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07篇
  免费   1883篇
  国内免费   2354篇
林业   2314篇
农学   1490篇
基础科学   1296篇
  2849篇
综合类   14230篇
农作物   1958篇
水产渔业   867篇
畜牧兽医   4324篇
园艺   2042篇
植物保护   1174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572篇
  2022年   1309篇
  2021年   1311篇
  2020年   1155篇
  2019年   1189篇
  2018年   790篇
  2017年   1343篇
  2016年   866篇
  2015年   1237篇
  2014年   1363篇
  2013年   1637篇
  2012年   2384篇
  2011年   2422篇
  2010年   2300篇
  2009年   2102篇
  2008年   2206篇
  2007年   2003篇
  2006年   1675篇
  2005年   1305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基因Pi-ta和Pi-b是最早被克隆的两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粳稻中表现出持久稳定的稻瘟病抗性,因而被广泛用于稻瘟病抗性育种。为明确上述基因在江苏粳稻中的分布,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Pi-ta和Pi-b的功能标记,对40个粳稻品种和665份粳稻新品系进行相关基因型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江苏粳稻品种中具有一定的分布,其中Pi-b的分布频率高于Pi-ta的频率,连粳系列品种大都不携带Pi-ta和Pi-b抗性基因,而武粳系列品种则基本含有上述抗性基因。粳稻新品系携带抗性基因Pi-ta的频率与推广品种相比变化不大,但携带抗性基因Pi-b的频率明显高于推广品种,这说明人工改良水稻品种有利于抗病基因Pi-b频率的提高。四种基因型中,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高,为60.0%,其次为Pi-ta/Pi-b,占33.5%,基因型pi-ta/pi-b的分布频率为3.9%,而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低,只占2.6%。从4个组合的抗性基因来源看,抗性基因Pi-ta则可能来自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而Pi-b则可能来自武粳13、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从4种基因型后代的获得频率看,以南粳44//武粳13/关东194获得抗性基因型Pi-ta/Pi-b后代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2.
以毛坝生漆为原料,经过丙酮浸提得到漆酚,漆酚通过缩醛反应、硅胶柱分离、常压加氢等方式制备和分离了不同饱和程度的漆酚缩醛;分别应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对漆酚缩醛产物进行表征,采用HPLC实时分析了三不饱和漆酚缩醛的加氢历程。结果表明:经过正相硅胶分离得到93.8%的高纯度三不饱和漆酚缩醛,通过HPLC色谱分析,三不饱和漆酚缩醛衍生物加氢的历程为:三不饱和在前90 min主要先转换为二不饱和和单不饱和,经过8 h加氢反应二不饱和和单不饱和漆酚还原为纯度95.65%的饱和漆酚缩醛。红外光谱数据表明漆酚缩醛酚羟基的特征吸收3650~3100 cm-1消失,同时观察到醚的红外特征吸收1049 cm-1;1H NMR中δ5.92为亚甲基醚的吸收。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秋茄胚轴育苗的适生生境,选用当年采摘的优良秋茄胚轴在土壤质地(泥质、泥沙质、沙质)和水分盐度(5、15、25、35)组合的生境下进行培育试验,测定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物量等.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境下,秋茄幼苗的生长表现不同,除总根数、叶和茎含水量外,苗高、基径、叶片数、根长、大根数、根含水量、生物量等均差异显著(P<0.05);在水分盐度≥25的泥质土、沙质土和泥沙质土的生境下,秋茄幼苗生长受阻甚至死亡;而在水分盐度为5的泥沙质土、沙质土(NS5、S5)和水分盐度为15的沙质土(S15)的生境中,秋茄幼苗生长良好,保存率100%,苗高等生长指标高,含水量和生物量多.因此,秋茄胚轴适合在低盐(水分盐度<25)的泥沙土和沙质土的生境中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994.
