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3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202篇
基础科学   189篇
  381篇
综合类   1899篇
农作物   245篇
水产渔业   250篇
畜牧兽医   815篇
园艺   302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5种收割强度对粉绿狐尾藻生长和水质的影响,为沉水植物调控管理提供参考。设不收割组作为对照组,收割组收割强度分别为株高的15%、30%、45%、60%和75%。将收割的植物称量干重和鲜重,统计株高、分枝数,测定新生枝条的恢复长度。每次收割前1 d对所有处理组的水样进行水质测定。结果表明:(1)收割对粉绿狐尾藻枝条生长恢复和株高影响显著(P<0.01)。对照组最终株高最高,达到187.0 cm,并在水面形成冠层。第1次收割后20 d,低强度(15%和30%)收割组恢复或超过收割前水平,中强度(45%)收割组枝条全部恢复,但高强度(60%和75%)收割组的恢复率明显低于低、中强度收割组,恢复率分别为80.68%和62.00%。第2次收割后20 d,15%和30%收割组的粉绿狐尾藻全部恢复,45%收割组的恢复率为91.44%,高强度收割组的恢复率明显降低,恢复率分别为76.09%和42.22%,至实验结束时高强度收割组都未恢复。随着收割频次的增加,枝条恢复的时间延长。(2)收割减少了粉绿狐尾藻分枝数。对照组分枝数最高,达到6.9枝/株,15%~75%收割组分别为4.3、4.0、3.6、2.2和1.8枝/株。(3)收割显著降低了粉绿狐尾藻的生物量(P<0.01)。15%~75%收割组的生物量分别下降为对照组的10.11%、3.23%、2.47%、2.29%和0.80%。(4)粉绿狐尾藻收割对水质影响显著。收割后,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降低,且收割强度与收割次数对氮磷浓度影响显著(P<0.01)。与第1次收割相比,第2次收割后,15%收割组总氮、总磷浓度分别较前次下降13.63%和24.82%,30%收割组下降12.90%和22.87%,45%收割组下降8.24%和25.04%,高强度(60%和75%)收割组下降6.66%和34.91、9.64%和17.64%。收割强度会对水体中悬浮颗粒物(SS)和叶绿素(Chl-a)有影响,高强度收割使得水体中的SS和Chl-a含量明显升高。收割对控制粉绿狐尾藻生长效果明显,结合水质指标,以低强度收割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12.
本文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克隆了翘嘴红鲌G6Pase催化亚基基因全长cDNA,共1900 bp [不含poly(A)], 包括49 bp 5'非翻译区,1068 bp阅读框以及含Poly(A)信号AATAAA的778 bp 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A)].阅读框共编码3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9 ku.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翘嘴红鲌G6Pase与斑马鱼G6Pase的相似性高达95%,与鼠、狗、人G6Pase的相似性为63%,和光滑爪蟾、金头鲷、河豚等G6Pase的相似性分别为69%、55%、76%,并具有G6Pase特有的3个保守基序.为了研究摄食以及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G6Pase的影响,使用实时定量RT-PCR分别测定了饲喂等能但不含碳水化合物和含23.98%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的翘嘴红鲌肝脏G6Pase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使用上述饲料饲喂8周后,禁食48 h, 然后测定禁食和摄食后3、6、12、24 h G6Pase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摄食后12 h,两组G6Pase的表达明显增加,说明摄食影响G6Pase基因的表达,禁食和摄食后3~12 h,含糖组G6Pase基因的表达量为无糖组的2~4倍,这表明碳水化合物可以诱导G6Pase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3.
本研究以发酵型益生菌冰淇淋感官指标(细腻度、口融性、发酵味、酸甜比、勺取性与硬度),物理指标(膨胀率、抗融性与黏度)以及发酵剂与益生菌存活率作为指标,对发酵型冰淇淋主要配料中的白砂糖、复合乳化稳定剂的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对两种配料的最优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型益生菌冰淇淋的配料中白砂糖的最优添加量为13%,复合乳化稳定剂的最优添加量为0.3%~0.45%。白砂糖、复合乳化稳定剂的添加量经过了优化,为企业今后生产该类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4.
基于表型和SRAP 标记的切花菊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5 个表型性状和SRAP 标记分析56 个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表型变异分析结果 表明:21 个性状表现出品种内一致性高及品种间特异性强;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 有花序直径、花序类型和瓣型等花部性状,其次是叶部和茎杆性状,说明所选用的切花菊品种在分类时 应以花部性状为主,叶部和茎杆性状为辅;表型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 聚类,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 为平瓣类、匙瓣类、桂瓣类、匙瓣-平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14 对 SRAP 引物组合扩增56 个切花菊品种的DNA,共扩增出454 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3 条,占扩增带数的 93.17%,多态性含量PIC 值在0.72 ~ 0.89 之间,平均为0.82,说明切花菊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 标记的UPGMA 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4 ~ 0.97 之间,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为平瓣类-匙瓣、桂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Mantel 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2,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体现试验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15.
