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99篇
  免费   1980篇
  国内免费   2414篇
林业   2348篇
农学   1510篇
基础科学   1306篇
  2923篇
综合类   14745篇
农作物   1989篇
水产渔业   906篇
畜牧兽医   4502篇
园艺   2150篇
植物保护   1214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1346篇
  2021年   1351篇
  2020年   1195篇
  2019年   1241篇
  2018年   827篇
  2017年   1399篇
  2016年   903篇
  2015年   1311篇
  2014年   1437篇
  2013年   1714篇
  2012年   2508篇
  2011年   2541篇
  2010年   2399篇
  2009年   2189篇
  2008年   2255篇
  2007年   2046篇
  2006年   1698篇
  2005年   1304篇
  2004年   802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不同光温条件对烟株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4个处理(T1,25℃+遮光;T2,25℃+强光;T3,35℃+遮光;T4,35℃+强光),探讨了高温强光对成熟期烟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表明:高温和强光均造成烟株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加,其中以T4处理下的烟叶相对电导度、MDA和H2O2含量均最高,分别达20.5%、4.774 μmol/g和23.139 mmol/mg;T3处理下烟株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最高,分别达1.263和1.674 U/(mg·min);在T2处理下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最高,达1.289 mg/(mg·min);在强光处理下烟株叶片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均高于遮光处理,而在高温处理下烟株水杨酸(SA)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温处理;在T4处理下烟株叶片的茉莉酸(JA)含量最低,只有7.435 ng/g.因此,高温、强光胁迫会破坏烟株叶片的生理代谢,但也会通过促使保护酶活性升高和内源生长激素含量增加来抵抗逆境胁迫.  相似文献   
922.
为了明确施用宁南霉素和生防菌对烟草内生菌群落的影响,采用宁南霉素和烟草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732(Y32)不同先后喷施组合,提取处理后不同时间段烟草叶片,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内生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仅喷施Y32发酵液(107 cfu/mL)的叶片内细菌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他处理.先喷施Y32发酵液,24 h后再喷施宁南霉素的叶片内细菌物种丰富度高于先喷施宁南霉素,24 h后再喷施Y32发酵液的处理.所有样品中优势细菌属均为泛菌属、沙雷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它们的相对丰度之和大于80%.Y32发酵液能有效提高烟草叶片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加快生命进程.宁南霉素能降低烟草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而烟草内生细菌Y32能够提高烟草叶片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这一结果对利用内生菌开展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3.
以成苗2年生老枝条茎段、成苗当年生嫩枝条茎段和大棚内幼苗顶端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南高丛蓝莓栽培品种"绿宝石"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蓝莓"绿宝石"组织培养以大棚内幼苗顶端茎段为最佳外植体;在增殖培养过程中,较低浓度的玉米素ZT有利于"绿宝石"的增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有利于"绿宝石"的快速增殖;"绿宝石"在试管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生根,在筛选出的较佳生根培养基1/2 WPM+0.5 mg/L IBA中的生根率仅为75.3%;苔藓和草炭土均是"绿宝石"瓶外生根最好的扦插基质,苔藓作为扦插基质,苗生根后更方便运输.  相似文献   
924.
针对高温低湿的极端干旱气候易造成南疆枣树盛花期出现“焦花”及坐果率低、光合速率下降等问题,在枣园冠层布设弥雾系统,在枣树盛花期以弥雾时间和弥雾次数为变量设置3个处理(M1为每天弥雾3次,每次20min;M2为每天弥雾2次,每次20min;M3为每天弥雾2次,每次40min),CK为对照,不弥雾,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枣树落花率、坐果率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红枣产量品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弥雾处理能有效增加冠层湿度、降低温度,冠层空气湿度最大可提升158.7%,冠层温度最大可降低38.9%;弥雾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普遍较高,M3处理下土壤含水率最高,相较于CK,土壤含水率提升8.44%;冠层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枣树的叶片光合速率以及CO2固定量,弥雾处理下的枣树叶片CO2固定量均大于对照处理,有利于作物自身发育和促进果实生长;在弥雾期间M1、M2处理的落花率分别比CK低18.39%、15.09%。弥雾处理能调控冠层微环境,可有效提升枣树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开花坐果,提升红枣品质,每天弥雾3次、每次20min是获得红枣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25.
基于热红外成像与骨架树模型的奶牛眼温自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方法无法实现奶牛热红外图像中眼温信息自动获取的问题,为实现奶牛眼温无接触、自动、高精确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成像技术与骨架树模型的奶牛眼温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在获得奶牛侧面热红外图像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差距度量的阈值分割方法提取奶牛目标,对奶牛骨架进行精确提取,并构建了奶牛骨架树模型,在该模型上对奶牛头部区域进行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头部轮廓的形状特征与眼睛几何位置特征,对奶牛眼睛区域中心点进行准确定位;最后,以眼睛中心点为圆心,以半径为20像素区域内的最高温度作为眼睛温度,对奶牛热红外图像中眼温进行自动检测。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随机选取来自50头奶牛的100幅侧视热红外图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检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35℃、平均相对误差为0.38%,具有较高的精度。本研究可为奶牛体温非接触、自动化、高精度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6.
