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77篇
  免费   6519篇
  国内免费   6740篇
林业   6640篇
农学   4460篇
基础科学   3929篇
  7888篇
综合类   43371篇
农作物   6697篇
水产渔业   4382篇
畜牧兽医   12563篇
园艺   6627篇
植物保护   3579篇
  2024年   1676篇
  2023年   1850篇
  2022年   3856篇
  2021年   3869篇
  2020年   3571篇
  2019年   3538篇
  2018年   2504篇
  2017年   4106篇
  2016年   2644篇
  2015年   4119篇
  2014年   4416篇
  2013年   5268篇
  2012年   7418篇
  2011年   7419篇
  2010年   6939篇
  2009年   6176篇
  2008年   6403篇
  2007年   5999篇
  2006年   4859篇
  2005年   3988篇
  2004年   2438篇
  2003年   1523篇
  2002年   1758篇
  2001年   1483篇
  2000年   1347篇
  1999年   49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7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32篇
  195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利用方式紫花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季节和剖面变化特征,试验采用样点定位、季节动态监测的方法,对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10 cm土层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紫花苜蓿生产田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为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W"型变化趋势,最大值均在7月下旬出现,分别为27.30%和23.79%;≥10~2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各月份差异不大。0~10 cm土层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土壤容重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之后又降低的趋势,总体表现为苜蓿种子田苜蓿生产田;≥10~20 cm和≥20~30 cm土层变化比较平稳。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在垂直方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区控制放牧试验,在昭苏草甸草原上研究了短期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轻组组分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期放牧地可以降低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加0-10 cm的土壤易氧化碳分配比例、颗粒组分比例。放牧强度对土壤易氧化碳分配比例、颗粒组分比例的影响波动性较大,而对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与轻组组分比例的影响不显著(P0.05);初步认为10-20 cm土层易氧化碳、易氧化碳分配比例与颗粒组分比例,尤其是易氧化碳分配比例,可作为昭苏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0±0.5℃,日光照周期16h:8h条件下,黄金鲈鱼初孵仔鱼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合理密度为5只/mL。7日龄仔鱼的饱食指数为13%,排空时间2.0~2.5h,最佳投饵量为体重的60%。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罗非鱼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以提高罗非鱼加工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罗非鱼加工废弃物鱼皮即食休闲食品的工艺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罗非鱼鱼皮即食型休闲食品的适当调料配方、油炸温度及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热加工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热煮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鱼肉经过热煮处理会产生组织脆弱化、结构松散等问题,对其食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鱼肉的耐煮性是开发水产系列加工产品的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关于热煮对鱼肉质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热煮引起质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变化原理分别从改善蛋白质热稳定性、提高肌肉持水性和提高肌肉凝胶特性3个方面阐述保持鱼肉质构的方法,提出将食品加工新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鱼肉耐煮性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鱼肉热煮过程中的质构保持技术及食用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新鲜近江牡蛎 (Crassostrea ariakensis) 软体组织为实验材料,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蒽酮硫酸比例、不同反应时间的吸光值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并对方法的最低检出限、重复性、稳定性和精确性进行评价,最终建立了牡蛎糖原含量的微量检测体系。建立的微量反应体系体积为300 μL,主要包括0.2%蒽酮硫酸溶液200 μL,样品待测液100 μL;沸水浴反应时间为10 min。该方法的葡萄糖最低检出限为0.001 5 mg·mL−1,标准曲线变异系数小于4%,证实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显色反应完成后,室温条件下120 min内其吸光值基本不变,稳定性较高;测定牡蛎外套膜、鳃、唇瓣、性腺、肝胰腺、闭壳肌的加标回收率介于95.3%~105.8%,说明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该研究建立的微量反应体系测定牡蛎糖原的方法具有试剂用量小、操作简单、单样品成本低等优势,同时重复性、稳定性、精确性均较高,适用于大批样品批量测定。该研究为快速、高效完成牡蛎样品糖原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粉状防老剂4010NA 对 NR胶料的防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状防老剂4010NA与普通防老剂4010NA对NR胶料的硫化特性、自由状态下的热氧老化防护性能及耐水抽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状防老剂4010NA对NR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与普通防老剂4010NA相近;对NR胶料热氧老化的防护性能的影响:在拉伸强度方面,粉状防老剂4010NA与普通防老剂4010NA相似;当用量较低和老化时间较短时。在撕裂强度方面,粉状防老剂4010NA稍差于普通防老剂4010NA,但用量较高及老化时间较长时,效果则相反;在扯断伸长率方面,粉状防老剂4010NA好于普通4010NA。同时,粉状防老剂4010NA的耐水抽出性较普通防老剂4010NA的好。在NR胶料中粉状防老剂4010NA用量以1~3份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化肥配施不同类型有机物料连续施用对热带砖红壤性质、氮素转化过程速率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砖红壤生产力及发展农田氮素管理高效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田间原位试验,采集了连续种植6年不同施肥管理的砖红壤土样,测定单施化肥(N)、化肥配施秸秆(N + straw)和化肥配施羊粪(N + manure)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氮素转化速率和相关酶活性。  结果  化肥配施有机物料较单施化肥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及pH值,增幅范围分别为7.43% ~ 40.28%,28.57% ~ 42.86%和1.60% ~ 52.05%;降低了土壤C/N值,降幅范围为1.44% ~ 15.35%,其中化肥配施羊粪影响较大。有机物料连续施用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氨氧化潜力、净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分别增加了3.00倍,11.48倍,0.28倍和4.07倍。化肥配施有机物料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β-1,4-葡萄糖苷酶,但显著降低了土壤亚硝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其中化肥配施羊粪较化肥配施秸秆作用更强。氮素转化速率(除净硝化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pH呈显著正相关,与脲酶、亚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化肥配施有机物料能够改善砖红壤性状,加速土壤氮素周转,其中化肥配施羊粪较化肥配施秸秆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化肥配施羊粪是改善热带砖红壤性状和提升氮素可利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大亚湾2010—2018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 (Cu)、铅 (Pb)、锌 (Zn) 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该研究于2010、2012、2015和2018年在大亚湾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含量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增加,3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情况大致相同,高值区均集中于澳头至石化区一带的近岸海域。3种重金属间具有明显的同源性,沿岸工业企业排放以及澳头海域水产养殖等可能是近岸海域Cu、Pb和Zn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Zn>Cu>Pb,3种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农区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义县近十年来鼠害发生分布规律的详细调查分析,经过几年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一套对义县农区鼠害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全县减少粮食损失、提高农产品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