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2篇
  2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河西走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土壤中微生物生存适应机制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对揭示干旱区物质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沿河西走廊东南至西北自然降水递减梯度下设置16个样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揭示微生物多样性、优势菌群与土壤机械组成、养分关系。结果显示:河西走廊荒漠土壤细菌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群落,部分样地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达85%;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群落,其相对丰度均大于>5%。相关性分析显示:粗粉粒(0.05~0.02 mm)、细粉粒(0.25~0.10 mm)、黏粒(<0.002 mm)、有效磷(AP)和解碱氮(AN)对细菌多样性影响极显著,细粉粒(0.25~0.10 mm)、黏粒(<0.002 mm)、有效磷(AP)和解碱氮(AN)对真菌多样性影响极显著(P<0.01)。冗余分析显示:细粉粒(0.25~0.10 mm)和速效磷(AP)对细菌群落影响显著,黏粒(<0.002mm)和速效磷(AP)对真菌群落影响显著(P<0.05)。研究表明了河西走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变化及影响因子,解释了土壤环境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及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系统发展的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荒漠生态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2.
甘蔗收获机组合式扶起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由锥形螺旋滚筒和拨指链组成的组合式扶起装置,并在土槽中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扶起合格率为试验指标,对甘蔗倒伏状态、螺旋滚筒转速、甘蔗与滚筒中心距离和前进速度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在得出优化组合后,再分别进行滚筒轴线与地面夹角、滚筒叶片螺距和滚筒转速等因素的单因素试验,以及滚筒转速和前进速度的双因素试验。通过高速摄影分析了扶起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参数组合下,组合式扶起装置对严重倒伏甘蔗的扶起合格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93.
以拟南芥为试验材料,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模拟盐胁迫、不同比例的PEG-6000模拟水势胁迫,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幼苗存活率等生理指标,检测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盐胁迫和水势胁迫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明确盐胁迫程度和水势影响拟南芥植株生理状态的规律,为水势和盐胁迫处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等于及高于150 mmol·L-1时,幼苗平均根长为5.2 mm,显著低于对照组(24.8 mm);幼苗平均存活率为52.1%,显著低于对照组(98.1%)。当水势等于及低于-0.7 MPa时,幼苗无侧根生长,平均存活率为89.2%,显著低于对照组(98.7%),由此可知,NaCl浓度150 mmol·L-1和水势-0.7 MPa是拟南芥胁迫处理的阈值,当NaCl浓度高于150 mmol·L-1,或水势低于-0.7 MPa时,拟南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被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94.
ABSTRACT:   A midwater float is a small float attached to the mainline of pelagic longlines to standardize the hook depth. In this study theoretical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estimating the buoyancy of the midwater float required to lift the joints of the midwater float line on the mainline to the target depth. Sea trials using full scale tuna longline gear with midwater floa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Indian Ocean in December 2004 and 2005,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s. In the sea trials, two types of midwater float settings, single midwater float setting and double midwater float setting,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etting. As a result, the joints of the midwater float line on the mainline were successfully lifted to the target depth as expected, demonstra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 The range of hook depths in the midwater float setting was less spread over depths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setting, and therefore, use of long float lines (100 m) with the midwater float setting allows all hooks to avoid entering the sea turtle habitat of shallower than 100 m depth. Factors affecting shoaling of the longline with the midwater float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5.
通过3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烟草产值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免耕处理大22.72%和37.23%,轮作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连作处理大1.83%和19.41%,秸秆还田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不还田大3.55%和2.4%,说明翻耕轮作和秸秆还田能够一定程度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特别是在轮作条件下翻耕对增加烟叶产量和产值有显著作用;另外免耕处理、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分别较翻耕处理分别大35.14%、9.92%、9.57%、4.40%和34.16%,特别是在免耕条件下,连作烟田土壤PH值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较轮作烟田分别大2.01%、48.68%、73.09%、11.45%、7.71%、7.31%、47.68%和11.78%,说明免耕和连作处理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全量和有效量的残留,因此,从培肥地力的和烟草生产可持续的角度考虑,免耕条件下连作处理是最适宜于当地土壤地力培肥的从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的角度考虑,绿肥-烟叶→绿肥/小麦/玉米→绿肥-烟叶轮作处理是最适宜该区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6.
定量仔稚鱼采样网的使用有利于评估渔业资源补充量和群体数量的动态变化, 为进一步提升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为掌握采样网用沉降板水动力特性, 本研究利用水槽模型实验探究仔稚鱼采样网用台字形沉降板在不同倾斜姿态下(内、外、前、后)的水动力性能变化, 并利用 OpenFOAM 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姿态下沉降板周围流场变化。结果显示: (1) 不同姿态下沉力系数随倾角和冲角增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其均在倾角 5°时达到最大, 内、外倾斜下最大值分别为 1.75 和 1.77 (α=25°), 前、后倾斜下最大值均为 1.78 (α=25°); 阻力系数随倾角增大逐渐减小, 随冲角增大逐渐增大; 沉阻比随倾角和冲角增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内、外倾斜下分别在倾角 20°和 10°时最大, 为 3.73 和 3.76 (α=20°), 前、后倾斜下均在倾角 5°时最大, 分别为 3.67 和 3.71 (α=20°)。压力中心系数在不同冲角下基本保持不变, Cpc 随倾角增大逐渐增大, Cpb 随倾角增大基本保持不变。(2) 沉降板外侧的流速随倾角增大逐渐减小; 外倾状态下沉降板边界层分离点随倾角增大逐渐向翼板前缘移动; 前、后倾状态下沉降板后部的流速衰减区随倾角增大逐渐增大。本研究阐明了不同倾斜状态下沉降板的水动力性能变化, 为进一步合理安装和调整沉降板工作姿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