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2篇
  33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0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为探究规模化猪场新型清粪系统猪舍内环境指标,获取有效的监测数据,并为改进新型清粪系统的舍内环境质量提供参考,本文选择规模化猪场一新型清粪系统猪舍为监测对象进行研究,对新型清粪系统猪舍内的热环境指标和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季节性监测,分析温、湿度和氨气、硫化氢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舍内温、湿度范围分别为14.7~31.8℃和62.7%~75.3%,全年平均值分别为(21.8±4.1)℃和69.2%±2.5%;氨气和硫化氢浓度范围分别为1.89~10.47 mg·m-3和0.59~1.39mg·m-3,全年平均值为(5.48±2.12)mg·m-3和(0.86±0.17)mg·m-3。猪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有害气体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全年保持在适宜范围。研究表明,猪场采用新型清粪系统可维持适宜温、湿度并有效改善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48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丹江口库区小麦和油菜的氮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施用90.0kg/hm2P2O5和75.0kg/hm2K2O基础上,小麦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28.6和205.7kg/hm2;在施用90.0kg/hm2P2O5、75.0kg/hm2K2O和3.0kg/hm2持力硼基础上,油菜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54.0和215.2kg/hm2;当小麦施氮量为15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79.9%,氮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7.18、15.26kg/kg和36.3%,小麦氮吸收总量为142.7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34∶0.57;当油菜施氮量为18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62.7%,氮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44、4.34kg/kg和21.9%,油菜氮吸收总量为90.5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40∶0.84。  相似文献   
483.
精播丸粒化玉米种子水平圆盘式排种器清种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水平圆盘式排种器清种装置的改进,研制了一种适合丸粒化玉米种子精播水平圆盘式排种器清种置。经台架试验,清种效果良好,破碎率<2%,能够满足高速精播对清种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484.
生物源农药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菌丝抑制法和生长速率法,用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抑制率和毒力测定,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倍的宁南霉素对3种病菌菌丝的抑制率最高,接种后第7d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4.9%,65.9%和69.6%;EC5。为34.49~111.39mg/L;随着宁南霉素用量增加,对立枯病防效提高,以12.5~25g/m2效果较优;宁南霉素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5.
为探究外源脯氨酸对镍胁迫下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小麦品种轮选988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脯氨酸对10μmol·L~(-1) Ni~(2+)胁迫下小麦幼苗株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镍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生长;而外施脯氨酸对小麦幼苗的株高和根系生长的各项指标均有正向效应,以外施5mmol·L~(-1)脯氨酸的效果最好。与单独Ni~(2+)胁迫相比,外施5mmol·L~(-1)脯氨酸后,小麦幼苗根长、株高、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上升了24.8%、12.5%、16.0%和2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升高了54.30%、43.00%、13.08%、67.67%;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下降了56.65%、34.54%、32.35%;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上升了233.83%。外源脯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根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小麦的抗逆性,缓解镍对小麦根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86.
小麦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表明CMS是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的结果。线粒体基因组是细胞质育性因子的载体,其突变和重组与CMS有直接关系。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线粒体DNA多态性、线粒体基因转录、线粒体多肽差异和线粒体细胞学超微结构等几个方面与CMS的关系,并对小麦CMS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清晰揭示CMS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最终对CMS三系杂交种选育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7.
本文尝试从理论上给出了实际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三种传导途径,并从有效汇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提升了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并增加了该产业就业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相应地对第二产业的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总体上来看,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上升将有助于长期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但短期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88.
为揭示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于2020年7月对巴松错出入河流及其湖体15个采样点和湖中心B15采样点11个分层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水体相关理化指标。调查共采集水样275个,分析了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浮游植物对水平和垂直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巴松错夏季共鉴定浮游植物167种,隶属于5门8纲20目29科66属,物种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在水平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8453×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0117 mg/L;在垂直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0055×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0061 mg/L;(3)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平分布较为均匀,群落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较垂直分布更稳定;(4)RDA分析结果表明,EC是影响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水平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TUR是影响垂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89.
【目的】 评估当前西藏主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梳理不同地区群体间遗传结构,明确西藏5个牦牛群体(阿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保种情况和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SSR)对5个牦牛群体共计195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 阿里牦牛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6.43),类乌齐牦牛等位基因数最少(5.00);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5311(娘亚牦牛)~0.5995(类乌齐牦牛)。各群体内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数为5(类乌齐牦牛)~9(阿里牦牛)个;群体内近交系数最高为0.172(阿里牦牛),且4个群体(阿里牦牛、娘亚牦牛、斯布牦牛和帕里牦牛)存在显著近交风险(P<0.05)。从遗传结构来看,所有群体间均为显著遗传分歧(P<0.05),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5个牦牛群体划分为3个簇,其中阿里牦牛较其他牦牛群体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背景。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且与种群栖息地分布不一致。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部分个体存在较近亲缘关系,表明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物质交流。【结论】 5个西藏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但多数群体存在群体事件风险。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西藏牦牛地方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可为今后的保种策略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90.
【目的】 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为肉羊科学养殖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断奶后3月龄健康纯种多胎萨福克羊母羊15只(18.68±1.42)kg,随机分配成3个组,分别为AL组、IR70组、IR40组,每组5只羊,当试验羊AL组体重分别达到28和35 kg时,进行两期消化代谢试验。日粮参照《NY/T816-2004肉羊饲养标准》日增质量300 g/d的营养需要配制,采用饲养与消化代谢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 (1)饲喂水平对多胎萨福克羊母羊DM、NDF、ADF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DM、NDF、ADF采食量规律一致,均为AL组>IR70组>IR40组的规律,且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羊1期的DM、NDF、ADF表观消化率在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饲喂水平对试验羊2期DM、NDF、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喂水平的升高,试验羊氮采食量、粪氮、尿氮、消化氮显著升高(P<0.05);氮表观消化率IR40组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饲喂水平组对试验羊1期沉积氮/食入氮、沉积氮/消化氮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羊2期不同饲喂水平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ALT、AST、GLU、TC及TG在不同饲喂水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了ALT均为IR70组最低外,其他指标均为IR40组最低;GLU血糖随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1)随着饲喂水平的增加,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的DM、NDF、ADF采食量显著增加;在自由采食的状态下,多胎萨福克羊母羊体重达35 kg时,DM采食量可达到1 947.35 g/d。(2)随着饲喂水平的升高,显著提高了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氮采食量,限饲对氮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但对生长后期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沉积氮/食入氮、沉积氮/消化氮无显著影响。(3)不同的饲喂水平对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血清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限饲会降低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