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7篇
  56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61.
为指导湖北省籽粒型大豆新品种选育,分析了1987—2022年湖北省审定的60份籽粒型大豆品种试验数据,研究审定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的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遗传变异中,品质性状变异较小,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审定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和脂肪含量随年份更替呈上升趋势,全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蛋脂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2015—2022年湖北省审定的籽粒型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主要为中间型,在今后育种过程中对SMV抗性的选择仍需加强。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77),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4, 0.646)。因此,在今后湖北省籽粒型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的协同改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2.
生物质炭(biochar,BC)施用具有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等效应。本文探究了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等对化肥氮(N)减施和生物质炭施用1年后的响应,以期为珠三角地区露地蔬菜生产中化肥合理减量和生物质炭科学施用提供依据。通过在佛山市三水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观测了常规施氮(N100%)、减氮20%(N80%)、减氮40%(N60%)、减氮40%+生物质炭10 t/hm2(N60%+BC10)和减氮40%+生物质炭20 t/hm2(N60%+BC20)处理下生菜产量、品质、叶片SPAD值及土壤养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较N100%处理,N60%处理生菜产量显著降低13.5%。减氮40%条件下,配施10~20 t/hm2生物质炭可提高生菜产量9.5%~22.7%,与N100%处理产量相当,说明生物质炭施用对生菜产量具有显著提升效果。(2)氮肥减量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生菜单株鲜重、直径和水分含量等均无显著影响,而对叶片SPAD值在不同生育期有不同影响。减氮条件下施用生物质炭处理生菜的氮和磷吸收量提高,是其增产机理之一。(3...  相似文献   
563.
以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选择KH2PO4(1%或2%)和硅肥(1%或2%)为钝化剂,分别将其添加至土壤中培养30~60 d,探究典型酸碱性钝化剂对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紫色土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对比GB 15618—2018,土样中Cd超标0.82~2.13倍;BCR连续提取法和DTPA有效态提取法显示,土样中Cd、Pb具有较高的活性。经过60 d的钝化培养,2%KH2PO4对Cd、Pb的固定率最高分别为74.29%、39.97%;1%硅肥处理对Pb的固定率为32.67%;KH2PO4和硅肥提升了土壤有效P含量,同时使土壤p H值从8.5左右变为8.01、9.42。经2%KH2PO4钝化60 d后,酸溶态Cd的比例下降26.74%,提升了Cd的稳定性;2%KH2PO4与1%硅肥对Pb的形态转化程度接近,残渣态Pb的占比最高提升至36.44%,有...  相似文献   
564.
为建立同时检测蔬菜中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十八烷基硅烷(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HSS T3色谱柱分离待测物,甲醇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分段扫描和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发现,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在0.001~1.0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目标物在蔬菜中的定量限均为0.005 mg·kg-1。样品添加回收试验中,烯酰吗啉的平均回收率为87.3%~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1.5%~11%(n=5);霜脲氰的平均回收率为85.4%~113.4% (n=5),相对标准偏差为0.5%~10.9% (n=5);唑嘧菌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2.8%~10.2%(n=5)。该方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可满足多种蔬菜中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65.
非洲猪瘟病毒(ASFV) B318L是ASFV编码的晚期蛋白,具有香叶基香叶基合成酶活性。为了制备B318L的多克隆抗体并将其初步应用,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 CAGGS-HA-B318L中扩增ASFV B318L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6p-1-B318L,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经IPTG诱导并克隆至p GEX-6p-1载体中,采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检测该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纯化效果和反应原性,采用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浓度。结果显示,在约60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且重组B318L蛋白(rB318L)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在约60 ku处出现了单一特异性条带,经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浓度为10 mg/m L。将纯化的r B318L 4次免疫小鼠并于3免后一周采血,采用western blot鉴定该多克隆抗体(pAb),经Protein G亲和层析介质纯化后采用SDS-PAGE进一步鉴定纯化效果,采用间接ELISA检测p Ab的效价。结果显示,制备的...  相似文献   
566.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氨基酸螯合铜对广西乌鸡生长性能、组织黑色素含量、组织乌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案,将540只广西乌鸡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5,15.0,30.0,60.0,125.0 mg/kg的铜(以氨基酸螯合铜的形式),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测定各组乌鸡的生长性能指标(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组织黑色素含量、L*值和血清生化指标[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表明:除Ⅴ组外,其他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Ⅱ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最高,Ⅳ组料重比最低。Ⅲ组胸部皮肤、肝脏、肌胃中的黑色素含量最高,Ⅳ组胸肌中的黑色素含量最高;Ⅱ组腿肌、肌胃、心脏、脾脏、肝脏、肾脏、股骨骨膜的L*值最低,Ⅲ组胸部皮肤、胸肌、胫部皮肤、气管、肺脏的L*值最低...  相似文献   
567.
