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林业   510篇
农学   578篇
基础科学   320篇
  709篇
综合类   1096篇
农作物   189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580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2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紫色菜园土壤钾肥减量分期施用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钾肥减量10%~30%分期施用对莴笋产量有提高作用,各处理以K2(钾肥减量10%分期等量追施)效应最好,增产最大(4.2%和4.5%)、施肥利润最高(84923元/hm2和72075元/hm2)。两个试验点莴笋叶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K2处理较常规施肥(CK)处理均显著降低莴笋叶维生素C含量(8.0%和8.7%);而莴笋茎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钾肥减量分期施用降低两个试验点莴笋叶和茎硝酸盐含量,以K4处理(钾肥减量30%分期等量追施)降低作用最大;从莴笋叶和茎糖组分的均衡性看,以K3处理最好。钾肥减量分期施用对两个试验点莴笋叶必需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增加作用,改善叶氨基酸品质性状,但降低莴笋茎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品质性状;莴笋氨基酸品质性状以K4处理为最优,其次是K2处理。综合考虑莴笋产量和品质,紫色菜园土壤以K2处理(钾肥减量10%分期等量追施)最优。  相似文献   
102.
Bt抗虫棉新品系毒蛋白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抗虫棉不抗虫的原因。【方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卡那霉素、Bt-Cry1Ab/Ac试纸条、PCR分析、Southern blot检测和Bt蛋白含量检测等方法分析了23个抗虫棉新品系的抗虫性。【结果】生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系间幼虫死亡率差异显著。卡那霉素、Bt-Cry1Ab/Ac试纸条、PCR分析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t基因在供试材料中整合并稳定遗传且为单拷贝。RT-PCR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系Bt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花期叶片B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Bt蛋白检测结果发现抗虫棉Bt蛋白表达量在生育前期大于后期,营养器官中的大于生殖器官,不同年份Bt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幼虫死亡率与Bt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仅为0.1745,与Bt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7130,表明Bt蛋白含量越高,抗虫性越好;各组织器官的Bt蛋白与B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关系数为-0.3659~0.2542,二者表达趋势不一致,表明遗传背景对抗虫棉Bt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影响。且Bt基因可能在转录后受到调控导致Bt蛋白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抗虫棉的抗虫性。【结论】这些结果有望为抗虫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In this study, melatonin (MEL)-mediated plant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was examined to study local infection in Nicotiana glutinosa and systemic infection in Solanum lycopersicum.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100 µm MEL increased anti-virus infection activity to 37.4% in virus-infected N. glutinosa plants. The sam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relative levels of virus RNA analysed by qRT-PCR and virus titres measured by dot-ELISA, and increase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PR1 and PR5 genes analysed by qRT-PCR, in virus-infected S. lycopersicum. MEL treatment induced considerable accumulations of salicylic acid (SA) and nitric oxide (NO)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in the virus-infected S. lycopersicum plants. Transgenic nahG N. tabacum wa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MEL-induced TMV resistance was dependent on the SA pathw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RNA level of the TMV analysed by qRT-PCR and virus titres analysed by dot-ELISA were not reduced by the MEL treatment in the nahG transgenic N. tabacum seedlings treated twice with 100 µm MEL. The increased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PR1 and PR5 were greatly reduced when cPTIO, an NO scavenger, was included in the MEL treatment. A working model of MEL-mediated plant resistance to TMV is proposed. MEL-mediated plant resistance to viruses provides a new avenue to control plant vir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喷头及施药液量对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及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丽春红-G示踪法测定了4种喷头ST11001、ST11002、TR8001、TR8002在不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喷雾农药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分布特性,并比较了4种喷头施用相同剂量的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DG对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选择ST11002和TR8001喷头,在施药液量300 L/hm~2条件下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量分别达到27.55μg和28.16μg;选择ST11001和TR8002喷头,在施药液量900 L/hm~2条件下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量仅分别为12.27μg和14.86μg。喷头和施药液量的改变不影响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分布特性,均为上层沉积量中层沉积量下层沉积量。当施药液量从300 L/hm~2增加到900 L/hm~2,4种喷头ST11001、ST11002、TR8001、TR8002喷雾在水稻基部的雾滴密度分别增加了8.21、8.54、7.79和9.69倍;但在相同施药液量下,4种喷头在水稻基部的雾滴密度没有显著差异。同一剂量下,喷头和施药液量不同组合的防治效果间差异显著。表明针对稻田不同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喷头及施药液量将有助于提高农药沉积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欧洲水培叶菜机械规模化生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培叶菜规模化生产,介绍了欧洲水培叶菜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与技术。首先,说明水培技术高效循环生产、避免土壤环境污染的优势,论述了水培叶菜的主要作业流程。基于水培叶菜作业流程,通过实物图片介绍了欧洲水培叶菜生产中基质处理、精量播种、种苗移植、叶菜收获和生产资材自动输送等环节装备和技术。对比国内水培蔬菜的生产模式与具体国情,提出了研学欧洲先进的生产作业装备技术和物流化生产作业思想理念,结合我国水培蔬菜生产模式,优化完善叶菜丸粒化精量播种技术,开发研制叶菜种苗移植设备,针对不同水培叶菜生产企业及生产方式,量身定制开发设计物流化生产输送系统,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劳动力的目的,有效提高我国水培蔬菜生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6.