AIM: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GRIM-19-si-survivin co-expression plasmid carried by human attenuated Salmonella on prostate cancer subcutaneous xenograft growth in nude mice. METHODS:Prostate cancer xenograft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nude mice. Co-expression plasmids carried by attenuated Salmonella were intro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The xenograft volumes were monitored timel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T-PCR and TUNEL assay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mechanisms that pGRIM-19-si-survivin inhibited tumor growth in vivo. RESULTS:Compared with psi-survivin and pGRIM-19 carried by attenuated Salmonella (control groups), the tumor volumes were reduced markedly in pGRIM-19-si-survivin plasmid group. The mean shrinkage rates were 2.36 and 3.02 times. pGRIM-19-si-survivin co-expression plasmid carried by attenuated Salmonella inhibited survivin expression but strengthened GRIM-19 expression obviously (P<0.05).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such as Bcl-xL, Stat3, cyclin D1 and c-Myc was inhibited, and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RNA and Ki67 protein were also inhibited, but the caspase-3 mRNA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P<0.05) with significant cell apoptosis. CONCLUSION: pGRIM-19-si-survivin co-expression plasmid carried by human attenuated Salmonella inhibits the growth of prostate cancer subcutaneous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by promoting cell apoptosis and inhibiting prostatic cancer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116.
为寻找溧阳白芹铅超标原因,探索生态修复和控制措施,溧阳市蔬菜办公室在溧阳城郊溧阳白芹基地进行了水、土、肥、产品等四大类样品的铅含量检测,对照相关标准,通过对试验区生态环境的调研和铅污染评价,认为溧阳市城郊溧阳白芹主产区的土壤、基肥、培土与否及铅富集等对溧阳白芹重金属铅污染影响不明显,灌溉水则是重金属铅污染的主因。  相似文献   
117.
基于NDVI密度分割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中常遇的混合像元问题,选用江苏省沭阳县冬小麦扬花期HJ-1A卫星遥感影像,基于不同地物光谱信息的差异性与可分割性,提出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密度分割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方法。在利用GPS实地取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对HJ-1A卫星影像进行了几何与大气校正。利用NDVI灰度影像提取混合像元训练样本的NDVI值和小麦种植面积,计算小麦面积权重,确定混合像元的NDVI阈值。利用NDVI再归一化结果对NDVI灰度影像进行密度分割,依据不同密度分割系数下像元总面积及其所对应的小麦面积权重关系,最终得到沭阳县冬小麦种植面积。结果表明,根据NDVI密度分割法提取冬小麦面积为8.37×104 hm2,面积精度为92.37%,样本精度为93.31%。基于密度分割系数(P0.5)制作沭阳县冬小麦种植分布图,获取了全县冬小麦空间分布特征信息。以上结果说明NDVI密度分割法能较准确地提取研究区内冬小麦种植面积,可有效解决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中混合像元问题。  相似文献   
118.
葛昕 《北方水稻》2014,(3):39-41
为测定应用人工饲养的蜘蛛防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实施该技术的可行性,项目组连续3 a人工饲养并释放蜘蛛,测定了蛛虱比、稻株的被害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以5 m2为单位,放蛛50、80、150三个不同密度的粽管巢蛛,10 d后防效均可达到84%以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9.
为明确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盐碱滩涂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特征的影响,以淮稻5号为试验材料, 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N0(0 kg·hm-2)、N210(210 kg·hm-2)、N255(255 kg·hm-2)、N300(300 kg·hm-2)、N345(345 kg·hm-2)、N390(390 kg·hm-2),2个移栽密度处理:D1(33.4 万穴·hm-2,12 cm×25 cm)、D2(27.8 万穴·hm-2,12 cm×30 cm),测定了水稻产量及品质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N300处理最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不同密度间比较,高密度处理的穗数和千粒重高于低密度处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呈相反趋势。施氮量与移栽密度组合中,以N300D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7 978.83 kg·hm-2。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与营养品质,同时降低了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移栽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稻米的营养品质,但降低了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施氮量300 kg·hm-2和移栽密度33.4万穴·hm-2, 是盐碱滩涂水稻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措施。本研究结果为盐碱滩涂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研究长期施肥以及秸秆还田对黑土中微生物标识物氨基糖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调节黑土碳循环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2018年选取其中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 三个处理进行秸秆微区田间试验。这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分别再设加入1 cm 长玉米秸秆6000 kg/hm2的处理(CKS、NPKS、MNPKS)和不加入玉米秸秆的处理(CK、NPK、MNPK),共6个处理。秸秆与土壤混匀后置于PVC框(长0.9 m、宽0.6 m、高0.6 m)内,PVC框上端高于地面20 cm。在PVC框埋入土壤60天(夏季)、150天(秋季)后,取土样测定理化性状及氨基葡萄糖(GluN)、氨基半乳糖(GalN)和胞壁酸(MurN)含量。微生物真菌残体碳和细菌残体碳含量依据各氨基糖含量计算。  【结果】  与CK相比,NPK和MNPK处理能够促进氨基糖在土壤中的积累,其中第60天氨基葡萄糖分别显著增加18.81%和105.36%;胞壁酸分别显著增加19.62%和129.30%。两种施肥措施均能提升土壤中微生物残体碳的含量,而且MNPK处理微生物残体碳积累量较CK处理高出近1倍。各处理中真菌残体碳含量要远高于细菌残体碳含量,两种施肥措施均会降低真菌残体碳占微生物残体碳的比重,说明施肥会增加细菌在这一过程中对黑土有机碳积累的贡献。NPKS处理氨基葡萄糖占总氨基糖含量百分比明显增加,MNPKS处理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所占百分比也在第60天、第150天这两个时期内逐渐上升,表明真菌细胞死亡残体积累量在增加。  【结论】  添加秸秆后的MNPK处理促进了黑土中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NPK处理与秸秆添加相结合可以提高真菌残体碳在微生物残体碳中所占比重。因此,施肥和秸秆添加会使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残体的积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