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534篇 |
免费 | 5049篇 |
国内免费 | 769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24篇 |
农学 | 4479篇 |
基础科学 | 3674篇 |
7699篇 | |
综合类 | 43084篇 |
农作物 | 6639篇 |
水产渔业 | 4335篇 |
畜牧兽医 | 12516篇 |
园艺 | 6634篇 |
植物保护 | 35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7篇 |
2023年 | 1759篇 |
2022年 | 3791篇 |
2021年 | 3853篇 |
2020年 | 3585篇 |
2019年 | 3562篇 |
2018年 | 2525篇 |
2017年 | 4123篇 |
2016年 | 2656篇 |
2015年 | 4134篇 |
2014年 | 4422篇 |
2013年 | 5268篇 |
2012年 | 7426篇 |
2011年 | 7439篇 |
2010年 | 6951篇 |
2009年 | 6185篇 |
2008年 | 6409篇 |
2007年 | 6005篇 |
2006年 | 4871篇 |
2005年 | 3995篇 |
2004年 | 2436篇 |
2003年 | 1531篇 |
2002年 | 1762篇 |
2001年 | 1485篇 |
2000年 | 1348篇 |
1999年 | 503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1年 | 8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17篇 |
1961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33篇 |
1955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寻找免疫失败的原因,有效防治犬瘟热的流行,对临床一水貂犬瘟热疑似病例,取其肝、脾、脑等组织研磨后接种Vero和BHK细胞分离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一系列鉴定。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了大小约150 nm的副黏病毒样粒子。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鹅、鸡、小鼠、家兔、山羊、猪红细胞均无凝集性,该分离株的毒价TCID50为10-4.87;分离株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的核酸型为RNA。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接种病毒的BHK细胞出现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对分离株和对照毒株分别提取RNA进行RT-PCR扩增,最后得到与预期扩增片段(294 bp)相符的核酸电泳带,充分证明分离病毒为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992.
松南结缕草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南结缕草成熟种子经灭菌和打破休眠后,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2,4-D的MS和N6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结缕草种子的休眠主要在于破除种壳。2,4-D浓度在2~5 mg/L对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明显影响。基本培养基MS和N6诱导效果相近,初生愈伤组织为白色、半透明,质地松软、水浸状。继代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甘露醇、麦芽糖和ABA以及延长继代时间有助于愈伤组织的胚性化。基本培养基MS更适于结缕草初生愈伤组织致密胚性化。胚性愈伤组织在MS添加0.1 mg/L 2,4-D培养基上即可分化出大量具有根和茎叶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93.
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大麦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配合400 mmol/L NaCl定位涂抹盆栽C3植物大麦的穗和上位叶片,分析了植物体激素水平的局部改变对叶片盐胁迫下整株水平上Na 、K 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BA或ABA处理上位叶片或穗后,有效地缓解了盐胁迫对大麦生长的抑制。大麦根和冠中的Na 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冠中Na 含量增加幅度更大;冠中的Na 主要是从叶片向叶鞘、茎和穗中运输积累,穗中Na 的积累最显著。各处理下大麦根和冠中K 的含量变化很小,但上位叶鞘中K 的含量也有所增加。用BA和ABA均有利于增强盐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向大麦穗中的运输积累,其中BA能有效提高冠层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表明穗中Na 、K 和脯氨酸的分布格局不仅受自身激素平衡的调节,而且也受植株其他部位激素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994.
新疆部分地区牛结核病PPD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003年对新疆部分地区(巴州、阿克苏、博州、伊犁、昌吉、塔城和石河子)牛结核病用“提纯结核茵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建立模型,显示2001年-2003年七地州检测牛只分别为16793,21153头和43951头,阳性率分别为0.46%,0.33%和0.57%。其中,巴州地区阳性率明显偏高。昌吉和石河子地区2001年-2002年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2003年牛结核病的阳性率较前两年升高了1%。 相似文献
995.
用超速离心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蚕蛹中提取家蚕80S核糖体,经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家蚕核糖体的RNA同大鼠核糖体RNA在序列长度上有明显差异,家蚕5.8S rRNA高于大鼠5.8S rRNA,而家蚕5S rRNA的序列长度则略低于大鼠。用核糖体失活蛋白R ic in分析鉴定家蚕核糖体的Sarc in/R ic in结构域,结果是家蚕Sarc in/R ic in结构域比大鼠Sarc in/R ic in结构域离28S rRNA的3′末端更近。 相似文献
996.
997.
海狸鼠消化管显微及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镜、电镜和组织化学技术,对 10 只成年海狸鼠消化管的食管、胃底、小肠和大肠壁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 H E 染色,海狸鼠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角化程度较高,胃底腺壁细胞的数量几乎与主细胞的相等或稍多,小肠肠腺底部含有大量潘氏细胞; Schiff 氏染色,胃粘膜的上皮细胞、胃底腺的颈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腺的粘液细胞、肠腺的潘氏细胞和杯状细胞均为阳性; M assonfontana 氨银法染色,在胃底腺和肠腺内均见有银亲合细胞。扫描电镜下,胃粘膜表面见有较多胃小凹,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形成许多指状突起。透射电镜观察,胃底部壁细胞中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细胞内小管发达,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密集排列,细胞间见有连接复合体结构,胃底腺和肠腺内见有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998.
豫南黑猪及其杂种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8头平均初始体重为30.56kg的肥育猪,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2组,每组16头,对照组选自20头豫南黑猪母猪纯繁后代;试验1组选自10头豫南黑猪母猪与长白公猪杂交后代;试验2组选自10头豫南黑猪母猪与大约克公猪杂交后代;分别对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试验1组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P<0.05);胴体瘦肉率试验1、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熟肉率和粗脂肪含量对照组高于试验1、2组(P<0.05);粗蛋白、粗灰分含量试验2组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99.
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必须解决其对机体和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以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经肌肉途径免疫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迫杀,并取各种组织抽提基因组DNA:一是利用PCR技术检测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的可能性;二是以PCR技术检测免疫动物现场环境样品,监测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中的猪IFN-γ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转移和扩散到环境细菌中。结果表明,免疫24h后在小鼠的各组织中仅注射部位肌肉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5d后仅有1只小鼠注射部位肌肉和血液中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15d后所有动物的各组织中无重组表达质粒存在;同时未发现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和转化到环境其他细菌中。因此,认为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00.
以野生斑马鱼为模式动物,对6株mrp+epf+sly+猪链球菌2型(SS2)分离株进行致病性比较。斑马鱼经腹腔接种不同稀释度的SS2分离株,连续观察5d,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统计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6个分离株对斑马鱼的LD50在10^5cfu-10^6cfu之间,临床株与非临床株的毒力差异不显著(P〉0.05)。从攻毒后死亡的鱼腹腔和脑可分离到SS2,并伴有腹腔出血及肝、肠、脑部炎性病变。表明SS2可感染斑马鱼,为进一步研究SS2的体内感染机制及毒力因子功能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