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宠物养殖的需求,龟类养殖产业在全国各地逐步发展。乌龟是人工养殖历史较悠久的品种,也是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与繁育技术不断改进。本文对乌龟的人工养殖技术、繁育技术、生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乌龟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吞噬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重金属离子对虾类血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凡纳滨对虾(Lti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在离体状态下暴露于重金属离子(Cd^(2+)、Hg2+、Cu2+和Zn2+),浓度分别设置为10-3~10-9 M,在胁迫6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的吞噬活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3~10-5 M的Cd2+和Hg2+、10-3~10-4 M的Cu2+、10-3 M的Zn2+均显著抑制了对虾血细胞的吞噬活力;当浓度为10-3 M时,Cd2+、Hg2+、Cu2+和Zn2+组的吞噬活力抑制率分别为79.6%,82.6%、68.1%和58.7%。这些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对虾类血细胞吞噬活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毒性强度依次为:Hg2+>Cd2+>Cu2+>Zn2+,免疫毒性临界浓度分别为:Cd2+和Hg2+10-5 M、Cu2+10-4 M、Zn2+10-3 M。  相似文献   
13.
为有助于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和应用,综述了免疫增强剂的起源分类,作用及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组织结构、肠道微生物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呈杆状、形成孢子且严格厌氧的细菌,其能够在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及生物材料的前体物质(如氢气、丁醇和1,3-丙二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已被证明具有益生作用,在水生动物中,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同样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丁酸梭菌在水生动物中的分离鉴定、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总结了丁酸梭菌在改善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消化率、存活率、免疫反应、抗病性和肠道结构,以及调节肠道共生菌群和代谢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血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不同类型血细胞结构与免疫特性有助于其病害防治。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根据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的强度差异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利用特异性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分析血细胞总数(THC)、线粒体数量、溶酶体数量、吞噬活力、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和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显示,应用FCM可以区分透明细胞(HC)、半颗粒细胞(SGC)和颗粒细胞(GC)三类血细胞,其占比分别为9.82%、61.11%和25.24%;红螯螯虾平均血细胞总数(THC)为(8.43±0.87)×10~6个/mL;GC含有最多数量的线粒体和溶酶体,HC中含量最少;HC、SGC和GC的吞噬率分别为2.54%、14.45%和6.98%,SGC吞噬活力最强,HC最弱;HC、SGC和GC的活性氧(ROS)含量分别为7.80、45.95和134.69 AU,GC的ROS含量最高,HC最低;HC、SGC和GC的一氧化氮(NO)含量分别为8.20、79.78和344.31 AU,GC的NO含量最高,HC最低;HC、SGC和GC的非特异性酯酶活力分别为86.59、121.84和236.91AU,GC的酯酶活力最高,HC最低。研究表明,红螯螯虾三类血细胞在形态结构、数量及免疫特性上均存在差异,SGC的数量最多、吞噬活力最强,而GC含有最多与能量供应、免疫防御相关的细胞器,并拥有最强的氧化活力和酯酶活力,表明GC和SGC是红螯螯虾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血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筛选到的一株海南土著的高活性荚膜红细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菌株QH03,开展其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其最适碳源为乙酸钠和酵母膏,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和硫酸铵,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8 000lx,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初始pH为7.0~7.5,最适盐度为10‰~30‰。  相似文献   
17.
从西沙群岛永兴岛滩涂底泥中,通过富集分离纯化得到1株光合细菌(编号YX-1),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经16S rDNA鉴定为红假单胞菌。将该菌株接种到模拟富营养化养殖污水中,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COD、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能力,优于阳性对照菌株,可开发应用于海南水产养殖污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4%、27%、30%、33%、36%和39%)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体质量为(0.30±0.02) g的红螯螯虾幼虾8周,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及肝胰腺酶活性。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红螯螯虾幼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有升高的趋势,30%~39%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肝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红螯螯虾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T-AOC活性较高,30%、33%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SOD活性较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由红螯螯虾的生长、胰蛋白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可知,红螯螯虾幼虾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生物病害防治、养殖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能够水解蛋白质,产有机酸和细菌素等。乳酸菌还可调节水生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动物免疫力和生长性能,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文章总结了乳酸菌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展望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发展方向,为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业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