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6篇
  免费   962篇
  国内免费   1390篇
林业   996篇
农学   1071篇
基础科学   739篇
  1510篇
综合类   6440篇
农作物   1021篇
水产渔业   568篇
畜牧兽医   2265篇
园艺   1082篇
植物保护   736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778篇
  2021年   795篇
  2020年   738篇
  2019年   642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693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752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899篇
  2012年   1155篇
  2011年   1137篇
  2010年   1180篇
  2009年   994篇
  2008年   980篇
  2007年   871篇
  2006年   696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1年   5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以16种西瓜砧木为试材,采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对不同砧木的生长指标和抗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最强的是"青农2号",隶属函数总值为6.26,抗性最弱的是"青农3号",隶属函数总值为1.48。结论认为"青农2号"为西瓜嫁接的最佳砧木,该试验为合理筛选和利用西瓜砧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2.
以杜仲转录组数据为试材,采用CodonW和SPS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杜仲基因密码子组成和长度对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期为将来改造外源基因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杜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杜仲转录组中基因的表达量与G3s、C3s、G+C和GC3s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3s含量、T3s含量、单条基因总密码子数(L_aa)和有效密码子数ENC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Ar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高表达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强,且偏好于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ENC与C3s、G3s、G+C和GC3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A3s、T3s、Aro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确定了15个杜仲最优密码子,分别为AAC、AAG、ACC、AGG、AUC、CAC、CAG、CCG、CUC、CUG、GCC、GGC、GUC、UAC和UCC。果实和叶片特异表达基因在氨基酸Leu、Ile、Ser、Pro、Thr、Asn、Glu和Cys密码子的使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3.
以珍珠岩基质中亚美马褂木硬枝扦插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扦插苗生根类型、不定根数、不定根长、苗高、基径、鲜样质量和根芽距等生长指标,为选择高生长和高生根率无性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亚美马褂木扦插苗不定根形成有3种生根类型即皮部生根类型、中间生根类型和愈伤生根类型,其中愈伤生根类型扦插苗成活数量多,中间生根类型扦插苗生长最好,愈伤生根类型扦插苗生长较好。扦插苗鲜样质量与不定根数、不定根长、苗高和基径等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不定根数和基径、不定根数与基径等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不定根数与生根类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4.
以玉簪品种"紫萼"嫩叶、叶柄、腋芽及幼嫩的花梗为外植体,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培养基配方组成等因素影响下的愈伤诱导以及扩繁培养情况,建立玉簪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花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MS+6-BA 2.0mg·L~(-1)+NAA 0.3mg·L~(-1)。  相似文献   
145.
"红双喜"是利用优良高代西瓜自交系‘YF8’为母本,‘S9’为父本配制的早熟花皮圆果形西瓜杂交种。早熟、丰产、抗裂果,植株长势稳健,全生育期90d左右,果实发育29~31d。商品瓜高圆形,果实绿色底覆有13~15条不规则墨绿色条带。极易坐果,果肉红色均匀,瓤脆多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2%左右,边部9%,品质佳美。皮韧性好,耐贮运,单果质量7kg,667m2产量4 300kg左右。适宜西北5省区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6.
对28个樱桃番茄品种的田间抗病性、植株类型、单果质量、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红艳发病最重,发病率为73.67%,其次是红箭、红日和金艳,发病率分别为23.33%、21.67%和20.33%,其他品种发病率都在20%以下;28个品种的果实颜色、大小、口感等差异明显,除黑宝石映泰及黄金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4.10%以下外,其他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达5.20%以上。综合分析,筛选出绿天使、粉仙、红娘9号、绿圆、格丽贝、红椭圆等11个抗青枯病且经济性状优良的樱桃番茄品种,为优质抗青枯病樱桃番茄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7.
为有效保全苜蓿草颗粒贮藏过程中维生素及营养品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草颗粒为研究材料,研究贮藏时间(0,60,120,180,240 d,冷冻240 d)与蒙药黄芩(0%,0.5%,1.0%,1.5%)对其维生素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与其他添加量相比,添加1.5%黄芩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5、维生素C和α-维生素E含量。贮藏60 d及以上显著降低了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贮藏120 d时苜蓿草颗粒DM含量趋于稳定;苜蓿草颗粒贮藏180 d后其CP含量显著降低;贮藏0~180 d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草颗粒NDF和ADF含量显著升高。与常温贮藏240 d相比,冷冻贮藏相同时间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5、α-维生素E和OM含量,显著降低DM、NDF和ADF含量。因此,1.5%黄芩添加剂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含量,且常温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0天。  相似文献   
148.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热激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RNA聚合酶亚基II(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RPB2)多基因方法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黄芩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春季发病时表现为地上部分枯死不发芽,靠近地表的根表面呈暗绿色水渍状,随后地下根木质部变软呈黄褐色腐烂,病健交界明显;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01...  相似文献   
149.
为了解2019—2022年我国南方地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自广东、广西、湖南、江西4个省份的种猪场和育肥场,采集疑似PRRSV感染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ORF5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RRSV总检出率为26.12%,其中育肥场场检出率(86.36%)高于种猪场(52.00%);共成功分离到97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ORF5测序分析,发现Sublineage 1.8占比最高(51.55%),其次为Lineage 5(15.46%),Sublineage 1.5、Lineage 8、Lineage 3占比依次为13.40%、10.31%和9.28%;类NADC34毒株在2021年有3个省份(广东、广西和湖南)被首次检出,且当年检出率达13.40%。GP5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中第13和151位氨基酸以及中和表位变异较多。对其中1株毒株进行重组分析发现,该毒株以类NADC30毒株为主要亲本,其多处基因组与JXA1和IA2014毒株发生了重组。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PRRSV流行较为普遍,尤其是在育肥猪群中;流行毒...  相似文献   
150.
高寒草甸斑块的根-土复合体对局部水土流失过程具有调控作用,为研究其特征及抗侵蚀效应,本研究选取三江源区达日县境内典型中度退化草甸的植被斑块为研究对象,调查草甸斑块中心与边缘植物群落特征,测定斑块边缘0~10 cm土层和斑块中心0~20 cm土层的容重、含水率、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并开展单根拉伸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受优势种矮嵩草的分布影响,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斑块中心,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斑块中心区域土壤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斑块边缘区域土壤粘聚力,抗剪强度明显高于斑块中心区域,草甸斑块植物根系是土壤抗剪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草甸斑块根-土复合体能明显增加退化草甸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根系固土功能及水土流失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