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8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林业   223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47篇
  273篇
综合类   1201篇
农作物   153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548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01.
The effect of by‐products of oriental medicinal plants (OMP; T1) containing 0.03% herb extracts (T2) or 0.1% aminolevulinic acid (T3)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swine during the finishing period and on its meat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weight gain, feed intake and feed conversion rate among the tested groups (P > 0.05). But the treated group showed higher (P < 0.05) moisture and ash and lower protei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3 group showed a lower meat cholesterol content (38.42 mg/100 g)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P < 0.05). The vitamin E content of the muscle in the treated groups was higher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No antibiotic content was detected in all treated and control samples. The values of the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VBN)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 (TBARS) of the treat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ed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P < 0.05) sensory‐test scores for color, flavor, off‐flavor and total acceptabilit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202.
长江三峡重庆库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三峡重庆库区典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及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分析探讨了森林表层与亚表层土壤的抗冲时间特性和坡度效应。结果表明:土壤抗冲性随冲刷时间延长而增强,表层土壤抗冲性为前5 min抗冲指数变化最为剧烈,亚表层土壤抗冲性为前3 min抗冲指数变化最为剧烈,典型林地土壤抗冲指数随时间变化特征为幂函数关系;林地土壤抗冲指数与坡度关系为xK e0.0755 0.0755,农地土壤抗冲性受坡度影响最为强烈,竹林土壤抗冲性受坡度影响最小;农地较林地土壤抗冲性明显降低,林地中,针阔混交林土壤抗冲性最强,森林有较好的抵抗土壤冲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3.
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  李婧梅  程茜  褚晖  陈懂懂 《草业科学》2012,29(1):121-127
2009年7月中旬于祁连山地区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在滩地草甸、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山坡草甸和沼泽化草甸4个不同的生境中对昆虫进行百网取样,共获得908头昆虫。分别隶属于10目42科 65种。发现该地区双翅目昆虫是最繁盛的类群:第2个优势目为膜翅目,其次优势目为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依次为滩地草甸>金露梅灌丛>山坡草甸>沼泽化草甸;均匀度差异不大;优势度指数沼泽化草甸最高,滩地草甸最低。滩地草甸和山坡草甸昆虫群落的相似性最大;其次是金露梅灌丛;差异最大的是沼泽化草甸。通过分析发现,生境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204.
2008―2010年,对寄生于新疆卡拉麦里与普氏野马同域生活的家马体内的黑腹胃蝇(Gasterophilus pecorum)进行了实验室培养和野外行为观察。将收集到的920只3龄幼虫进行室内培养,结果成功化蛹35个(3.80%),化蛹期为13~27 d,巅峰期为18~20 d(42.86%);17个(48.57%)个体羽化,羽化期为15~27 d,巅峰期为21~22 d(22.86%)。在这些羽化的成蝇当中雄性占11.76%,雌性占88.24%,雄雌比为0.13;其存活期为2~8 d,较大存活率发生在第4-6天(58.82%)。3龄幼虫体长(13.2±7.0) mm,体宽(5.1±4.0) mm,体质量(241±30) mg。相关性分析表明,幼虫的体长、体宽和体质量与成蝇的性别无相关性。交尾行为没有在野外或者靠近的马体的周围环境中发现,羽化初期有梳理和寻求寄主行为。黑腹胃蝇的卵在马的体表和植物茎叶上也均未发现。  相似文献   
205.
以托云牧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放牧样地,一个对照样地,研究不同强度放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放牧压力下羊体质量增加的效果。结果表明,1)托云牧场是以银穗草(Leucopoa albida)、羊茅(Festuca arioides)、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和棘豆(Oxytropis falcatae)为优势种的高山草地;2)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较低,禁牧区7月地上生物量(干物质)仅830 kg·hm-2;3)放牧活动对地上生物量有较大影响,重度放牧能显著降低牧场地上生物量;4)以羊体质量增加值为评价指标,该高寒牧场在载畜量为1.05羊单位·hm-2时能获得较好的体质量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206.
选取我国西南部抚仙湖流域典型小流域——尖山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烤烟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原位监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坡耕地土壤不同坡位壤中流(0~2 m)中磷、氮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各层壤中流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坡位壤中流中TP浓度随深度的变化呈波动递减规律,随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变小。坡位对0~50 cm的壤中流氮、磷浓度影响最大,坡下部明显大于坡中部。翻耕导致各层壤中流氮、磷浓度差异显著增大。各层氮、磷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2 m深处TN和T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371mg.L-1和0.024 mg.L-1,超出相邻水体(抚仙湖)中氮、磷浓度的控制要求。这一结果表明,尖山河流域土壤表层中的氮、磷含量较高,丰富的降雨-壤中流过程极易推动土壤氮、磷传输。因此,除了地表径流传输控制外,如何有效抑制壤中流中的氮、磷迁移对该区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207.
白龟山库区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龟山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湿地及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白龟山库区湿地存在着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水体污染等生态退化问题,应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山水城市"建设、保护区生态旅游以及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加强湿地恢复。  相似文献   
208.
我国北方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北方城市园林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项发展对策:整体布局,长期规划,加大科技力度,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实现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9.
机体内一种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体是机体内一种化学感受器 ,在机体血液内出现缺氧、CO2 分压升高、H 浓度增加等变化时 ,颈动脉体接受刺激而使机体发生相应的变化 ,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 ,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增多 ,脑和心脏血流量加大 ,而腹腔内脏的血流量减少等综合征 ,而且缺氧时颈动脉体细胞成分 ,电子致密核心囊泡 ,细胞内pH和膜电位等也发生变化。一般认为 ,颈动脉体主细胞胞浆内的电子致密核心囊泡是具有调节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神经分泌颗粒。颈动脉体接受交感神经颈前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  相似文献   
210.
[目的]阐明河南省旱涝急转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及趋势,为河南省旱涝急转事件的定量识别、时空演变及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国家基准气象台站1960—201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采用月尺度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对河南省旱涝急转时空演变进行了多尺度、系统性地分析。[结果](1)旱涝急转指数绝对值大于1.0可作为旱涝急转事件的识别阈值,绝对值越大,旱涝急转强度越大。(2)旱涝急转事件年际波动变化显著,具有明显阶段性特点。轻度旱转涝事件发生频次略呈增多趋势,中度旱转涝事件发生频次趋势性不明显,其他旱涝急转事件则略呈减少趋势,但旱转涝与涝转旱事件强度分别以0.011/a, 0.021/a的线性倾向率略呈增强趋势,且强度在未来将会持续增大。(3)旱涝急转事件及其强度变化存在15.0 a的第一主周期与3.0 a的第二周期,但同一周期下旱转涝与涝转旱两类事件呈显著反相变化。(4)旱涝急转事件多发区及其强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于豫东、豫南平原区以及豫西山区,其中豫东、豫南平原区受地理、生态因素影响致灾风险较大。(5)前期大气环流、太阳黑子活动是旱涝急转现象预测预警的重要信号。[结论]河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