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0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839篇
林业   478篇
农学   418篇
基础科学   394篇
  786篇
综合类   3808篇
农作物   485篇
水产渔业   243篇
畜牧兽医   1684篇
园艺   521篇
植物保护   36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侯建伟  索全义  段玉  赵沛义  张君  景宇鹏 《土壤》2017,49(5):963-968
为明确不同炭化条件下沙蒿生物质炭的有机组分、炭化过程和降解特性。于不同炭化条件下无氧炭化制备沙蒿生物质炭并进行沙地封存。结果表明:H、O和N元素的质量分数及H/C、O/C和(N+O)/C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升温速率对其无显著影响。而C则呈相反趋势且均在炭化温度600℃、炭化时间60 min以后基本达定值,上述指标(H、O、N、H/C、O/C、(N+O)/C和C)的稳定值分别约为29.3 g/kg、79.8 g/kg、11.2 g/kg、0.40、0.07、0.08和879.7 g/kg。生物质炭的降解速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时间的延长和施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其半衰期为2~12年。综上,沙蒿的炭化既是有机组分富碳、去极性官能团的过程,同时也是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的过程,施用量和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质炭降解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从驼乳中分离得到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对象,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以α-淀粉酶抑制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驼乳的参数条件。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试验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驼乳、对照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牛乳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驼乳pH值、酸度、活菌数、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驼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比例2∶3、接种量2%、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测得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20%和20.85%,与未优化前相比,α-淀粉酶的抑制率提高14.1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4.4%。在4 ℃储藏期间发酵驼乳α-淀粉酶抑制率在第6d时最高为90.3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36.32%,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0%以上,最高为94.9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78.10%,整个测定过程中试验组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酸菌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3.
针对收获期豌豆籽粒在脱粒与清选仿真模拟中缺乏准确离散元仿真参数的难题,采用物理试验和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豌豆籽粒仿真参数进行标定。以籽粒堆积角为评价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显著性参数,借助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得到显著性参数最优组合,通过仿真试验标定非显著性参数。结果表明:籽粒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364、0.519和0.444;豌豆籽粒-钢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505、0.462和0.090;物理和仿真试验堆积角分别为19.841°和19.714°,其相对误差为0.64%。研究可为豌豆机械化收获过程离散元仿真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为该区土壤扩蓄增容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在3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6000、9000kg·hm-2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9000、13500kg·hm-2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在试验第3年(2009年)玉米播种期0~2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提高8.8%、9.9%和6.8%;成熟期0~2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提高14.8%、13.9%和12.8%;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30.7%、29.2%和12.5%(P〈0.0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41.1%、35.9%和21.3%(P〈0.01)。在宁南半干旱区采用秸秆还田能较好地保蓄土壤水分,利于土壤水库的扩蓄增容,且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5.
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精确估计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方法】基于林下灌木、草本群落特征数据,采用分层抽样法确定研究区土壤剖面的调查数量,对调查样地上、中、下3"层"的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及其与天然次生油松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上"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较小,变化幅度为56.60~71.98 Mg/hm2,变异系数为8.26%;而"中、下"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波动较大,变化幅度为22.83~59.45和38.33~85.82 M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5.91%和22.9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95%的可靠性下,抽样估计的相对误差为±11.13%时,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为(60.492±6.73)Mg/h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72.59 Mg。  相似文献   
66.
为了评估苹果树叶对关中奶山羊产奶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8只关中奶山羊,按配对试验设计原则,根据试验羊只的体质量、产奶量、产羔胎次和产奶日期将其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7只。分别用0、300、500和700 g/kg的苹果树叶替代苜蓿干草添加在4个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奶山羊的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300和500 g/kg的苹果树叶处理分别与其他处理相比,关中奶山羊的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苹果树叶对关中奶山羊乳成分中乳干物质、乳脂肪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700 g/kg的苹果树叶处理乳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各处理血液中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0和500 g/kg苹果树叶能提高关中奶山羊的产奶量(P0.05),但对乳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研究了鱼油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炎性介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的影响.选用32头(28±3)日龄、体重(8.91±0.74)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1公1母.采用双因子设计,主因子包括:1)饲粮处理(5%鱼油或5%玉米油);2)免疫应激[注射脂多糖(LPS)或...  相似文献   
68.
两种塑料暖棚猪舍的应用效果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省乌兰县舍外温度-6.30℃条件下,选用40头荣昌猪分作2组,每组20头,在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封闭式多用塑料暖棚猪舍与常用简易塑料暖棚猪舍内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可显著提高舍内温度,降低舍内湿度,且育猪增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9.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10年和2011年5-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增殖放流前后分别进行的每年3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定量分析了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5月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很少,相对资源密度为0.90 ind/(站.h);在5-6月共放流苗种11 015.13万只,放流后10d左右资源量增加为26.08 ind/(站.h),放流群体所占的比例为96.55%;8月进行调查的相对资源密度为1.70 ind/(站.h),当年生群体数量占所有群体数量的比例为64.29%;9月、10月、11月秋汛期间捕捞产量为3 108 t,捕捞个体平均质量为232.3 g,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为7.54%.201 1年5月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相对资源密度为1.70 ind/(站.h);在5-6月共放流苗种13 132万只,放流后10d左右资源量增加为29.15 ind/(站.h),放流群体所占的比例为94.17%;8月进行调查的相对数量为1.00 ind/(站.h),当年生群体数量占所有群体数量的比例为70.00%;9月、10月、11月秋汛期间捕捞产量为2 896 t,回捕个体平均质量为226.0 g,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为6.43%.除2011年胶州湾海域由于富营养化水质较差,以及其他因素对黄家塘湾海域的影响导致这两个放流点放流群体回捕率偏低外,2010年和2011年山东半岛南部放流海域整体水质良好,水温、透明度、盐度、营养盐比例、生物饵料等均比较适中,属于放流环境条件较佳的海域,比较适合三疣梭子蟹生长,放流群体回捕率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0.
2012年4月、9月和2013年5月、9月份对渤海湾天津大神堂海洋特别保护区分别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分析了6个调查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投礁前后受污染扰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表现出从最初的受到中等程度干扰→趋向于受到干扰→群落状况趋向正常,保护区生态状况已经大有好转,人工生态修复效果初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