产后1、2、4、7、10、15、30d采血分离血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血浆SOD活性组内比较产后健康组整个检测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差显不显著(P>0.05);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5、30d极显著高于产后1、2d(P<0.01),显著高于产后4d(P<0.05);产后7、10d显著高于产后1、2d(P<0.05)。组间比较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2、4d显著低于同时间产后健康组(P<0.01或P<0.05)。血浆MDA含量组内比较产后健康组整个检测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差异不显著(P>0.05);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d极显著高于产后10、15、30d(P<0.01),显著高于7d(P<0.05);产后1、2、4、7d显著高于产后15、30d(P<0.05)。组间比较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2、4、7d极显著高于同时间产后健康组(P<0.01)。结果初步表明,SOD、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86.
87.
为探究抗菌肽NZ2114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和相关机制,本试验以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杀菌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和电镜学试验对抗菌肽NZ2114杀菌特性和杀菌机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无乳链球菌生物膜和持留菌的抑制和消除作用。结果显示,NZ2114对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的MIC为0.23 μmol/L,对3株奶牛乳腺炎临床分离菌株CAU-FRI 1、2和3的MIC均为0.11 μmol/L,万古霉素对以上4株受试菌株的MIC值均为0.67 μmol/L,因此NZ2114的抗菌活性是万古霉素的2.91和6.09倍。同时,2×MIC、4×MIC浓度的NZ2114可在0.5 h内杀灭99.9%细菌,且持续药效作用可达270 mi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NZ2114处理后,细菌表面出现皱缩甚至破裂,细菌产生的生物膜消除。NZ2114在2×MIC下,24 h对早期生物膜抑制率为99.9%;在32×MIC下,24 h对成熟生物膜消除率达99.9%。此外,NZ2114在16×MIC时,对生物膜内的菌体具有99.9%以上的杀灭效果;万古霉素无法清除的持留菌经0.5×MIC的NZ2114处理后,也可以达到99%以上的消除率。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NZ2114处理后的生物膜厚度从28.48 μm减少到10.32 μm,证明了其强效杀菌和抑制生物膜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NZ2114对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杀菌活性高、速度快、抑制/去除生物膜能力强,并对膜内菌及持留菌具有高效杀菌作用,且作用显著高于万古霉素。因此,NZ2114具有开发成为治疗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新型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禽舍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禽舍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太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在研究国外禽舍设施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的禽舍设施对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 相似文献
89.
EIAV在繁殖过程中的转录涉及到多种因子的调节,其中TAT蛋白是病毒编码的反式激活因子,是病毒复制必须成分。TAT是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全长转录产物经多次拼接而成。本研究使用EIAV疫苗毒感染驴巨噬细胞培养物,在病毒增殖早期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后使用中国EIAV毒株特异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拼接产物。将扩增产物克隆后经过核苷酸序列分析,和与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确定了编码EIAV反式激活蛋白的转录产物及阅读框架及转录后拼接位点,研究发现至少有两种拼接产物编码TAT。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