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0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林业   570篇
农学   558篇
基础科学   454篇
  1033篇
综合类   4846篇
农作物   505篇
水产渔业   404篇
畜牧兽医   1888篇
园艺   786篇
植物保护   529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516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433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491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873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乌克兰甜荞为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后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克隆蛋白酶抑制剂和硫氰酸生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蛋白酶抑制剂和硫氰酸生成酶的3′端基因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307 bp和372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苦荞蛋白酶抑制剂同源性为67%,获得的硫氰酸生成酶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拟南芥硫氰酸生成酶的同源性为65%。  相似文献   
132.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其中企业网对分布式计算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过去主要应用DCOM来开发,如今采用.NET Remoting开发,开发效率更高了,速度也更快了.  相似文献   
133.
水分运筹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水分运筹对6个冬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土层较低的土壤水分(40%70%)(春季灌4水处理)降低多数品种灌浆中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CHa/b,叶绿素含量峰值提前,延缓灌浆后期叶绿素降解;适宜的土壤水分(60%<RSWC<70%)有利于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石新733、石新703、石麦15、和石麦12旗叶叶绿素含量对灌水的反应较敏感,冀5579和石家庄8号不敏感.不同灌水处理之间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均值与籽粒产量相关性不显著,但花后28 d旗叶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4.
河北省果园土壤质量现状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北省1 200个果园土壤质量的现状及变化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处于低等与缺乏水平的样本比例占71%;土壤磷积累较多,46%的样本果园处于丰富水平,丰富水平磷的含量是果园土壤磷环境临界值(50 mg/kg)的2.2~7.7倍,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土壤钾相对不足,处于低等及缺乏的样本占58%以上;果园的土壤微量元素铁、铜含量丰富,锌、硼含量中等,锰、钼含量处于低水平,土壤有效铜含量超过丰富水平的样本占70%~90%,处于丰富水平样本的含量是丰富水平标准(1 mg/kg)的2~5倍,各种果园土壤铜最高含量是毒害临界值(15 mg/kg)的1~2倍;近20%被调查果园的土壤表现出酸化现象.调查结果表明,果园有机养分投入不足,氮磷肥的过量施用,钾肥投入相对不足,含铜杀菌剂的过量、频繁使用等是造成河北省果园土壤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果园土壤培肥、氮磷面源污染、铜过量积累以及酸化问题是今后果园土壤质量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5.
研究了牛体细胞核移植过程的去核方法、融合条件等对重构胚发育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简化的核移植操作程序.结果表明,添加FSH,LH,最高成熟率为81.7%.在电压为2.6 kV/cm时,融合率为93.96%.激活后重构胚在压制的WOW内进行培养,采用半卵法去核的卵裂率和8-细胞发育率分别为61.2%和3.27%,盲切法去核的卵裂率和8-细胞发育率分别是 70.8%和7.56%.  相似文献   
136.
酸雨和降尘污染对菠菜和生菜几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室条件下模拟酸雨和降尘,通过盆栽试验对菠菜和生菜进行不同的受试处理.结果表明,单一酸雨作用使菠菜及生菜Cu,Pb,cd,cr元素含量均随pH的降低而呈现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良好的负相关性;单一降尘作用使菠菜及生菜Cu,Pb,Cd,Cr元素含量均高于空白.酸雨和降尘复合作用时,2种蔬菜对同一种重金属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随酸雨pH的逐渐降低,菠菜cu元素含量一般先上升然后呈现下降趋势,而生菜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复合作用时,同一种蔬菜对不同重金属亦有不同的pH敏感点:菠菜对Cu,cr元素敏感点为pH=5;对Pb,Cd敏感点为pH=4.与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相比,单一酸雨和降尘作用及复合作用均使菠菜cd元素含量全部超标.超标倍数最大,为2.5倍,其次为Cr,再次为Pb.对于酸雨的敏感性,菠菜比生菜敏感.  相似文献   
137.
蚯蚓蛋白水解酶对大豆蛋白的分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琼脂糖蛋白平板及水解度测定两种方法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研究了蚯蚓蛋白水解酶对大豆蛋白的分解作用.同时测定并比较了蚯蚓豆粕反应物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蚯蚓蛋白水解酶对大豆蛋白具有一定的酶解活性.其水解度达2.75%。利用蚯蚓处理豆粕,反应物中多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氨基酸总量与豆粕相比上升了27.83%,而且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更趋合理。因此,利用蚯蚓蛋白水解酶对大豆蛋白的分解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豆粕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混交林地上生物量动态过程驱动因子,以准确理解森林服务和功能。 方法 基于东北金沟岭林场的110块固定样地,描述了1987—2017年的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利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来评估森林结构、气候、地形和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森林动态过程(生长、进界和死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生物量动态过程对稳定性的作用。 结果 表明,生物量生长量受到林分断面积(β=0.562)、海拔(β=0.853)和年均温(β=0.820)的正向影响,与胸径基尼系数呈负相关(β=-0.274)。生物量进界增长量随海拔(β=0.913)、年均温(β=0.944)的增加而增加,与胸径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β=-0.233)。生物量死亡损失量只与林分断面积(β=0.467)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死亡是影响森林生物量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 结论 总体来看,海拔和年均温是林分生物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以后要更加关注死亡树木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森林经营。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其中经营样地16块、对照样地4块;于2007年第一次全面调查获得本底数据之后,冬季执行目标树抚育择伐;2008年春执行6个阔叶树种4种组合的林下补植作业;2016年实施第二次目标树抚育伐;2007年后,每2年执行1次样地复测调查,共获取了7期数据。对7期监测数据的重要值指数、平均胸径和纯生长量等指标进行统计,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生长等方面对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过13 a后,林分逐步过渡到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林下补植的6个树种的重要值均处于前10名,林分中出现了安息香、油桐等树种的天然更新。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林的林木从5 cm起测径阶到55 cm径阶范围内均有分布,呈现出经营措施促进下快速形成混交异龄林格局的发展动态;而未作处理的对照林分依然呈同龄纯林的径级分布。就生长而言,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并且林分生长量主要集中于较大径阶林木,实现了林分价值的显著提升。 结论 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中,调整树种组成是最关键的经营措施;扩大径级结构分布范围是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基本指标;近自然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发育,改善了森林土壤和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对人工林N、P和K 3种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 (1)各组分中,叶和皮的养分含量最高,干的养分含量最低;随着林龄的增加,3个径级根系(粗根:直径 > 5 mm、中根:2 mm < 直径 ≤ 5 mm、细根:直径 ≤ 2 mm)N含量和叶片P含量显著增加,细根的P和K含量、枝和中根的K含量显著降低;3个径级根系N含量与细根P和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根和细根的N含量与枝和中根的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根系养分积累量大于地上组分,其占总养分积累量的百分比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17年生人工林达到峰值,N、P和K积累量百分比分别达70%、66%和63%。(3)随着林龄增加,3种养分元素的利用系数降低,循环系数和周转期增加;K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明显大于N和P,周转期明显小于N和P。 结论 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生长过程中将更多的养分分配给根系来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其固氮过程会消耗自身的K和P,其中,K元素的循环速率较快,流动性大。因此,建议对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的管护过程中适当添加K肥和P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