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286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102篇
  135篇
综合类   835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PCR方法配合生化鉴定,从有肺炎症状猪的肺脏及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PAR)症状猪的鼻拭子中分离出6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然后做了药敏试验,并用PCR方法对这66株Pm进行分型及毒素基因的检测,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e Pasteurella multocida,T^ Pm)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PCR鉴定与生化鉴定Pm结果完全一致;PCR分型表明有46株为D型Pm,18株为A型:Pm,1株为B型Pm,1株无法定型;有8株用PcR检测为T^ Pm;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这8株T^ Pm的进一步鉴定也表明均为产毒素菌株。所鉴定的8株T^ Pm都为D型,都分离于有严重PAR症状的猪。  相似文献   
42.
海南省规模化猪场衣原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13个猪场的972份血清用间接血凝(IHA)试验进行猪衣原体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整体抗体阳性率为49.49%,其中母猪群抗体阳性率为53.66%,肥猪群抗体阳性率为47.79%,仔猪群抗体阳性率为27.78%,仔猪群抗体阳性率与肥猪群、母猪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肥猪群抗体阳性率与母猪群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猪场衣原体病感染率有所差异,抗体阳性率在31.11%~86.21%之间。  相似文献   
43.
大兴安岭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
为了对科学合理地利用EM发酵秸秆提供方法学指导,采用常规方法对EM发酵麦秸(试验组)和以水替代EM原液后自然发酵麦秸(对照组)的发酵质量感官评价指标、物料损失率、pH及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发酵前6d,EM发酵麦秸和自然发酵麦秸的发酵质量感官评价各主要指标未有明显变化(P0.05);(2)随发酵天数的延长,两组物料损失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发酵2d后对照组物料损失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3)在发酵6d以前,饲料pH随发酵天数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4)试验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0.53%(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则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77%、0.32%和0.34%(P0.05)。因此,EM发酵对麦秸饲料pH及营养价值的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49.
微流控芯片是一项以芯片为基础,结合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形成的技术平台,能够在一个芯片上实现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流程,具有高通量、高效率和易操作的特点。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应用于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尤其是在微生物检测和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步产生了商品化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因具有小型化、节约试剂、速度快、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目前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还很少见。本文对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原理、结构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疫病的高通量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
选取黑麦草品种Nagahahikari和特高作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0.3,0.6 mmol/L)对铝胁迫下黑麦草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SA浓度为0.6 mmol/L时能显著提高两个黑麦草品种的根长、地下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荧光参数Fo、Fm、φEo、δRo、ψEo(P<0.05),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降低黑麦草体内Al3+富集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提高Nagahahikari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特高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本研究表明铝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有效缓解铝胁迫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且SA对不同黑麦草品种间的缓解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