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9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21篇
  27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克隆出魁蚶过氧化氢酶(Sb CAT)基因c 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为2181 bp,包括1431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96 bp的5'端非翻译区(UTR)和654 bp的3'-UTR。其中ORF编码47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4 ku,理论等电点为8.03。Sb CAT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所选动物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相似度为68%~96%,Sb CAT氨基酸具有CAT基因家族的特征性序列,包括CAT活性位点,1个亚铁血红素结合位点及3个催化位点残基。此外,Sb CAT还具有保守的亚铁血红素结合口袋与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结合位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了Sb CAT的组织表达特征。结果显示,Sb CAT m RNA在所检测的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外套膜中表达量较高,在肝胰腺和红细胞中表达量较低。经鳗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后,鳗弧菌刺激组的外套膜表达量一直较低,其他组织均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Sb CAT可能在魁蚶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利用RT-PCR技术从‘琯溪蜜柚’中克隆得到1条PME(pectinmethylesterase)基因的ORF序列,命名为CmPME1。该序列编码一个含有58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63.37 ku,该蛋白属于稳定的碱性亲水性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可可树(Theobroma cacao)、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的同源性分别为76%、74%,与甜橙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CmPME1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花后170 d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远中柱汁胞CmPME1的表达量高于近中柱。  相似文献   
53.
以银瓶山润楠属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研究区域内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70种植物,隶属41科58属,占优势的科主要有茜草科、樟科、禾本科、紫金牛科、百合科等.(2)样地内重要值>1的物种有11种,占物种数的84.62%,华润楠、浙江润楠的重要值分别为47.08...  相似文献   
54.
室内平板法测定了生防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PL050705菌株对柑橘慢衰病株根际主要真菌的拮抗能力,PL050705菌株对测试真菌均具有强的拮抗能力。田间试验的清水对照(ck)、PL050705+虾壳粉(p+p)、PL050705(p)、灭线磷(e)4个处理组中,p+p、p的处理组PL050705在柑橘根系周年均以保持高定殖量;p+p处理组PL050705菌株的B-P优势度指数周年保持较稳定高水平(0.444~0.526), p处理组PL050705菌株的B-P优势度指数周年呈下降状态(0.590~0.256);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分别是p+p>p>ck>e。实验表明PL050705菌株具有良好拮抗与根际定殖能力,特别是与虾壳粉混合施用情况下,能周年保持种群优势度,并提高土壤真菌种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55.
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以大豆东农47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增加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农47苗期的弱紫外辐射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都增加,鼓粒前期的弱紫外辐射使百粒重增加最多;但开花到成熟期的强紫外辐射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负作用最大。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各处理均使东农47的百粒重增加;随干旱程度加剧,UV-B辐射均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递减,而百粒重的变化各异;UV-B辐射与水分胁迫产生的拮抗作用与其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56.
茉莉3品种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透射电镜对地栽3茉莉品种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茉莉品种春季和秋季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完整,但夏季和冬季3茉莉品种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且品种间的变化有差异。茉莉遭受高温(夏季)或低温(冬季)胁迫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具有适应意义,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细胞亚显微结构会受伤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瓣茉莉比单、多瓣茉莉抗低温和高温能力更强,有细胞超微结构基础,在高温和低温胁迫下,双瓣茉莉细胞超微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5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污泥堆肥含量的滨海盐渍土中,AM对三叶鬼针草生长及植株内Cu富集量的影响。试验设计0%、20%、40%、60%、80%、100%污泥堆肥含量共6个土壤处理水平,2个AM真菌菌株和1个对照。结果显示:随着盐渍土中污泥堆肥含量增加三叶鬼针草生物量显著上升,在40%、80%污泥含量处理中,接种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非接种苗;接种苗侵染率在20%~80%污泥堆肥处理中显著高于纯盐渍土处理;在较低污泥含量处理中(0%~60%),三叶鬼针草接种苗地下部Cu浓度显著高于非接种苗,而在高污泥含量处理中,接种苗与非接种苗差异不显著;接种AM真菌提高三叶鬼针草地下部Cu富集总量,接种苗根系内Cu富集量是地上部的3~4倍。表明污泥堆肥中接种AM真菌可以促进三叶鬼针草的生长和提高对重金属Cu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58.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时期黄檗的组成抗虫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6、7、8月份的37年生和56年生的健康和受害黄檗的雌、雄株叶片内CAT、POD和SOD活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时期对黄檗叶片内保护酶活性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健康和受害的黄檗叶片内CAT、POD和SOD的活性均表现为7月份>8月份>6...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提取溶剂、次数以及溶剂的配比对轮虫脂肪提取的影响。分别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2:1、1:1、1:2,苯石油醚体积比2:1、1:1、1:2,丙酮石油醚1:4、3:7、2:3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冻干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样品脂肪,测定脂肪含量与皂化值,筛选得出3种提取溶剂的最佳配比;比较提取次数为1~3次间脂肪含量的差异,得出最佳提取次数;将3种最佳配比与索氏提取法(国标)提取样品脂肪进行比较,测定脂肪含量与皂化值。结果显示,在冻干轮虫脂肪提取中,提取次数对样品脂肪含量没产生显著影响(P>0.05);3种溶剂的最佳配比分别为氯仿甲醇2:1、苯石油醚1:2、丙酮石油醚2:3;其中丙酮石油醚2:3处理组的脂肪含量和皂化值分别达到9.71%和198,均显著高于索氏提取法(国标)和其余处理组(P<0.05)。故轮虫脂肪提取1次为宜,最佳溶剂及配比为丙酮石油醚体积比2:3,本方法具有提取高、时间短、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16S rDNA and ERIC (Enterobacteia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s) based on PCR method were tested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 thuringiensis and B. cereus. 16S rDNA-PCR prim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difference in variable regions of B. cereus 16S rDNA and B. thuringiensis 16S rDNA, 16S rDNA-PCR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B. cereus and B. thuringiensis. The only difference was that one 1600-bp amplificon could be obtained from all the three B. Cereus strains, and none amplificon from any B. thuringiensis strains. ERIC was optimized based on previous reports. The genonlic DNA was used for the template of ER1C-PCR, and the following DNA fingerprints were analyzed by th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NA fingerprint of three B. thuringiensis strains had a unique amplicon less than 100-bp, while DNA fingerprint of three B. cereus" strains had none. Moreover, DNA fingerprint of B. cereus showed a 700-bp amplicon, but didn't have any DNA fingerprints ofB. thuringiensis genome. Therefore, ERIC-PCR technique should be able to be used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 thuringiensis and B. cere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