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7篇
  10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48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徐丹丹  黄燕  曾庆  李斌  彭作刚 《水产学报》2017,41(10):1489-1499
为进一步了解鲇这一广布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阐明该经济鱼类的种群历史动态,本研究对我国长江(上游、中游)、珠江、福建、海南、辽河地区的野生鲇样本进行mtDNA Cytb基因序列测定与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所分析的216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出78个单倍型,其中Hap_45在鲇不同群体中分布最为广泛;鲇总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0.948±0.009)和核酸多样性(Pi=0.017 99±0.000 55),暗示了其自然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单倍型系统发育与网络关系图分析显示,78种单倍型被分为4个分支,且不同单倍型分布相对集中,划分为4个谱系。中性检验与错配分析表明,不同水系野生鲇种群(4个谱系)在约晚更新世时期(0.04~0.05百万年)经历过近期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吉富罗非鱼(GIFT)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用720尾体质量为(3.27±0.04)g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5种添加80、160、240、320和400 mg/kg GSH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7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和肝脏RNA/DNA比值分别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各添加组罗非鱼肝体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160~320mg/kg组罗非鱼粗蛋白和240~300 mg/kg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在240 mg/kg组达到最高值。320 mg/kg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160~400mg/kg组血清和肝脏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 mg/kg组。240~400 mg/kg组血清溶菌酶(LZM)、320~400 mg/kg组肝脏LZM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显著升高;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肝脏AKP、酸性磷酸酶(ACP)和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全鱼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血清和肝脏IGF-Ⅰ水平以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355.13 mg/kg。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理清广东省番荔枝科植物及区系地理分布现状,为区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最新资料,研究在结合最新分类修订和新发表植物类群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查阅、标本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野生番荔枝科 Annonaceae 植物共计 12 属 31 种;其中尖叶瓜馥木 Fissistigma acuminatissimum 在《中国植物志》和 Folra of China 均未记录广东分布。广东省番荔枝科植物以瓜馥木属Fissistigma 最为丰富,其次为紫玉盘属 Uvaria 与鹰爪花属 Artabotrys。区系地理成分方面:广东省内番荔枝科植物以热带亚洲分布占优势;与邻近的 8 个省区番荔枝科植物区系比较,广东—海南之间属和种相似性系数最高,广东—澳门之间的属和种相似性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图像处理的玉米叶部染病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玉米小斑病为例,探讨利用图像技术实现玉米叶部染病程度的计算方法.根据玉米叶部病害特点,综合应用阈值法、区域标记方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图片进行图像分割、统计病斑个数、去除冗余斑点、计算病斑形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图像技术进行玉米叶部染病程度的计算是可行的,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农药喷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氟苯尼考悬浮乳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氟苯尼考悬浮乳剂对小鼠的LD50,通过腹腔注射法对小鼠给药,连续观察7 d,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悬浮乳剂的LD50为3346.57 mg/kg,95%可信限范围为2855.01~3922.76 mg/kg,符合低毒标准,该药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6.
自毒作用是导致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邻羟基苯甲酸是杉木主要自毒物质之一。以筛选的自毒物质忍耐型杉木无性系(01号)和自毒物质敏感型杉木无性系(02号)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分析邻羟基苯甲酸对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化感效应,以期为解决杉木连栽障碍提供一条新的生物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酸各胁迫浓度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SOD活性的化感效应在胁迫10d、20d表现为促进效应,胁迫30d转变为抑制效应;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SOD活性化感效应的差异主要从胁迫20d开始,01号在胁迫20d促进效应大于02号,30d的抑制效应明显小于02号。各胁迫浓度对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POD及AsA-POD活性的化感效应均表现为促进效应;胁迫第10d、20d时,各胁迫浓度对01号无性系POD活性的促进效应明显大于02号;01号无性系在受到胁迫后AsA-POD活性迅速增强,并在长时间胁迫后仍维持比02号无性系更高的活性;01号无性系PPO活性在各胁迫浓度下均表现为促进效应,而02号无性系则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为抑制-促进-抑制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7.
大通江、平洛河水保措施减水减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长治”工程首批治理的四大片区中,嘉陵江上游的陕南陇南地区和中下游土石山区两大片区名列其中。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水土保持治理以来,对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现象起到了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选择了分别位于两大片区的大通江和平洛河两条典型河流,以实测水沙资料为依据,采用水文学方法,着重分析研究两个典型流域水保措施实施以来的水沙变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构建微小隐孢子虫miR-2980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从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基因组DNA扩增cp-miR-2980前体,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测序鉴定正确后亚克隆到pVAX1载体上,转染HCT-8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cp-miR-2980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cp-miR-2980真核表达载体pVAX-miR2980,RT-PCR检测证实其能在真核细胞HCT-8中表达。[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miR2980能在HCT-8细胞中成功表达cp-miR-2980,为后续研究cp-miR-2980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建立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炎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的氨水或3%的冰乙酸刺激大鼠子宫,然后子宫内接种能引起家畜子宫内膜炎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混和病原菌,建立了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炎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子宫内膜炎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在pH4.8,温度40℃的条件下,测定不同纤维素酶A、B和C的CMCase活力和FPase活力,其中A、B和C的CMCase活力分别为30.088、25.541和3.542u/g,FPase活力分别为6.558、6.703和1.513u/g。同时比较了3种纤维素酶的最适pH、温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酶A、B和C的CMCase最适pH相同,均为4.8;酶A和B的FPase最适pH也相同,为4.8;而酶C为5.4。酶A、B和C的CMCase最适温度均为50℃;酶A和B的FPase最适温度为50℃,而酶C为60℃。热稳定性酶C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