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林业   189篇
农学   173篇
基础科学   115篇
  281篇
综合类   1208篇
农作物   149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606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依据8块样地的调查材料,对馨香木兰所处的圆果化香树林、青冈林、西畴润楠林3种群落中乔木树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H′)、优势度(D)、群落均匀度(J)以及物种丰富度(S)等指标进行了计测,据此分析了其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类型、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关系以及生境特点,从而获得了该3种群落类型中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特征,指出现存的馨香木兰为增长型种群,但它的大部分植株尚处于幼苗、幼树阶段,自我更新困难.  相似文献   
992.
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试了克拉玛依中心城区不同类型园林绿地23个样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克拉玛依区绿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及分布异质性.根据各指标所属的隶属度函数类型,求得了隶属度值,采用偏相关分析法确定了个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土壤养分的综合指标值(IFI).结果表明,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养分失衡,呈高度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993.
现代医院的植物造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英梅 《广东园林》2005,30(4):8-10
对广州市内几家医院进行调查.探讨医院的植物造景在不同场所的不同做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进行搭配,营造医院的生态保健园林群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丁硫克百威在露地种植芹菜中的代谢残留情况,同时建立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检测方法,为丁硫克百威在芹菜上的用药登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低剂量组)和有效成分1.5倍(高剂量组)分别喷雾大田芹菜,设施药1次、2次和3次3个处理,并于末次施药后1、3、5、7和14 d按五点法随机在各小区内采集芹菜样品1~2 kg.芹菜样品匀浆后用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至注射器中,注射器装上针头式滤膜,加入分散固相吸附剂,使净化和过滤等步骤在注射器同步一次完成.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上以定时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芹菜中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的添加回收率为83.8%~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0.2%,定量限(LOQ)为5.5μg/kg;克百威添加回收率为90.5%~119.0%,RSD为3.7%~9.6%,LOQ为4.8μg/kg;3-羟基克百威添加回收率为92.0%~103.5%,RSD为1.8%~5.3%,LOQ为8.0μg/kg.大田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组中,末次施药后第14 d,施药1次、2次和3次处理的克百威残留量分别为未检出、0.009和0.017 mg/kg;高剂量组中,在末次施药后第14 d,施药1次、2次和3次处理的克百威残留量分别为0.026、0.056和0.089 mg/kg.[结论]建立了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检测技术,整个检测分析过程可在30 min内完成,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以丁硫克百威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喷雾1次,建议安全间隔期在5 d以上,喷雾2次以上则安全间隔期在14 d以上.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996.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替代化学氮肥潜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最新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分析了2013—2017年我国不同省份和不同农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当季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化学氮肥替代和减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2.3亿、1.7亿t和3.9亿t,所含氮养分资源量分别为209万、108万t和356万t。三大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农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1.6%、25.4%和24.2%。其中,水稻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农区(120.9万t);小麦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农区(66.6万t),玉米秸秆氮养分资源集中分布于华北农区(142.1万t)和东北农区(132.5万t)。水稻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为江苏、湖北、浙江、湖南、辽宁和安徽,为34.6~46.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新疆,为22.2~27.4kg·hm(~-2);玉米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有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湖南和安徽,为54.3~70.7 kg·hm(~-2)。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化学氮肥可替代总量分别为99万、54万t和192万t,化学氮肥可替代量分别为33.6、23.4 kg·hm(~-2)和51.2 kg·hm(~-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巨大,在秸秆还田化学氮肥替代潜力较大的地区,合理利用秸秆氮养分资源是实现化学氮肥减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7.
任淑娟  柴楠  焉山 《北方水稻》2019,49(3):23-26
采用随机区组法,以三江6号和绥粳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肥与密度互作对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基肥与密度处理间在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上均存在互作关系,A3B3(20 kg/667 m^2基肥,30cm×12 cm)组合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A1B1(12 kg/667 m^2基肥,30 cm×16 cm)组合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2,4-D丁酯对裸燕麦安全性的影响,以白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低、中和高浓度(450,750和1 050 mL·hm-2)2,4-D丁酯在裸燕麦中的残留差异及其对燕麦带壳率、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浓度的升高,2,4-D丁酯的残留量也在增加。施药7 d后,高浓度下2,4-D丁酯在裸燕麦中的残留量为0.802 mg·kg-1,比低浓度显著(P<0.05)高出147.53%,且2,4-D的残留量与2,4-D丁酯的用量呈正相关关系;28 d后高浓度下裸燕麦中2,4-D残留量最高,达0.032 mg·kg-1,中浓度下为0.026 mg·kg-1,比低浓度处理显著(P<0.05)高出3~4倍。2,4-D丁酯喷施后对裸燕麦的安全性影响也非常显著。2,4-D丁酯增加裸燕麦的带壳率,降低了株高,高浓度下带壳率达5.61%,显著(P<0.05)高于对照,株高较对照显著(P<0.05)降低了12.90%。中、高浓度下,白燕2号均表现出药害现象,2,4-D丁酯残留量较高,低浓度处理对裸燕麦安全。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叶片不等间距排布对串并联离心泵压力脉动的影响,基于转子自动平衡理论建立5种不等距叶轮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下该泵的性能及压力脉动特性,以提高串并联离心泵的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并联或串联运行时,在较小的最小角间距θmin时,扬程和效率都有所下降,在最小角间距为56°或58°时,相比于叶片等间距(原始模型)布置时效率有所增大,其中效率的最大值都出现于最小角间距为56°时;不等距方案在435 Hz即1.5倍叶频处出现了新的脉动能量幅值,该能量幅值随着最小角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改善了脉动能量的集中分布;通过对蜗壳周向监测点压力脉动及主频脉动能量幅值的对比,在最小角间距为 56°时压力脉动幅值分布更均匀稳定,能量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人工配置的5种斥水程度等级的黏壤土,通过室内一维积水入渗试验,探究了斥水程度对黏壤土湿润锋运移、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土壤剖面含水率以及水分再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斥水程度土壤入渗条件下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斥水程度增大,土壤入渗率变慢,湿润锋运移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显著增加,其中运移到40 cm时,强斥水土壤比亲水土壤的运移时间增加了63%;随着斥水程度增大,累积入渗量减小,入渗结束时强斥水土壤比亲水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减小了27%;土壤的入渗率也随着斥水程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强斥水土壤的稳定入渗率为亲水土壤的37%;随着斥水程度增大,土壤剖面含水率减小,且经过相同时间的水分再分布,土壤剖面含水率的变化量也随之减小;幂函数可以很好地模拟湿润锋运移距离和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对弱斥水土壤而言,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对入渗率与时间的关系有较高的拟合度,而强斥水土壤则Kostiakov模型更为适用.研究可为斥水土壤的入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