气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双侧清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气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清种装置设计不合理而造成漏清、过清,导致排种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采用双侧清种装置进行清种作业的方法,并设计了双侧清种装置。对该装置清种过程进行分析,明确了造成重吸的原因,阐明了清种过程的运动机理,建立了清种过程数学模型,确定了上下侧清种机构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选取第1级清种弧线顶部半径、第2级清种弧线顶部半径和工作转速为主要因素进行了全因素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建立了因素与指标的回归方程,以漏清率和过清率最小为寻优条件,获得较优清种强度下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第1级清种弧线顶部半径80.70mm、第2级清种弧线顶部半径81.42mm,并在最佳参数组合下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表明,在较优清种强度参数组合下,当工作转速为26.67~37.33r/min时,漏清率均不大于1.10%,过清率均不大于1.03%,与理论优化结果基本一致。对比试验表明,工作转速为26.67r/min时,采用双侧清种装置漏清率降低6.70个百分点,过清率基本不变,排种器合格率提高7.04个百分点;工作转速为32.00r/min时,采用双侧清种装置漏清率降低4.63个百分点,过清率基本不变,排种器合格率提高5.07个百分点;工作转速为37.33r/min时,采用双侧清种装置漏清率降低7.41个百分点,过清率降低0.24个百分点,排种器合格率提高7.26个百分点。采用双侧清种装置有效降低了漏清率,在高速情况下对过清率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27.
玉米收获机低损变径脱粒滚筒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地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较高、籽粒直收破碎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变径脱粒滚筒。滚筒前端直径渐变增大直至与脱粒分离段等径,通过提高滚筒变径段果穗容纳能力,增强果穗之间柔性接触,有效“松散”籽粒之间及籽粒-芯轴之间作用力,使果穗更易于脱粒,从而实现籽粒与芯轴的快速分离,有效提高了脱粒速度,降低了籽粒破碎率。对果穗与脱粒元件受力进行分析,研究变径段锥度对果穗受力的影响。基于动力学仿真试验,分析了果穗与脱粒元件之间的接触力以及果穗-果穗和果穗-脱粒装置之间的接触频次,结果表明,变径滚筒提高了果穗之间的接触频次,降低了脱粒元件与果穗的直接接触,即变径滚筒中果穗之间接触揉搓作用更强。以滚筒转速、凹板间隙及籽粒含水率为试验因素进行了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组合为籽粒含水率26%、滚筒转速350 r/min、凹板间隙50 mm,此时籽粒破碎率为4.13%、籽粒未脱净率为0.34%。在籽粒含水率为27%时与等径滚筒进行了对比脱粒试验,按籽粒的完整性将破损籽粒分为全碎籽粒、裂纹籽粒、破皮籽粒及顶部破碎籽粒,结果表明,变径滚筒的籽粒总破碎率为4.64%,比等径滚筒的总破碎率降低19.16%,破损籽粒中全碎籽粒、裂纹籽粒及破碎籽粒所占比例均明显降低;变径滚筒未脱净率为0.42%,比等径滚筒的未脱净率降低51.72%,证明变径滚筒能够有效降低籽粒破碎率及未脱净率。  相似文献   
928.
针对传统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苹果外部品质分级中准确率较低、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外观分级方法(多卷积神经网络融合DXNet模型)。首先,在延安市超市、果园等场所实地拍摄不同外观等级的苹果图像15000幅,并进行人工标记,建立了外部品质信息覆盖度广、样本量大的苹果图像数据库;然后,在对比分析经典卷积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模型融合的方式对经典模型进行优化改进,抽取经典模型卷积部分进行融合,作为特征提取器,共享全连接层用作分类器,并采用批归一化和正则化技术防止模型过拟合。试验评估采用15000幅图像进行训练、4500幅图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DXNet模型的分级准确率高于经典模型,分级准确率达到97.84%,验证了本文方法用于苹果外部品质分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9.
基于卷积注意力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地膜农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地膜覆盖农田的分布对准确评估由其导致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基于DeepLabv3+网络,通过学习面向地膜语义分割的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判断农田是否覆膜的改进深度语义分割模型,实现对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中地膜农田的有效分割。以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西部解放闸灌区中沙壕渠灌域2018—2019年4块实验田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与可见光遥感影像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考虑不同年份地膜农田表观的变化,设计了2组实验方案,分别用于验证模型的泛化性能和增强模型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的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对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识别效果比可见光高7.1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地膜农田表观变化的深度语义分割模型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其平均像素精度超出未考虑地膜农田表观变化时7.7个百分点,表明训练数据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地膜农田的识别精度。其次,改进的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能够自适应学习地膜注意力,在2组实验中,分类精度均优于原始的DeepLabv3+模型,表明注意力机制能够增加深度语义分割模型的自适应性,从而提升分类精度。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从复杂的场景中精准识别地膜农田。  相似文献   
930.
针对定西马铃薯生产集约化种植,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马铃薯块茎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覆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延迟了马铃薯生育进程,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马铃薯干重平衡期推迟12~16d;施用有机肥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与不施肥相比,10%、20%、30%和4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分别增加5、5、7和5d,同时,也增加了马铃薯生育期内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max和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干物质平均增长速度v mean,与不施肥相比,分别增加37.01%、46.46%、51.18%和35.43%以及51.09%、64.23%、77.37%和72.26%;马铃薯整株干物质积累呈现明显“S”型曲线特征;在成熟期,有机肥显著影响干物质有“源”向“库”的转移。综上所述,在干旱半干旱定西,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是最佳有机-无机配合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