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66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24篇
  46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用单胚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山羊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2、4、8~16细胞期胚胎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并选择1条在2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人类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基因具有83%的同源性。该基因通过对组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翻译后的修饰作用,对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转录和表达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是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22.
对5种粗饲料,8个时间点黏附于饲料颗粒上的瘤胃微生物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用4只羊,分7批进行尼龙袋试验,与早晨饲喂后2h一次性投入瘤胃腹囊处,时间点取0,6,12,24,36,48,60,72h8个点。结果:对于不同饲料的瘤胃微生物(PAM)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均有一个峰值出现,只是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不一,峰值大小不一。试验中峰值出现的先后顺序为:苜蓿、披碱草、玉米秸、麦秸和谷秸(最后两者相等),时间分别为24,36,48和60h。峰值大小顺序为麦秸、玉米秸、谷秸、苜蓿、披碱草。不同饲料的平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麦秸、玉米秸、披碱草、谷秸、苜蓿。试验表明不同粗饲料对PAM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23.
超高产大豆根系相关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大豆根系相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超高产大豆品种和普通大豆品种的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根系干重、产量及倒伏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4~R6期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和根系干重均处于较高水平.R1~R6期超高产大豆品种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根系干重均极显著高于普通大豆品种.V3 ~ R4期施用适量或R6~ R8期施用高量的磷酸二铵对3个根系性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施肥对大豆产量和倒伏指数影响不显著.R1 ~ R6期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根系干重三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在R1~R6期超高产大豆品种根系性状优势明显,这可能是其产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4.
始花期追施尿素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早熟菜用大豆和1个晚熟菜用大豆品种为试材,探讨了始花期追施尿素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菜用大豆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早熟菜用大豆品种植株矮小、分枝少、主茎节数少、结荚高度低于晚熟品种。始花期追施尿素对菜用大豆品种形态性状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可以增加二粒荚和三粒荚的比例,且中等施肥水平优于高施肥水平;始花期适量施尿素有利于增加菜用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百粒重、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且早熟品种的增产幅度大于晚熟品种。从综合性状来看,早熟品种沈农引48更具有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825.
通过查阅农作物专用肥料研发及甘蔗施肥管理的相关技术资料,对我国甘蔗专用肥研发进展及成效进行阐述,指出目前甘蔗专用肥研发所面临的问题,并对甘蔗专用肥的研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26.
耐密植大豆品种沈农12叶片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密植大豆沈农12和普通大豆辽豆11为试材,在不同种植密度(7.5、15.0、22.5、30.0、37.5、45.0万株.hm-2)下,比较了2个品种的叶片性状。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沈农12叶形指数较高、叶柄较短、叶倾角较小,有利于密植栽培;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耐密性不同的品种叶柄长度随密度而增加的幅度不同,沈农12增幅较小;叶倾角也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沈农12叶片性状有利于叶片的受光态势,因而,该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并且随着密度增加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27.
对多亲本杂交衍生的多个群体的联合分析将有助于QTL的定位和基于QTL分析的育种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可对这类群体进行联合分析的通用方法。在以往发展的双亲杂交衍生的多个相关群体QTL图谱的联合构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可以对多个亲本杂交衍生的多个相关群体进行联合分析。首先建立了多亲本杂交衍生的多个相关群体QTL联合作图的通用遗传模型,然后根据混合分布理论建立基于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实现的QTL作图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以循环杂交设计的3个F2群体为例用计算机模拟数据研究了QTL遗传力和样本容量2个因素对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统计功效,还是参数估计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相同遗传力下,对循环杂交设计的3个F2群体联合作图均优于对其中的任2个F2群体联合作图。该方法的主要优点:一是可以比较和综合已有的对单个作图群体的定位结果,提高QTL检测的功效和定位的精度;二是在多亲本涉及的等位基因数更多的情形下,可以扩大和发掘有关数量性状的基因资源,从而为育种学家改良相应的数量性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28.
2003-2006年在湖南省宁乡县进行了不同施肥方法的大田比较试验,研究水稻测苗定量施肥方法对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测苗定量施肥氮肥用量为112.1~136.5kg/hm^2,平均125.8kg/hm^2,比传统施肥减少29.8kg/hm^2。减幅19.1‰;AEN为13.4~24.5kg/kg.比传统施肥提高43.8%;PFPN为46.6~62.0kg/kg,比传统施肥提高Z7.9%;平均产量6.42t/hm^2.比传统施肥增产5.48%;植株氮素吸收总量增加1.17%~10.01%。湖南省6县(区)的生产示范进一步验证了测苗定量施肥的减氮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29.
未来的大豆产量获得将取决于对过去遗传改良的认识.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布置试验比较研究2个地区育成的新老大豆品种,以了解这2个地区大豆遗传改良的一些进展.结果表明:在俄亥俄试验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78%,比辽宁新品种增产22%.在辽宁省试验点,俄亥俄新品种和辽宁新品种均比老品种增产约50%.在辽宁试验环境下,大豆植株生长较高大,倒伏也相对严重,尤其老品种倒伏更重.与辽宁新品种和老品种相比,俄亥俄新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两地的育种家对大豆的产量遗传改良成绩显著,同时植株得到矮化、节间缩短和抗倒伏能力提高,主茎籽粒产量比例提高、粒/茎比增加.辽宁育种家注重籽粒大小和蛋白含量的改良,但这2个性状没有引起俄亥俄育种家的重视,双方互换种质将有利于大豆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830.
本试验选用60只体重为30.9±3.2kg的肉羊,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3%、0.06%、0.09%沙葱多糖,预试期15d,正试期60d.在正试期第0d、15d、30d、45d和60d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并测定了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旨在探讨沙葱多糖对内羊体内抗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的血清T-SOD、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0d时,试验Ⅱ组血清中CA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45d时,试验Ⅲ组血清中CA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试验组之同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试验期的延长,试验Ⅲ组血清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高于试验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沙葱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内羊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