链齿式残膜回收输送方式对比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下输送链齿式残膜回收机存在的捡拾效果不佳与输膜不畅等现象,提出了上输送残膜回收方式,并对两种输送方式的残膜回收机在拾膜和脱膜阶段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两种输送方式的可行性,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比较。分别设计了结构参数相同但输送方式不同的两台链齿式残膜回收机,一台采用下输送方式,而另一台采用上输送方式。在收获后的花生田进行收膜对比试验,对影响机具作业质量的输送方式、输送链转速和脱膜辊转速3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输送方式是影响机具捡拾率的主要因素,上输送方式的捡拾率达到91.9%,远高于下输送方式,综合作业质量上输送方式优于下输送方式。该对比试验可为链齿式残膜回收机输送方式的选择和未来的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大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复合设计原理(CCD),采用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大米中镉含量测定结果的偏离差值为响应值,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显著性与交互作用,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140℃,干燥时间35s,灰化温度250℃,原子化温度1600s,原子化时间5s。在最优条件下检测到大米中镉含量为0.192mg/kg±0.003mg/kg。  相似文献   
108.
藜麦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苋科藜属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具有大约5000~ 7000年的种植历史,是当地印加人备受推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因为其全面的营养价值和均衡的氨基酸比例以及药用保健价值收到追捧,引起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为了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研究方向的参考,通过对国内外对藜麦的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归纳了在藜麦的引种栽培、营养成分分析、产品开发利用、遗传谱系研究、抗逆性研究、抗病虫害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在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如藜麦在低海拔地区产量和品质降低、藜麦的多种药用保健作用、藜麦副产物的利用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并分析了藜麦作为一种杂粮作物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引种栽培以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9.
侯友山  石博强  谷捷 《农业工程》2010,(10):129-133
为了实现优先阀的稳健设计,基于解析法及SIMULINK分别建立了优先阀动态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系统各参数变化对优先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分析动态响应特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优先阀转向系统的流量响应超调量最小为设计目标,以优先阀的阀芯直径、弹簧刚度及节流口面积为设计变量,以方向盘角速度、转向负载、工作负载及输出流量为不确定因素,完成了基于损失模型的稳健设计。结果表明,稳健设计提高了设计目标的稳健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优先阀的动态响应特性,该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阀件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控制黑心病的发生、保持鲜食菠萝的品质,考察了低温贮藏对主栽品种“巴厘”菠萝黑心病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将菠萝分别贮藏于(8±1)℃和(12±1)℃,以室温(26~30℃)为对照。与常温贮藏相比,在23 d贮藏期内,2种低温贮藏均显著降低了菠萝黑心病的发病程度,减少了菠萝果实的质量损失,提高了菠萝果实的维生素C(Vc)和可滴定酸(TA)含量,延缓菠萝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以(8±1)℃贮藏效果较好。低温贮藏还降低了贮藏期间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抑制菠萝果实中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升高和丙二醛(MDA)的积累。这些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抑制菠萝黑心病、保持果实品质与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及延缓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