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40篇 |
免费 | 1875篇 |
国内免费 | 275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12篇 |
农学 | 1685篇 |
基础科学 | 1549篇 |
3173篇 | |
综合类 | 15136篇 |
农作物 | 2089篇 |
水产渔业 | 1873篇 |
畜牧兽医 | 5246篇 |
园艺 | 2594篇 |
植物保护 | 13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9篇 |
2023年 | 595篇 |
2022年 | 1355篇 |
2021年 | 1434篇 |
2020年 | 1377篇 |
2019年 | 1294篇 |
2018年 | 957篇 |
2017年 | 1544篇 |
2016年 | 1023篇 |
2015年 | 1617篇 |
2014年 | 1663篇 |
2013年 | 2109篇 |
2012年 | 2848篇 |
2011年 | 2829篇 |
2010年 | 2617篇 |
2009年 | 2386篇 |
2008年 | 2331篇 |
2007年 | 2207篇 |
2006年 | 1881篇 |
2005年 | 1426篇 |
2004年 | 885篇 |
2003年 | 623篇 |
2002年 | 668篇 |
2001年 | 559篇 |
2000年 | 535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73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3篇 |
1938年 | 1篇 |
1931年 | 1篇 |
192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DNA条形编码探讨云南野柞蚕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1年在云南曲靖发现的野生柞蚕(云南野柞蚕,A.pernyiwild)拥有一些与放养型柞蚕(A.pernyi)不同的特性。测定了云南野柞蚕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8 bp,GenBank:EU532613),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其分类学地位。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的4个放养型柞蚕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仅0.003,而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6,小于已确定分类学地位的放养型柞蚕与印度野蚕(A.rolyii)之间的遗传距离(0.028),但与家蚕(B.mori)同其祖先中国野桑蚕(B.mandarinaChina)之间的遗传距离相近(0.015)。NJ树中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也最先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实其仍属于柞蚕种。初步认为,云南野柞蚕可以考虑成为柞蚕种的一个亚种——野柞蚕亚种。 相似文献
142.
143.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贺兰山高山草甸进行数量分析。主要的结果如下:(1)贺兰山高山草甸可分为三个群系,分别为珠芽蓼群系、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而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群系,不同群系(或亚群系)的群落结构和环境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2)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之间的界限约为海拔3200m,而珠芽蓼群系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偏阴坡,与海拔关系不大;(3)14个频次大于50%的物种在排序图上的空间分布反映了这些物种最适宜生境的位置,而且与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44.
多年生黑麦草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外植体预处理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浓度等方面着手,对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继代、不定芽分化及再生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高了再生频率。结果如下:切取胚端半粒种子,经75%乙醇处理1min,0.1%HgCl处理15min,在经无菌水清洗4~6次后接种方式较好;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 8.0 mg/L(或另添加甘露醇25 g/L)为佳;愈伤组织接种于MS+2,4—D 8.0mg/L+甘露醇25 g/L上进行1~2次继代后于NB+6—BA2.0 mg/L上进行分化;不定芽转接至MS+6—BA2.0 mg/L上进行扩繁或于1/2MS+NAA0.5mg/L+IAA0.5mg/L上进行生根。 相似文献
145.
146.
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氟砜霉素、氯霉素、TMP和OMP对15株畜禽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柳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氟砜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优于或等于氯霉素;TMP和OMP的体外抗菌活性偏低,但OMP优于TMP。氟砜霉素和氯霉素与TMP、OMP对14株细菌的联合药敏试验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结果表明,氟砜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与TMP、OMP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相同,呈协同作用的均占50%与28.6%,即TMP或OMP对氟砜霉素和氯霉素的增效作用相等,但TMP优于OMP。在14株细菌对氟砜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与TMP、OMP的总共56组体外联合试验中,呈协同作用的占39.3%,主要为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关作用的点60.7%;无拮抗现象。故临床联合用药前,仍需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呈协同作用者才可联用。 相似文献
14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氮饲粮法及饥饿法测定去盲肠鹅及正常鹅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差异。选用成年扬州鹅公鹅12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对其中一组进行去盲肠手术,采用24 h禁食+24 h全收粪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无氮饲粮法测定的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中,正常组的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显著高于去盲肠组(P<0.05),去盲肠组的精氨酸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其余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饥饿法测定的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中,正常组的天冬氨酸与缬氨酸显著高于去盲肠组(P<0.05),其余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无氮饲粮法与饥饿法测定扬州鹅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并不完全相同,大部分氨基酸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饥饿法测定的多数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低于无氮饲粮法。 相似文献
148.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1(OAZ1)基因可通过特殊的+1移码机制翻译全长的功能蛋白。研究发现,OAZ1能与鸟氨酸脱羧酶(ODC)结合并降解ODC,负调控细胞内多胺的水平;OAZ1还能降解Cyclin D1、Cyclin E1和Smad1周期蛋白,阻滞细胞周期;此外,近年来研究表明,OAZ1还具有抗肿瘤效应和调控动物繁殖的功能。抗酶抑制因子能竞争性结合ODC-OAZ1复合体中的OAZ1,从而阻止ODC降解;天门冬酰胺也能通过抑制OAZ1的翻译来调节ODC的活性。本文就OAZ1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9.
以一串红、大10、红果2号3个果桑品种的3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分别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土壤水分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45%~50%、25%~30%、75%~80%)条件下测试分析3个果桑品种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和CO2响应特征,评价果桑品种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3个果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瞬时光能利用效率和瞬时羧化效率,增加了胞间CO2浓度;3个果桑品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光强度和CO2浓度的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干旱胁迫下,3个果桑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瞬时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等均较适宜水分下降,复水处理后,各项响应值均有所回升。根据3个果桑品种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幅,比较品种的抗旱能力为:红果2号>大10>一串红。红果2号可在干旱缺水、光照较强的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150.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提取物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以精粗比为4∶6的全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组分为6组,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75、1.50、3.00、4.50、6.00 mg/g的竹叶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个批次。体外发酵24 h后,记录产气量,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各组的发酵液pH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3.00和4.5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NH_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4.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3. 00、4.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4. 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3. 00、4. 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发酵液中异丁酸、戊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的体外发酵甲烷体积和甲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体外发酵产气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所述,体外条件下添加竹叶提取物在不影响瘤胃发酵模式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甲烷排放,其中添加4.50 mg/g竹叶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