低成本小型无人机遥感定位病死木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材线虫病造成了我国大量的松树死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发现并定位松材线虫感染的病死木,采取焚烧、就地砍伐等措施是有效阻止疫情扩散的可行方法.笔者利用低成本小型无人机采集疫情地区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并经摄影测量软件LPS正射处理后,导入到美国GeoLink软件中,实现病死木位置信息的采集.经地面差分GPS测量验证,水平位置偏差在0.24~2.82 m之间,精度均方根误差为1.565 m.该方法比传统病虫害监测实施效率高,系统维护和使用成本较低,可为疫情区域判断疑似病死木位置提供定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分布的苦杨(Populus laurifoli)和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苦杨和欧洲黑杨的天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苦杨明显高于欧洲黑杨。与苦杨居群相比,欧洲黑杨居群间基因流较高,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变异主要源于居群内。苦杨和欧洲黑杨居群内的杂合度较高,各个居群的各项遗传参数都要小于物种水平。苦杨和欧洲黑杨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现为杂合子过量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6.
针对LNG泄漏在地面上潜在危险的分析,需要对其在地面上扩散和蒸发速率的变化进行准确预测。基于液体扩散的动力学模型和热传递模型,采用微分方法建立了LNG在连续性泄漏情况下液池漫延半径、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克服了现有预测模型单纯依赖一维傅里叶导热方程的局限性。根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LNG液池蒸发速率先随时间线性增加到最大值,随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即与时间的平方根成反比。以5m^3圆柱形LNG储罐为例,计算得到LNG泄漏的速率为19.92kg/s,泄漏完全所需时间为69S,液池半径达到最大的时间为33S,液池半径最大值为7m,0~33S时间内LNG蒸发速率先线性达到最大值19.92kg/s,34-69s时间内液池蒸发速率与时间平方根成反比,液池厚度由2.3mm逐渐增加到6mm。  相似文献   
997.
试验主要以酵母菌和淡紫拟青霉为发酵微生物,羽毛粉和麸皮为发酵底物,采用混菌固态发酵方式,探究基质初始水分以及麸皮与羽毛粉的比例等因素对饲料蛋白质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麸皮:水=1:1时最适合酵母菌的生长;麸皮:水=1:0.8时,最适合淡紫拟青霉的生长。以1:1的水料比,当麸皮:羽毛粉=7:3时,最适合酵母菌的生长;而当麸皮:羽毛粉=6:4时,最适合淡紫拟青霉的生长。因此,混菌固体发酵降解羽毛生产饲料蛋白质最佳初始水分是1:1,麸皮与羽毛比为7:3。  相似文献   
998.
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洋葱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酒泉市引进的27个洋葱新品种(系)叶片形态、叶色、生育期、产量等15个因子聚类分析,按其鳞茎颜色、产量、品质综合分为5类。在此基础上,对15个因子变量观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前4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6.849%,较好的反映了所有性状大部分信息。根据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对27个品种综合评价,综合得分按聚类分析结果分类排序,确定建议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索菜用板蓝根在毕节地区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菜用板蓝根不同播期、密度和氮钾肥施用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毕节地区,菜用板蓝根适宜播期为4月30日左右,种植密度为50.025~66.70万株/hm2,钾肥施用量为150~300 kg/hm2,氮肥施用量为778 kg/hm2左右,在此栽培条件下,产量可达73947.96~76749.35 kg/hm2,且品质较好,蛋白质、脂肪、水溶性糖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明确在广州地区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觅食嗜好性,为我国防治红火蚁新型饵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11月观察了广州桑园和荒地红火蚁工蚁觅食活动的季节差异和日动态,并分析其摄食食物类别与生境、季节的关系,比较分析了固态型、液态型或防御型工蚁的个体分布.【结果和结论】春、秋季的2种生境中,摄取固态或液态食物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在2种生境或夏秋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固态型P0.01,液态型P0.05),但这种差异不受生境和季节互作的影响(固态型P=0.373 3、液态型P=0.903 3).工蚁对液态食物的喜好强于固态食物,携带液态食物的工蚁的平均比例[夏季:(36.58±8.74)%,秋季:(37.60±5.16)%],显著地高于搬运固态食物的[夏季:(8.03±1.66)%,秋季:(7.30±1.71)%].取食固态食物、液态食物以及负责防御的3类工蚁的个体多态性均呈连续性偏态分布,其平均头壳宽度分别为(0.652 4±0.007 1)、(0.636 1±0.006 2)和(0.636 3±0.006 4)mm,而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