选取“富凤土鸡3号”40日龄母鸡54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和S1、S2、S3、S4 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羽。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S1、S2组在全价饲料中分别添加3%、4%桂叶粉混合发酵制剂,S3、S4组在全价饲料中分别添加3%、4%桂皮粉混合发酵制剂。饲养期110 d,试验期结束后测定各组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1)D组试验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最高,分别为2126.67、14.43、55.07 g,高于其他试验组,料肉比和存活率分别为3.82、88.90%,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 < 0.05)。(2)D组腹脂率为5.38%,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 < 0.05),S4组胸肌率最高,为16.58% ,S2组腿肌率最高,为 23.70% 。(3)D组饱和脂肪酸最高,为1.66%,S2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最高,分别为1.18%、1.13%,S4组亚油酸最高,为0.04%。(4)S4组胸肌和腿肌肉色Opto值分别为59.75、63.29,在所有组别中最高。(5)S1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最高,而S2组EAA/TAA和EAA/NEAA比值分别为40.39%、67.35%,在所有组别中最高。综合看来,肉桂提取剩余物发酵制剂的加入稍微降低了试验鸡的生长性能,但其对鸡肉的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等屠宰指标,以及脂肪酸组成、风味、氨基酸营养等均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桂油提取剩余物|富凤土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68.
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在RNA干扰前后的触角电生理(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可为中蜂嗅觉识别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前期对中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14基因序列、荧光竞争气味结合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试验进一步采用饲喂法对中蜂采集蜂AcerOBP14基因沉默后,进行qRT-PCR及EAG试验,筛选出对AcerOBP14有效干扰的序列,并比较干扰前后触角对不同气味物质EAG反应能力的变化.结果 表明,合成的2个不同片段大小的dsRNA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AcerOBP14 mRNA表达水平,dsAcerOBP14-1在饲喂48 h时沉默效果最好,沉默效率为68.9%.与只饲喂30%糖水的对照组相比,饲喂dsAcerOBP14-1的采集蜂触角对2-庚酮、α-法尼烯、β-罗勒烯和柠檬醛的EAG反应值极显著降低,对橙花醇和胡椒酮的EAG反应值显著降低.通过RNA干扰能够显著抑制AcerOBP14的表达,显著降低触角对报警信息素、植物花香挥发物、那氏信息素及幼虫信息素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值.推测Ac-erOBP14是一种广谱结合蛋白,可能参与工蜂的采集及蜂群的秩序维持行为.  相似文献   
56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境破碎化问题日益突出,大型生境被行政区划等人为因素分割,而生态网络格局的构建是协调城市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因此构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曲靖功能核心城市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SPA和MCR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网络进行构建和优化。结果表明,1)核心区景观“麒沾马”三区分布相对均匀,核心区景观面积185 525.19 hm2,占整体生态景观总面积的74.06%;2)景观连通性选取的20个重要生态源地,面积共95 049.63 hm2,沾益区分布最多,麒麟区次之,马龙区分布最少。斑块连接性重要程度(dPC值)与其面积相关性不显著;3)重力模型构建20个重要生态源地间的相互作用矩阵,提取相互作用力最大的16条重要廊道。其中斑块18~19的相互作用最强,斑块8~10的相互作用较弱;4)通过对生态廊道的提取,构建“一区、三核、七片、六廊、多点”的生态网络空间结构,以期构筑山湖相拥、林水相依的高原山地城市的生态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区域空间尺度的生态空间网络规划和生态修复及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70.
杨旭  林清  黄丽  刘翠玉  徐阳  吴开云  龚榜初 《果树学报》2023,(11):2435-2445
【目的】探讨激素和叶面肥喷施对留树保鲜水柿的果实品质、贮藏特性及翌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柿果实留树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在花后170~214 d每隔7~15 d分别喷施75%的GA_(3)50000倍液、0.01%2,4表芸薹素内酯2800倍液及可溶性叶面肥800倍液3次(处理Ⅰ)、4次(处理Ⅱ)和5次(处理Ⅲ),同时增施0.5%的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作为追肥,以成熟后自然挂果、不增加追肥量的植株作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不同采摘时间果实的色泽、营养成分含量、果实质地及贮藏特性的影响,并探讨留树保鲜措施对翌年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激素和叶面肥喷施导致果实色泽转变和营养成分转化延迟,减缓水柿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的下降,且处理组的果实在贮藏期营养成分含量和质地的下降相比对照组更缓慢,其中喷施混合液3次(处理Ⅰ)的延缓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延迟采收后植株翌年的果实产量、果实大小和优质果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留树保鲜技术能有效延迟水柿果实的成熟,且不会对果实品质、贮藏特性和翌年的产量、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在近成熟期喷施3次GA3、表芸薹素内酯和可溶性叶面肥是水柿留树保鲜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