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4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430篇
林业   235篇
农学   215篇
基础科学   222篇
  417篇
综合类   2225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257篇
畜牧兽医   1015篇
园艺   359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北华1号’是从美国引进的北高丛越橘中选出的新品种。果实近圆形,蓝紫色,披白粉,果柄长8.7 mm,平均单果质量2.08 g,果实长径1.57 cm,短径1.21 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总糖7.82%,酸度0.28%,维生素C含量0.27 mg ? g-1,维生素B1含量11.6 μg ? g-1,花青素含量1.52 mg ? g-1,花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93.12%,出汁率73.5%。中早熟,在长白山区8月上旬果实成熟。具有抗寒、抗病、丰产、稳产的优点。适宜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栽培。  相似文献   
52.
辣椒‘苏牛2号’是以2014X73为母本、以2014X80为父本配制的早中熟杂交一代品种。果实长牛角形,青熟果浅绿色,纵径27.3 cm,果肩宽度4.2 cm,肉厚0.43 cm左右,平均单果质量130 g,味微辣,维生素C含量1.17 mg • g-1。平均产量67 260 kg • hm-2。抗TMV和炭疽病,中抗CMV。适宜在江苏省、山东省等地作冬春季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53.
葛瑶    王振锡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74-81
为研究天山云杉林冠层特征与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以新疆天格尔森林公园天山云杉林的4个龄级的林分(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以冠层分析仪获得的冠层结构特征和林下光环境指数等野外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 α 多样性指数分析4个龄级的草本物种多样性,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冠层结构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龄级间均有一定的差异,且随着林分的生长和更新,天山云杉林呈现林冠开度逐渐减小、叶面积指数增大、林下光辐射均减弱、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减小的趋势;典型模型表明林冠开度对冠层结构起到主要作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次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林下辐射中,林下总辐射对林内光环境起主要作用;相比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作用更大,其中林冠开度和丰富度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林下总辐射、林下直射辐射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4.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高原甘加藏羊(Ovis aries)发情周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y axis,HPOA)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peptins,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54,GPR54)的表达及其对藏羊季节性发情周期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选取处于发情周期的甘加藏羊32只,应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在发情周期HPOA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qRT-PCR结果显示,甘加藏羊整个发情周期HPOA组织中均有KISS-1和GPR54 mRNA表达。下丘脑组织中发情前期KISS-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发情时期;在垂体组织中发情前期和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卵巢轴组织中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时期。下丘脑组织中发情期GPR5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时期;垂体组织中发情前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卵巢轴组织中发情后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Kisspeptin和GPR54阳性产物在下丘脑中主要分布于促垂体区的弓状核、脑室前腹侧区;腺垂体中主要在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中表达;卵巢轴中主要在卵泡颗粒层及卵泡内膜上表达。KISS-1和GPR54在藏羊发情周期HPOA中的差异表达,对藏羊季节性发情周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6.
小麦冬春性鉴定在区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2019年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黄淮冬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参试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田间春播鉴定法,依据对参试品种(系)春播苗穗期和抽穗率的计算,进行冬春性鉴定。结果表明,黄淮南片冬水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参试品种(系)共鉴定出春性类品种(系)32份,占参试品种(系)的4.78%;黄淮南片春水组参试品种(系)共鉴定出冬性类品种(系)18份,占参试品种(系)的21.43%。从鉴定情况看,近10年播期的设置,即依据当地春季气温的候平均气温,第一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3℃后的次日,第二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7℃后的次日,第三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10℃后的次日的鉴定方法来确定播期,不受时间的限制,3个播期相互印证,相互参考,结果准确可靠。参试品种(系)中鉴定为冬性类的品种(系),其春播第二播期抽穗率均小于30%,成熟期时植株未成熟;鉴定为春性类的品种(系),其春播第二播期抽穗率均大于30%,成熟期时植株基本成熟,苗穗期大于45 d,说明田间春播鉴定法的检测指标春播抽穗率和苗穗期是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7.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8.
叶蛋白是一类从植物叶片中提取的蛋白质,一般其最终蛋白质得率占总叶蛋白的40%~60%,其脂肪含量低且不含胆固醇,是一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蛋白质。本文概述了叶蛋白的多种来源,介绍了7种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对叶蛋白的脱毒、脱色、脱腥及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简述了叶蛋白在饲用、食用和医用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叶蛋白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掌握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对埋地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影响规律,在17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附近的12条管道上安装了电位远程监测系统,对管道电位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通过管道电位变化分析接地极的干扰频次和干扰时间,以及管道受干扰程度、影响范围.监测结果显示:通过对管道电位长时间连续监测能够准确判断出接地极对管道的干扰影...  相似文献   
60.
从西藏农牧学院校园采集到一株野生亚侧耳(编号为HGHZ02),为了使该菌种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对其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聚类分析,鉴定菌株HGHZ02与勺状亚侧耳(Hohenbuehelia petaloides)的相似度达到100%,但通过形态学鉴定与地生亚侧耳形态特征最相似,因此将菌株HGHZ02鉴定为地生亚侧耳(Hohenbuehelia geogenia)。菌株HGHZ02菌丝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糖,最适生长氮源为麦芽浸粉,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pH 7.0,最适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钾。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GHZ02最佳生长因子组合为麦芽糖25.0 g/L、麦芽浸粉3.0 g/L、pH 7.0和温度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