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35篇
  102篇
综合类   494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AIM: To stud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involved in increasing susceptibility of infection in psychological stress persons. METHODS: Comparative studies were performed with doubl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on immunophenotyping and in vitro expression of early activating surface molecule CD69 in response to mitogens on T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20 healthy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stress. A series of term final examinations was defined as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ULTS: Immunophenotyping analysi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CD2, CD3, CD4, CD8, CD19, CD20, CD16 and CD56 positive lymphocyte population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stres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in vitro expression of CD69 in response to polyclonal stimulators on the T cells from persons after psychological stress than those before psychological stress. The percentage of CD69 expression (CD69+CD3+/CD3+%) in response to PHA and PDB in the whole blood culture for 72 hours decreased respectively from 28.1±4.1 and 80.7±6.8 on the T cells obtained before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17.6±3.8 and 65.8±7.9 on those obtained after psychological stress, whil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D69 expression rates without stimulators on the T cells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stress. CONCLUSIONS: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immune system is not on the level of changing proportions of the sub-populations with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Psychological stress can decrease the activating response of T cells in healthy persons,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 of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persons.  相似文献   
22.
连狮1 号是以连云港地区菜农提供的中狮头自留种为原始种,经4 代自交提纯选育成的大白菜新品种。株型紧凑, 整齐度较好,叶球为长筒翻心形,叶片呈长倒卵形,叶表面具有较深核桃纹并带稀疏茸毛。株高35 cm,外叶数约10 片, 叶球高28~32 cm、横径22~27 cm,单个叶球质量3.5~4.0 kg,每667 m2 叶球产量4 700 kg 左右,净菜率达83%。生育期 为90~95 d(天),田间抗病毒病、霜霉病、根肿病能力优于对照中狮头,适合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及其相近气候条件 地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23.
对目前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解决对策,对引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和促进农业的高产、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为有效防控犊牛蛔虫病,[方法]采用选点入户、化验查卵、驱虫试验、剖检查虫等方法,[结果]查明蛔虫病发病率64.99%(20% ~100%);致死率13.81%(4% ~60%).粪便蛔虫卵检出率80.40%,E.P.G平均(291±125)枚.驱虫试验排虫率91%,头均(50±19)条;剖检查虫头均(53±13...  相似文献   
25.
湿地碳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熊汉锋  王运华 《土壤通报》2005,36(2):240-243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介绍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对N、P、C三个主要无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前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6.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多为二、三年左右的丰枯交替,并有持续4年以上的连续干旱,尤其是1980年以后连续干旱的年份较多。区域内春旱严重,夏季降水明显集中,秋季水分收支基本平衡。以土壤水分季节变化情况可分为:冬季土壤水分凝聚、冻结、累积阶段,春季解冻、返浆、土壤水分大量蒸散阶段,夏季土壤水分大量累积阶段,秋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  相似文献   
27.
崇明水仙试管鳞茎人工诱变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崇明水仙的试管鳞茎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及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以确定适宜的人工诱变条件。结果表明:50~100 mg.L-1秋水仙碱处理12 d为宜,辐射则以30 Gy为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28.
将甘蓝幼苗分别培养在缺N(oN)、缺P(oP)、缺Ca(oCa)或缺K(oK)的不完全营养液中,培养56 d后分别于离体(Seg)和非离体(Int)叶片上接种黑斑病菌,以N,P,Ca和K营养素齐全的全营养液为对照,通过调查不同营养液处理后甘蓝叶片黑斑病的病斑大小,探讨N,P,Ca和K等无机营养素对黑斑病菌侵染甘蓝幼苗的影响。试验分2部分完成:第1部分缺N,缺P和缺Ca 3个处理同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培养的甘蓝叶片黑斑病病斑大小有显著差异,顺序为对照>缺P>缺Ca>缺N处理;而在对照、缺P和缺Ca处理中,同一处理的非离体叶片病斑明显大于离体叶片病斑,缺N处理情况则相反。第2部分缺K处理的试验中,接种后5 d的病斑明显小于对照,非离体叶片与离体叶片接种后的病斑分别比对照小53%和14%;而缺K处理的离体叶片病斑显著比非离体叶片大(37%),并且病情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在接种22 d后植株叶片和离体叶片的病斑大小趋于平衡。相关性分析表明,接种后5 d甘蓝幼苗活体组织和衰老组织的症状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从试验2接种后22 d以及整个试验所有数据的结果分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r=0.61。  相似文献   
29.
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现代思维方式在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为当前人类实践方式和科学技术水平所决定,而且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成果。实现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利用不同地下水埋深的地中仪进行地膜棉的灌溉试验,分析了地膜棉不同生育期时蒸发、入渗的变化特征:受地膜棉的蒸腾作用,灌溉入渗量随其日耗水量增加而显著减少;棉花根系吸水影响深度与其日耗水强度成指数关系,其根系吸水最大影响深度为2.76m;棉花根系利用地下水量随埋深增加而减小,棉田最佳的灌水湿润深度应小于1.0m,当灌水湿润深度超过1.5m时,其根系不能更多利用地下水,即可认为是深层入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