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7篇 |
免费 | 232篇 |
国内免费 | 2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6篇 |
农学 | 149篇 |
基础科学 | 152篇 |
308篇 | |
综合类 | 2063篇 |
农作物 | 314篇 |
水产渔业 | 186篇 |
畜牧兽医 | 464篇 |
园艺 | 330篇 |
植物保护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70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316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313篇 |
2009年 | 288篇 |
2008年 | 325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采用灯下诱蛾和田间幼虫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种群数量特征和消长动态,并建立其发生趋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008-2013年灯下诱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4月中旬至下旬(4月14日至29日),其中2010-2012年相对较迟,峰期持续时间、蛾量受当年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呈相应的变化,2008年和2011年为最高峰期虫量,2013年明显低于历年同期;田间幼虫发生量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年度间均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峰期主要出现在6月下旬,少数年份推迟至7月上旬,第4代灯下成虫与田间幼虫量均下降较快。在此基础上,以枇杷黄毛虫的田间系统监测资料及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等气象因素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了具有显著回归影响的24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建立了第1代至第3代枇杷黄毛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其中影响枇杷黄毛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为种群基数和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经检验,各代次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均达到99分以上的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相符,能准确地预测出其发生量和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3.
[目的]阐明西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广西及中国西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广西及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和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地图汇"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以基于省域的广西及中国西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中国西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是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和广西等9个省区,华中和华东产区为中国西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南、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产区近年来在瓜果类生中优先发展西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以研究结果为依据,确定西瓜为广西近期发展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优化广西西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提升西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健康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164.
165.
洪拓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4)
166.
以泰安市黄前水库为研究对象,依据1997~ 2010年黄前水库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对水库水质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4 a间的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国家十一五规划之前整体水质较差,其中1998和2002年属V类水;2000年属Ⅳ类水;2003年后黄前水库水质一直维持良好,基本保持Ⅰ类水.历年水质优劣顺序为:2001> 1997> 2010> 2008> 2006> 2004> 2009> 2005> 2007> 1999>2003 >2000 >2002> 1998年. 相似文献
167.
168.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7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只有杉檫混交林例外。杉木和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壳斗科红锥、格氏栲以及樟科的檫树、樟树混交造林,有利于发展珍贵阔叶树种种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9.
170.
为了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检测和治理措施,采用大田土壤淋溶试验,分析了河套灌区农田在保水材料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累积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保水材料处理玉米苗期土壤NO_3~--N累积量平均提高20.49%,收获期平均降低13.98%;苗期土壤NH_4~+-N累积量平均提高35.21%,收获期平均降低28.93%。保水材料有效地抑制了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同时保证了玉米生育后期有效氮的供应,避免短时间内氮素的大量累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面源污染,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