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28篇 |
免费 | 359篇 |
国内免费 | 86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15篇 |
农学 | 517篇 |
基础科学 | 487篇 |
750篇 | |
综合类 | 3846篇 |
农作物 | 566篇 |
水产渔业 | 452篇 |
畜牧兽医 | 1248篇 |
园艺 | 594篇 |
植物保护 | 4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201篇 |
2022年 | 442篇 |
2021年 | 443篇 |
2020年 | 416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274篇 |
2017年 | 397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412篇 |
2014年 | 438篇 |
2013年 | 524篇 |
2012年 | 687篇 |
2011年 | 690篇 |
2010年 | 693篇 |
2009年 | 553篇 |
2008年 | 559篇 |
2007年 | 529篇 |
2006年 | 374篇 |
2005年 | 324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基于红外光谱概率神经网络的诃子产地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不同产地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样品的红外光谱图.采用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压缩光谱数据,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8.054%.以前3个主成分作为网络输入,诃子产地类别作为网络输出,建立了概率神经网络,同时对建立该网络模型的扩展常数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建立的网络模型能够对40个诃子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红外光谱法结合神经网络可作为中药材产地分类鉴别的一种新的现代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2.
目前,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3.
辽宁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辽宁省不同土层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辽宁省气象局在59个农业气象站对148个采样点进行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壤取样,利用GPS对采样点进行定位,对各采样点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分布中,土壤表层(0~20 cm)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下层(20~40 cm)。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分析表明,碱解氮从东至西呈明显的递减趋势,铵态氮和硝态氮无明显的空间趋势分布规律;速效磷为东部较高;速效钾在盘锦含量最高,在辽宁东部较低。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不同海拔环境中藏鸡生长曲线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藏鸡生长规律及生长性能杂种优势,测定了藏鸡、矮小隐性白肉鸡(低地肉鸡品种)及其杂交F1代在低海拔和高海拔环境中体重和胫长的生长数据,运用Richards模型拟合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Richards比较适宜拟合鸡在高、低海拔环境中体重和胫长的生长模式,R2>0.99。高海拔环境会降低鸡的生长速度、拐点值、生长极限和最大日增长,延长拐点时间。藏鸡在低海拔极限体重、拐点体重和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008.3、477.9和11.69 g,在高海拔分别为525.0、229.5和5.12 g;分别降低了47.9%、52.0%和56.8%,但影响程度均低于低海拔品种矮小隐性白肉鸡,表现出高海拔适应性,其杂交F1代的体重生长参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尤其在高海拔环境中,极限体重、拐点体重和最大日增重杂种优势率分别达59.5%、56.8%和52.3%,是藏鸡杂交利用的良好组合。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明确填闲作物对棚室蔬菜土壤NO3--N的消减潜力, 揭示不同填闲作物消减土壤剖面累积NO3--N的特征, 并为探索阻控棚室蔬菜土壤氮素淋溶损失机制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华北平原传统的棚室蔬菜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在蔬菜休闲期采用种植深根型填闲作物甜玉米、甜玉米+牛膝间作和白菊花的田间原位修复技术。结果表明:甜玉米和甜玉米+牛膝处理的总含氮量和吸氮量较高, 分别为20.11、19.62 t·hm-2和240.34、287.56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5.81 t·hm-2和57.13 kg·hm-2;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均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 其中白菊花处理的根长密度与根干重在0~3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0 cm土层以下的根干重在各处理间无差异, 根长密度在数值上表现为间作甜玉米> 甜玉米> 白菊花> 间作牛膝;甜玉米对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的消减量高达907.87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891.16 kg·hm-2和甜玉米+牛膝间作的879.93 kg·hm-2。因此, 在蔬菜作物轮作的间歇期, 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地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 控制土壤剖面硝态氮向下淋溶。 相似文献
126.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薇甘菊适生区分布,结果显示,ROC曲线的AUC值均在0.9以上,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影响薇甘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湿季降雨量(贡献率28.8%)、海拔(贡献率22.1%)、土地覆盖现状(贡献率15.3%)、最湿季平均温、年均降水量、年平均温.从因子的响应曲线分析得出,云南薇甘菊最适环境参数为海拔1 100m,最湿季平均温为22℃,最湿季降雨量为760 mm,土地覆盖为未郁闭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等.从样本点数量、环境因子选择及人为影响3个方面对MaxEnt模型预测的云南薇甘菊分布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 ITS1)序列,对中国大连(CD)、朝鲜罗津( KN)和俄罗斯海参崴( RV)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PCR扩增、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517~519 bp、524 bp两种类型的ITS1核苷酸序列,平均G+C含量(64.5%)显著高于A+T含量(35.5%);在仿刺参30个个体61条序列中共检测到49个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9.33%,其中有4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有40种基因型,群体共享基因型为2个;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分子方差分析显示,88.6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部,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弱或中度分化;根据群体间遗传距离进行的聚类分析发现, KN群体与RV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 CD群体与KN、 RV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8.
玉米腐霉菌茎腐病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我国北方地区玉米茎腐病主要致病菌肿囊腐霉菌(Pythium inflatum Math.)为例,首次对玉米腐霉菌茎腐病超微结构、防御酶系和生化抗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9.
130.
试验旨在对转座酶Tn3的酶活力提高和进化进行初步探索。采用PCR扩增、限制性酶切、DNA连接、重组质粒的转化、易错PCR的优化及构建、D值的测定、酶切鉴定方法对转座酶Tn3进行体外定向进化研究。结果表明,用SacⅠ和XbaⅠ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得到了450 bp的酶切产物;在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培养菌体24 h,测量其D值,经过3轮重复性的研究,其D值和增殖能力从开始的0上升至0.18、0.42、0.60,说明Tn3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将筛选得到的进化型重组质粒进行质粒抽提,用内切酶XhoⅠ和Xba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发现进化型重组质粒酶切产物条带相对较小;之后对进化型重组质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发现Tn3基因序列的多个位点发生了突变以及Tn3-Gal4靶向序列中间的CCR5-delta32基因被切除。说明成功完成了转座酶Tn3基因的克隆;确立了易错PCR的最优反应体系;选择卡那霉素作为筛选标记对进化型Tn3进行筛选,初步验证利用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和对菌液D值的测定来进行筛选是可行的;Tn3基因序列突变和基因敲除,说明不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基因序列上Tn3都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正是向着需要的方向进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