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The transformer‐2 gene (tra‐2)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exual differentiation regulatory hierarchy. In this study, tra‐2 gene homologs designated as Mntra‐2 was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The full‐length cDNA of Mntra‐2 consists of 1724 bp with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encoding 192 amino acids, an 827 bp 5′‐untranslated region (UTR) and a 318 bp 3′‐UTR. The predicated molecular mass of Mntra‐2 was 20.805 kDa with an estimated theoretical isoelectric point of 10.36.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shares high homology with Penaeus monod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ntra‐2 varied significantly during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embryogenesis, larvae, and post‐larvae and in various adult tissues. During embryogenesi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ntra‐2 was slightly higher at the cleavage stage than at the blastula stage,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at the nauplius stage. During the larvae, the Mntra‐2 expression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1 d larvae post hatch (L1) to L10 and decreased to a lowest level at the end of metamorphosis. During the post‐larvae, the Mntra‐2 expression was higher level at the 5 d after the metamorphosis (P5). RT‐qPCR showed the Mntra‐2 mRNA was expressed in ovary, testis, muscle, heart, abdominal ganglion, brain, and intestine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expression in muscle and intesti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ntra‐2 is an arthropods tra‐2 homolog and probably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sex differentiation of M. nipponense .  相似文献   
1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红白龙睛蝶尾、狮头、黑龙睛、红白高头珍珠鳞四个品种金鱼进行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试验从选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72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大小为300bp~2500bp,其中4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各品种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8.98%,40.29%,48.61%,30.56%,Shannon信息指数为0.1704~0.2954。遗传距离显示四个品种金鱼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狮头与红白高头珍珠鳞遗传距离最大(0.2303),红白龙睛蝶尾与黑龙睛遗传距离最小(0.0784)。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红白龙睛蝶尾和黑龙睛亲缘关系最密切,其次是狮头,最后为红白高头珍珠鳞。引物OPY17扩增获得的350bp片段为红白高头珍珠鳞的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红白高头珍珠鳞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数量多且存活的游离青虾精子,首次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日本沼虾精荚的方法,获得了游离日本沼虾的精子。通过观察游离精子形态,并经台盼蓝染色,以每克精荚所获得形态正常、结构完整且不被染色的存活精子数为依据,探究胰蛋白酶处理的最佳条件。在p H 7.1的条件下,设计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置不同酶浓度(0.2%、0.4%、0.6%、0.8%)、处理时间(5 min、10 min、15 min、20 min)和处理温度(30℃、35℃、40℃、45℃),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酶处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酶浓度对获得游离精子影响最大,其次是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酶处理的最适条件为:酶浓度0.8%,处理时间10 min,处理温度40℃。经优化验证试验,表明上述理论组合确为最佳组合。本研究通过酶解法获得较多数量的存活游离精子,为进一步研究日本沼虾精子提供了获得游离精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中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人工育苗和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其商业价值也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中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此本研究主要从分子标记、性别调控、抗病育种和家系选育4个方面对中华绒螯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中华绒螯蟹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海南沼虾遗传方面信息,利用ITS-1分子标记技术对珠江海南沼虾群体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其ITS-1片段在1700~1900 bp之间,较日本沼虾短;②其碱基含量变化范围为:27%~30%(A),27%~31%(G),14%~16%(C),43%~46%(G+C);③其ITS-1序列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SSR序列信息,具体为(AG)n,(GA)n,(AGT)n,(AGC)n,GCA)n重复,在个体中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00%,100%,25%,12.5%,12.5%.(AG)n,(GA)n是多态位点;④BLAST比对结果表明,海南沼虾同日本沼虾和刀额新对虾都有较高的同源性.此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海南沼虾ITS-1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也为海南沼虾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在青虾应答环境胁迫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实验应用RACE PCR技术首次克隆了青虾的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青虾不同组织及环境胁迫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c DNA全长1501 bp,包括84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87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541 bp的3′UTR,开放阅读框编码291个氨基酸。氨基酸相似度比对显示,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富含高度保守的冷休克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与水蚤等节肢动物冷休克Y-box聚类一支,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在青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在肝胰腺组织中最高,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在低温胁迫和恢复条件下在肝胰腺中的m RNA时空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冷休克蛋白Y-box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分别在低温和低氧胁迫3,6和12 h出现了显著上调,而在恢复刺激后其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此外,本实验对Y-box进行了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Y-box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泰安郊区小麦田蚜虫两类天敌发生与流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安郊区小麦田蚜虫病原真菌和寄生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2年的调查,探讨了两类天敌的发生与气候因子和生物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麦蚜真菌病的发生水平与温度和降雨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蚜虫密度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寄生蜂的寄生率与温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蚜虫密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均成显著的负相关。定量地描述了感菌有翅蚜在整个真菌病发生期间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鲤鱼主要养殖品种--建鲤为研究对象,运用AFLP技术分析比较雌雄鲤鱼之间的差异.共使用64对引物组合对雌雄个体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9对引物,电泳图谱条带丰富,多态性位点比例高,每对引物检测出的位点数从104-134个不等,平均121.9个,多态位点比例占69.0%-92.3%;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097个片段,其中264个片段(24.1%)为所有雌雄个体共有条带,其余833个(75.9%)为多态性片段;统计分析,共发现18条带在不同性别中出现的比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X射线对鲤鱼精子进行不同照射时间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精子与正常鲤鱼卵进行授精试验,以检测X射线对鲤鱼精子遗传物质的灭活效果。X射线强度为100kV,5mA,源距10cm,照射时间为0、20、30、40、50、60、70和80min。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在0~50min之间,总出苗率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在50~60min之间,总出苗率又呈升高趋势,超过60min,总出苗率又呈逐步下降趋势,表现出明显的“Hertwig效应”;另一方面,随照射时间的增加,正常苗率逐步下降,而鱼苗畸形率逐步升高,照射50min以上,鱼苗畸形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在强度为100kV,5mAX射线管照射下,照射时间为60min时,鱼苗畸形率为100%且出苗率最高,是灭活鲤鱼精子和获得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最佳照射时间。本文填补了近年来定量研究X射线灭活精子遗传物质的空白,为应用X射线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四种金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红白龙睛蝶尾、狮头、黑龙睛、红白高头珍珠鳞四个品种金鱼进行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试验从选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72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大小为300bp~2500bp,其中4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各品种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8.98%,40.29%,48.61%,30.56%,Shannon信息指数为0.1704~0.2954。遗传距离显示四个品种金鱼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狮头与红白高头珍珠鳞遗传距离最大(0.2303),红白龙睛蝶尾与黑龙睛遗传距离最小(0.0784)。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红白龙睛蝶尾和黑龙睛亲缘关系最密切,其次是狮头,最后为红白高头珍珠鳞。引物OPY17扩增获得的350bp片段为红白高头珍珠鳞的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红白高头珍珠鳞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