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7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798篇
林业   508篇
农学   423篇
基础科学   391篇
  764篇
综合类   3954篇
农作物   483篇
水产渔业   245篇
畜牧兽医   1713篇
园艺   545篇
植物保护   37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哺乳动物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为此,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DLA-EIAV)囊膜全长基因按照哺乳动物优势密码子的使用原则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合成,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重叠延伸PCR、限制酶切等方法得到结合型和分泌型囊膜基因,将其插入含有鸡beta-actin/兔beta-globin复合启动子(AG)的高效表达载体pCAGGS中,构建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结合型和分泌型囊膜基因的DNA疫苗质粒pCAGGS-opti-bou-env、pCAGGS- opti-sec-env。将构建的质粒纯化后分别转染293T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48 h后细胞及上清中囊膜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种表达质粒均可正确表达EIAV囊膜蛋白,与相对应未优化的表达载体pCAGGS-wt-bou-env和pCAGGS-wt-sec—env相比,密码子优化的基因体外瞬时表达水平有极为显著的提高,而且蛋白表达部位也与预期的结果符合。这一结果为EIAV囊膜蛋白的单抗制备、表位鉴定、免疫试验、新疫苗的开发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2.
不同光增方式和周期对蛋鸡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光增方式和光照周期对蛋鸡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0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32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光照周期采用渐增和骤增2种,光周期设11L∶13D、13L∶11D、15L∶9D、17L∶7D4个水平。结果表明:①不同光增方式对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以渐增条件下较好。不同光增方式对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黄颜色有显著影响(P<0.05),以15L∶9D处理组蛋黄颜色最好。不同光照周期对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以13L∶11D处理组较好。  相似文献   
163.
鸡鸭对饲料能量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8周龄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海兰褐佳蛋公鸡和北京Z系公鸭各48只,以Sibbald“真代谢能(TME)”法测定了公鸡和公鸭常用谷物、饼粕和油脂等3大类9种常用饲料的代谢能。结果表明:鸡和鸭对饲料能量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AME除棉粕和玉米淀粉鸭与鸡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7种饲料AME鸭都比鸡高;TME玉米淀粉鸭与鸡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8种饲料TME鸭都比鸡高。48h鸭内源能排泄量(113.10MJ)比鸡(88.88MJ)高(P<0.01)。并且饲料蛋白质含量越高,鸭和鸡饲料AME、TME值之间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164.
犬瘟热病毒Guizhou株血凝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参照已发表的文献合成1对引物,以犬瘟热病毒Guizhou分离株感染Vero细胞收获病毒提取的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血凝素蛋白基因(H)901~1661位大小为761bp的片段,并将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将Guizhou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31株CDV及国内NanjingOP株的H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Guizhou株的H基因部分序列与疫苗毒株Convac和Onderstpoort的同源性最低,只有90%;与日本野毒株Tanu96、KDK-1、Hmanatsu、Yanaka、UENO的同源性较高,为96%~98%;且与国内从大熊猫和小熊猫分离的野毒株GP和LP的同源性也较高,为98%和96%。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Guizhou株与国内野毒株GP和LP,及日本的5个野毒株应属同一类,其中和GP株基因型最近,推测这些毒株间有更近的共同祖先。因此怀疑该病毒较适应于野生动物,且在我国某些地区的野生动物中可能存在自然疫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165.
青海省农牧区由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等原因,导致害虫发生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主要危害种类为草原毛虫、草原蝗虫、古毒蛾及草地螟.本文针对防治工作存在经费不足、规模小、器械落后、成本高、孵化期差异性大等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虫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6.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固态N、P和K肥施用量对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春茬黄瓜产量的影响,建立了N、P和K肥施用量与早、中、后期黄瓜产量形成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N、P及K对黄瓜的早期产量影响极显著,产量区间为2 400~3 260 g/小区的最佳施肥量(单位:g/株/次)为N 0.83,P2O5 0.37,K2O 0.86;P、K是影响黄瓜中期产量的主要因素,产量区间为6 400~9 200 g/小区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0.66,P2O5 0.33,K2O 0.90;黄瓜生长后期,N肥对黄瓜产量的影响极其显著,产量区间为2 000~2 940 g/小区的最佳施肥量为N 0.61,P2O5 0.40,K2O 0.94.  相似文献   
167.
同源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同源四倍体青花菜为材料, 采用常规压片法研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 同源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基本相同但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中期Ⅰ染色体的构型复杂, 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 中期Ⅰ和中期Ⅱ有赤道板外染色体; 后期Ⅰ和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断片; 后期Ⅱ和末期Ⅱ还出现染色体分离不同步及不等分裂的现象;四分体时期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及多分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平均异常频率为31.5% , 是同源四倍体青花菜花粉育性低的细胞学原因。  相似文献   
168.
滩羊尿对典型草原三种草地植物生长的短期作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尿液浓度和土壤含水量下,羊尿对典型草原植物茵陈蒿、委陵菜和狗尾草生长的短期作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尿量施尿后1个月,狗尾草对羊尿沉积的响应为高尿液浓度负效应,低尿液浓度正效应;茵陈蒿和委陵菜为负效应。土壤含水量越高,羊尿对其分蘖(枝)的负效应越低。不同尿液浓度下,三种植物对羊尿响应的负效应顺序为茵陈蒿〉委陵菜〉狗尾草;且其分蘖(枝)对羊尿和土壤水分互作反应的正效应顺序为狗尾草〉委陵菜〉茵陈蒿。具体放牧过程中,可通过家畜适时饮水降低尿液浓度,以降低畜尿对草地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对高原植物香芸火绒草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获得了温度45℃、压力18MPa为其相对较佳提取条件,提取产物为黄绿色浸膏,得率为0.87%。将该浸膏精制成净油,其得率为60.2%。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净油分析,鉴定出其中的15种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邻苯二甲酸异辛酯、高良姜素黄烷酮、α-甜没药萜醇、橙花叔醇、胡萝卜醇、棕榈酸等。通过对香芸火绒草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高原特有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0.
奶牛无浆体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边缘无浆体(Anaplasma marginale)高度保守的msp5基因,建立了奶牛无浆体病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与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温氏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白细胞DNA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可检测到约200个感染红细胞。利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西部多个养牛场送检的140份血样进行检测,其中曾出现过高热、气喘、流涎和贫血等临床症状的"无名高热"奶牛血样95份、无临床症状奶牛血样45份,结果有上述临床症状奶牛PCR血样阳性率为44.2%,无症状奶牛血样PCR阳性率为13.3%。从而证实无浆体是引起奶牛"无名高热"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