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7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876篇
林业   519篇
农学   427篇
基础科学   421篇
  816篇
综合类   4270篇
农作物   535篇
水产渔业   241篇
畜牧兽医   1766篇
园艺   578篇
植物保护   390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2011-2022年广西审定的173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分析,研究广西糯玉米品种种质来源、构成,探析品种选育路径。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主要种质由A (宜山糯)类、B (京科糯2000)类、C (万糯2000)类、D (燕禾金2000)类、E (中糯1号)类、F (中糯2号)类、G (衡白522)类、H (华珍)类、I (花甜糯179)类、J (NA群体)类、K (NB群体)类等11类种质构成,A、B类种质是广西糯玉米品种的基础种质。根据亲本主要种质类型,排除年份间的环境变化因素,可将93个品种归入AB等15个群组。各群组穗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穗行数、穗粗与产量及其他穗部性状分别呈显著负效应及无显著效应,群组相关性受到种质组合及组配模式共同影响,通常情况下种质组合的影响力更强,涉及F类种质的群组则相反。因此,穗部性状选育重点要根据亲本主要种质类型确定。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日本kazusaDNA研究所收录的坛紫菜EST序列AV434021和AV433683设计引物,对坛紫菜配子体的RNA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产物长度为480 bp。利用DNAstar、Clastal1.81等专业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紫菜叶绿体的psaA基因片段,其G C含量为55.9%。G C含量明显高于A T的含量;对按核酸序列推导的蛋白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该蛋白存在3个α螺旋和2个β折叠。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中农16号"为试材,研究套袋对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探讨套袋黄瓜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袋可显著抑制弯瓜及畸形瓜的产生,增产效果显著;套袋黄瓜平均长度、平均重量、单位重量分别比对照组高9.83%4、2.99%、29.94%;套袋处理对黄瓜的水分含量和瓜皮表面色泽无显著影响;套袋处理可显著提高黄瓜糖酸比,改善黄瓜口感风味;套袋黄瓜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80%和16.82%;套袋黄瓜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套袋所消耗的薄膜材料以及人工费用。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氮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冬小麦产量在低施氮量处理时有降低的趋势,在高施氮量处理时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1.6%~9.1%;秸秆还田措施配施适量的氮肥有降低冬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的趋势。综合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试验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以252~321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5%的超微粉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时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平均体重为(9.50±0.63)kg的28日龄断奶的健康仔猪5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中包含3个重复,即每个处理有18头断奶仔猪,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半,经统计分析,各处理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设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具体处理如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舍有抗生素等药物).试验I组为基础日粮0.02%黏杆菌素,试验Ⅱ组为基础日粮0.5%超微粉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养期3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Ⅱ组的料肉比和腹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Ⅱ组的饲喂效果要优于试验I组.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用超微粉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添加到断奶仔猪日粮中,能够保证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福氏志贺菌gyrA和parC基因QRDR序列的测定与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我国痢疾流行病原志贺菌福氏2 a 3 0 1株与喹喏酮类药物耐药性相关的 gyr A( DNA旋转酶 A亚单位 )和 par C(拓扑异构酶IVA亚单位 )基因 ,并将 gyr A和 par C基因QRDR(喹喏酮类药物耐药性决定区 )核苷酸序列与几种动物和人的病原菌进行了同源性和遗传进化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志贺菌福氏 2 agyr A和 par C基因 QRDR序列分别与宋内氏志贺菌、大肠杆菌 O1 57、大肠杆菌 K1 2、阴沟肠杆菌、坂口肠道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氏杆菌、产道克氏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显著同源性(均大于 88% ) ,表明 gyr A和 par C是这些细菌中的看家基因 ,推测在各种细菌中具有类似的起源 ,因此对在不同细菌之间进行喹喏酮类药物耐药性的研究非常有利。 QRDR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 ,同属或相近属细菌 gyr A或 par CQRDR的遗传距离明显接近 ,其中与大肠杆菌属的距离最近 ,认为可列到同一个属 ,结果有力支持了近年提出的大肠杆菌与志贺菌属于同族细菌的理论。研究对理解喹喏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理及其与细菌遗传进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牛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方法,利用本研究室分离鉴定的牛冠状病毒(BCV)和牛轮状病毒(BRV)毒株,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CV、BRV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了两对能特异性扩增BCV、BRV的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BCV、BRV的双重PCR方法,扩增两种病毒的片段分别为244 bp和382 bp.该方法检测BCV和BRV的敏感度分别为1个和100个TCID50/100μL.应用这一方法能从病料中检测出这2种病毒.结果表明该双重RT-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这2种病毒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区猪流感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2年-2005年期间,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天津市10个区县44个养猪场进行了猪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75%的被调查猪场抗体检测结果有阳性,检测的648份血清样品中,69.6%为阳性。流感病毒抗体亚型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流行的猪流感病毒主要为H1和H3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4%和39.4%。部分猪群中存在抗H9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4%,但未发现H5亚型流感病毒抗体。此外,部分猪群中同时存在2种或3种亚型(H1,H3和H9)流感病毒的抗体,表明这些猪曾经同时被2种或3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主要采用了不同提取液、不同提取液倍数、不同提取方法对瑞香狼毒进行了提取率的研究.同时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6倍95%乙醇作为提取液.采用75℃浸泡5d的提取方法提取率高,成分含量多,特别是针对其杀虫效果而言,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变的极其敏感和脆弱。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了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和川西北地区1991、2000、2010和2016年4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湿地动态度,分析了沼泽湿地的空间变化、转移方向和变化速率;采用景观指数,分析了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沼泽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研究区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1991-2016年4个时期的面积分别为6739.89、6231.39、5849.59和5649.35 km2,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26年间面积共减少了1090.54 km2。2)26年来,研究区沼泽湿地的动态度从-7.54%减小至-3.42%,面积变化速率持续减慢,高寒草地是沼泽湿地转出和转入的主要类型。3)沼泽湿地的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斑块密度持续增大,反映了沼泽湿地的破碎程度增高;最大斑块指数先降低后小幅升高,斑块形状指数先升高后小幅下降,反映了沼泽湿地的优势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分离度指数先增大后小幅减小,聚集度持续降低,反映了沼泽湿地从单独紧凑的状态趋向离散化发展。4)人为因素是影响青藏高原东部沼泽湿地面积变化的首要原因,其次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因子影响力大小依次是牧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蒸发量。沼泽湿地面积与各因子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面积随牧业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和蒸发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