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7篇 |
免费 | 232篇 |
国内免费 | 2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6篇 |
农学 | 149篇 |
基础科学 | 152篇 |
308篇 | |
综合类 | 2063篇 |
农作物 | 314篇 |
水产渔业 | 186篇 |
畜牧兽医 | 464篇 |
园艺 | 330篇 |
植物保护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70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316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313篇 |
2009年 | 288篇 |
2008年 | 325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与诸暨养殖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鄱阳湖(PY)、洞庭湖(DT)、太湖(TH)、巢湖(CH)、洪泽湖(HZ)等中国五大湖中三角帆蚌群体和诸暨(ZJ)养殖群体进行了周年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生长性状指标在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增长速度依次为PY>ZJ>CH>TH>DT>HZ,壳长增长速度依次为PY>DT>CH>ZJ>TH>HZ,壳高增长速度依次为PY>CH>DT>TH>HZ>ZJ,壳宽增长速度依次为PY>DT>CH>TH>ZJ>HZ;三角帆蚌的生长可划分为2个阶段,3~11月为快速生长阶段,其中5~9月为最适生长期,11月到翌年3月为缓慢生长阶段;在全年的任一生长阶段,鄱阳湖群体的三角帆蚌平均成活率最高。依据生长性能和成活率评价,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最佳。 相似文献
62.
基于虚拟水的福建省2006年水足迹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虚拟水水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6年福建省的水足迹,采用相关评价指标对水足迹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的水足迹总量为363.42亿m3,其中,内部水足迹为312.55亿m3,外部水足迹为50.8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021.4 m3,水足迹占可利用水资源的22.39%,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针对福建省水足迹状况、结构组成、虚拟水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3.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4.
滴灌条件下核桃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滴灌条件下核桃根系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以8 a生核桃树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分析核桃根系的空间形态分布,通过构建HYDRUS-2D模型,对有根系吸水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求解,并利用实测点数据校验2D模型的可用性。经过实际计算与理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垂直二维剖面中,水平距树0~30 cm、垂直40~60 cm土层的细根根长密度分布最大,为1 618.216 m·m~(-3)。对比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结果显示RMSE均小于0.0186 cm~3·cm~(-3),ME绝对值小于0.0108 cm~3·cm~(-3),证明数值模拟效果较好,HYDRUS模型可应用于实际试验研究。将根系模块纳入模型模拟,并比照单独水流模块作用,结果显示根系对土壤含水量产生影响,使体积含水率曲线整体低于单独水作用下的含水率曲线,且两者关系差异性显著。模拟核桃生育前期土壤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灌水后6 d至7 d内,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减小现象,故可将生育前期灌水周期设定为6 d或7 d。 相似文献
65.
旱稻孢囊线虫生活史及侵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龄幼虫人工接种水稻幼苗和田间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旱稻孢囊线虫的生活史和侵染特性。结果表明,在30℃下接种后24 h内,2龄幼虫大多聚集在根尖分生区或伸长区,接种后24 h可侵入根系,侵入后虫体在中柱建立取食点;接种后6 d,2 龄幼虫发育成白雌虫,8 d发育成雄虫,12 d雌虫从阴门处产生胶状物质,雌虫的一部分卵产于胶质卵囊中。接种后18 d,胶质卵囊中的2龄幼虫开始孵化。在30℃下,旱稻孢囊线虫从卵到卵的最短生活周期为22 d;从接种到2龄幼虫从胶质卵囊中孵出,最短生活周期为18 d。20℃下线虫发育缓慢。较高温度如28℃~35℃有利于2龄幼虫的侵染和发育。淹水条件不利于2龄幼虫的侵染,但对孢囊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茶叶浸取液制备的纳米银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植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抗菌材料,并将其制成1000 mg/L的纳米银喷雾,分析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CK)与实验组(Nano-Ag)的样本土壤中,所具有的微生物类别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类别微生物的丰度具有一定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overage数值均较高(Coverage>99.71%),香农指数均较大(Shannon>5.46),辛普森指数均较小(Simpson<0.02),两组间ACE指数和Chao指数差异均较小(ACE<2,Chao<6);同时,纳米银可抑制变形菌门下的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下的嗜热油菌纲的生长,而能够促进绿弯菌门下纤线杆菌纲的生长。本文验证了纳米银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安全性,拓宽了纳米银材料的潜在应用范围,为纳米材料在环境及医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68.
69.
尼罗罗非鱼淀粉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淀粉酶的基本性质及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淀粉酶活力的最适pH是6.5,最适底物浓度是2%。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一价金属离子K+、Li+、Na+对酶活力影响较小;二价金属离子Cu2+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Zn2+对酶活力无明显影响;三价金属离子Al3+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是很强烈,Fe3+对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碱土金属Mg2+、Ca2+对淀粉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Ba2+对酶具有抑制作用;重金属离子Cd2+、Pb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利用田间试验结合生物化学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栽培大豆品系对草甘膦的抗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草甘膦有效剂量为0.31~0.92 kg·hm~(-2)时,不同栽培大豆品种对草甘膦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在草甘膦剂量为0.92 kg·hm~(-2)时,石豆1号存活率为100%,表现了较高的抗性,8份材料的存活率为4%~48%,表现出一定的抗性;44份材料表现敏感,存活率为0。试验研究了抗性材料石豆1号、中抗材料Williams和敏感材料中黄35对草甘膦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处理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石豆1号莽草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对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而Williams和中黄35的莽草酸含量和SOD相对活性明显升高,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草甘膦(浓度0.92 kg·hm~(-2))处理下,不同抗性栽培大豆叶片中莽草酸含量有明显差异,处理5~14 d时敏感材料叶片中莽草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因此栽培大豆叶片莽草酸含量可以作为判断其对草甘膦抗性高低的主要生理指标之一,而SOD的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判断栽培大豆对草甘膦抗性的辅助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