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13篇 |
免费 | 839篇 |
国内免费 | 135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67篇 |
农学 | 736篇 |
基础科学 | 581篇 |
1492篇 | |
综合类 | 6992篇 |
农作物 | 912篇 |
水产渔业 | 504篇 |
畜牧兽医 | 1918篇 |
园艺 | 1007篇 |
植物保护 | 6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667篇 |
2021年 | 706篇 |
2020年 | 593篇 |
2019年 | 545篇 |
2018年 | 458篇 |
2017年 | 719篇 |
2016年 | 417篇 |
2015年 | 625篇 |
2014年 | 709篇 |
2013年 | 853篇 |
2012年 | 1229篇 |
2011年 | 1163篇 |
2010年 | 1152篇 |
2009年 | 993篇 |
2008年 | 975篇 |
2007年 | 870篇 |
2006年 | 732篇 |
2005年 | 604篇 |
2004年 | 391篇 |
2003年 | 233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母猪采食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况、预产期相近的第2胎法系JALAX母猪144头,分成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个处理48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组饲喂添加低水平支链氨基酸日粮(基础日粮 缬氨酸0.26% 异亮氨酸0.06%),试验B组饲喂添加高水平支链氨基酸日粮(基础日粮 缬氨酸0.36% 异亮氨酸0.14%).试验从母猪妊娠108 d进产房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提高了仔猪的断奶窝重、断奶窝增重、平均日增重和21日龄仔猪成活率,但以试验A组的效果较好,和对照组比,上述指标分别提高了23.10%(P<0.01)、30.45%(P<0.01)、19.26%(P<0.05)和7.16%(P<0.05);(2)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提高了哺乳母猪哺乳11~15 d,16~21 d以及哺乳全期的采食量,试验A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61%(P<0.01)、27.72%(P<0.01)和24.21%(P<0.01),试验B组虽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提高的趋势;(3)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极显著提高了泌乳第1天、第7天和第15天乳中乳脂、乳蛋白、总固形物、非乳脂固体的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乳糖的含量(P<0.01),但以试验A组的效果最好;(4)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极显著提高了初乳(泌乳第1天)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的含量(P<0.01),但对第7天和第15天乳中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因此,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可以提高哺乳母猪的日采食量和改善母猪乳品质,从而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2.
白色獭兔R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根据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利用生产性能优良和遗传距离较大的美系獭兔(单倍型A1、Z7)和德系獭兔(单倍型A1、G1)进行两品系杂交,采用继代选育,培育出了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的白色獭兔R新品系。该品系主要生产性能:窝产活仔数7.10±0.85只,3周龄窝重2061.40±210.82g,6周龄窝重4493.48±502.70g,8周龄体重1268.52±143.12g,13周龄体重2016.92±224.18g,22周龄体重3040.44±263.34g,体尺(体长、胸围)43.39±2.24cm、26.57±1.29cm,22周龄成活率84.7%。被毛密度22935±2737根/cm2,被毛细度16.78±0.94μm,被毛长度17.46±1.09mm。 相似文献
43.
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不同碳源组合、发酵时间、培养温度、水分比例、接种菌量等因素对发酵豆粕粗蛋白质增加率和蛋白质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粗蛋白质增加率的条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玉米粉比例>培养时间>温度>麸皮比例>水分比例>次粉比例>接种菌量,表观分析固体发酵条件最佳组合为A3B1C3D3E2F2G1,粗蛋白质增加率达到28.05%;影响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率的条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温度>培养时间>玉米粉比例>接种菌量>麸皮比例>次粉比例>水分比例,表观分析固体发酵条件最佳组合为A2B3C1D3E3F3G1,蛋白质水解度达到46.46%。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增加率与蛋白质水解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2=0.556)。 相似文献
44.
中国北京鸭(PekingDuck)以体型外貌美观、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繁殖率高、肉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肉鸭生产的主导品种。Z型北京鸭是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在传统北京鸭基础上经过20多年选育形成的北京鸭新品系,其商品代肉鸭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得到了一定的改进。试验的目的是比较英国樱桃谷公司和法国克里莫公司选育的北京鸭(以下简称樱桃谷鸭和奥白星鸭)商品代与Z型北京鸭商品代[北京鸭(Z4)]的体型和体重、体尺等指标的差异。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与日粮选择体重相近的北京鸭(Z4)、樱桃谷鸭和奥白星鸭初生… 相似文献
45.
46.
饲用墨西哥玉米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养殖业畜群结构的调整,农区草食动物饲养量的增加,种植优质、高效牧草是当前人们所迫切需要的.试验就饲用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的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饲用墨西哥玉米适宜在冀东农区种植,该作物具有较强的分蘖性能,适于多次刈割,每茬次刈割鲜草质量400~700 g/株,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草产量大幅度增加,可采食的优质草量增多,纤维化程度大大下降,可消化养分量增加,种草的效益随刈割茬次显著的上升.墨西哥玉米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都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刈割茬次间各种营养成分差异不大,非常适合青饲,经饲喂的各种草食动物,适口性好,采食率高. 相似文献
47.
采用RACE技术从日本结缕草中克隆得到ZjNAC1转录因子(GenBank No. MH428376),其开放阅读框为945bp,编码314个氨基酸。ZjNAC1编码的蛋白在N端有1个典型的NAM保守结构域,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通过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获得ZjNAC1基因ATG上游1635bp序列,分析发现其包含响应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及逆境胁迫的作用元件。构建pGBKT7-ZjNAC1载体,转化Y2H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发现ZjNAC1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农杆菌介导的35S-ZjNAC1-YFP载体注射本生烟草叶片瞬时表达结果显示,ZjNAC1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ZjNAC1在日本结缕草根中表达量最高;此外,ZjNAC1的表达受10μmol/L MeJA和20%PEG4000处理的诱导,但受200μmol/L乙烯(ET)、10μmol/L ABA和300mmol/L NaCl处理的抑制。 相似文献
48.
河南省5个地点中华蜜蜂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河南省的中华蜜蜂资源,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为地方良种的选育和养蜂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7~9月先后在遂平、南湾、汝阳、孟津、商城等地区不同海拔的5个点采集了中蜂标本,主要从自然巢房及半人工饲养的巢房(如墙洞蜂巢和活框蜂箱)内采集。由于河南省内的中华蜜蜂很少转地饲养,所以采集的蜜蜂基本上是长期生活在当地环境的中华蜜蜂。每群采50只工蜂放入75%乙醇杀死,第二天更换一次乙醇浸泡保存。现将调查的初步结果分述如下:1 自然环境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1];属于大陆型… 相似文献
49.
50.
通过检测茯苓酸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茯苓主要成分茯苓酸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 e组、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12 h细胞上清液中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对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分泌P-选凝素、TNF-α无明显的抑制作用;0 mg/L茯苓酸处理组对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分泌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使其分泌sICAM-1的浓度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茯苓酸通过抑制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过量分泌,阻止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牢固黏附,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茯苓酸保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为10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