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自净式工业化养鱼水质及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水中的总氨、亚硝酸氮、硝酸氮、活性磷和CODMn,研究了自净式养殖槽中生物膜熟化过程和生物膜的性能,以及在自净槽中进行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养殖密度下水质的变化和自净槽净化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自净式养殖槽中净化床的氨去除速率为46.0g/(m^3.d)。养殖密度在2.30kg/m^2(与工厂化生产养殖密度相近)以下时,循环水可以在5d内保持良好水质。  相似文献   
32.
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自净式养殖槽水层和过滤沙层的异养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及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测得装有循环过滤装置的水槽水中和沙粒上异养细菌平均数量分别为2.32×10  相似文献   
33.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载体生物膜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1055F/1392R-GC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两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有一定差异。DGGE优势条带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类群主要是陶厄氏菌属Thauer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外硫红螺旋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酸杆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及不可培养细菌。当反应器运行208d时,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维持较高水平,两者去除率之比为1.1,表明反应器内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针对厌氧氨氧化细菌16SrRNA基因引物Pla46F/Amx368R—GC获得的PCR产物,采用DGGE技术对载体生物膜上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了检测。DGGE优势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富集得到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别与PlanctomyceteKSU-1、CandidatusJetteniaasiatica的相似性均为96%,可以认为它们是反应器内起厌氧氨氧化作用的主要细菌。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大连登沙河湾和正明寺海带养殖区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表面及其周围海域海水的细菌群落结构,分别于2015年1月、2月和4月,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基因组DNA的16S r RNA基因V3~V4区PCR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从两个海区健康海带和海水中获得优化序列分别为130 158条和124 658条,海带序列可归为8个门和99个属,海水序列可归为14个门和135个属;在门水平,海带首要优势门为厚壁菌门(69%),其次为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1%),海水首要优势门为变形菌门(46%),其次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和放线菌门(1%);在属水平,海带主要优势属为乳球菌属(40%)和芽孢杆菌属(10%),其次为Solibacillus、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3%),海水首要优势属为弧菌属(21.58%)和乳球菌属(28.29%),其次为科尔韦尔氏菌属、弓形杆菌属和亚硫酸杆菌属(2%)。研究表明,两个海区海带细菌群落组成相似,海带和海水细菌群落组成则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5.
培养基对海洋酵母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海洋酵母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了省事提取液、KNO3、CuSO4和ZnsO44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以上因子对海洋酵母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海洋酵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均有较明显差异,其中KNO3是影响酵母总脂含量和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限制因子,省事提取海和ZnSO4并列为制约酵母收获量的因素。4种因子对海洋酵母n-3系列PUFA组成的影响不大。同时讨论了对微生物  相似文献   
36.
采用10 g/L的两种κ-卡拉胶寡糖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体壁注射刺激后,测定其体腔液中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在注射κ-卡拉胶寡糖后的第1天,1、2号寡糖组的LSZ活性达到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7.0和6.0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KP活性于注射后第2天增至最高,1、2号寡糖组的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9和2.6倍,前3天试验组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号寡糖组的SOD活性于注射后第2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而2号寡糖组的酶活性第2天呈现增加,第5天达到最高,1、2号寡糖组的酶活性最高时分别是对照组的2.0倍和2.3倍,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1、2号寡糖组3种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κ-卡拉胶寡糖具有增强仿刺参免疫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相似文献   
38.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CI4菌株抗菌蛋白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 sp.CI4菌株于VNS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浓缩无细胞上清液,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胞外产物能够抑制从岩石表面分离的污损细菌S1菌株和其自身的生长。除去菌体培养液,用饱和度为70%的硫酸铵沉淀,所得的拮抗物粗提液对热部分敏感,对蛋白酶K和链霉蛋白酶敏感,其作用的活性pH稳定范围为5.0-9.0。粗提液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Microcon离心超滤管分级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跟踪检测,得到电泳纯抗菌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7 200。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益生菌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反应的影响,选择体质量为(10.77±0.07)g的健康幼参,随机分配到6个盛有20 L沙滤海水的聚乙烯养殖箱中,每箱放30头幼参,试验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硝化菌),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每天投喂1次基础饵料(约为幼参体质量的4%)并添加蔗糖(基础饵料的70%),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 d向水体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菌制剂各1.8 g,养殖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养殖30、60 d时,益生菌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但胰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菌组幼参的体腔细胞吞噬活力、体腔液和体腔细胞裂解液溶菌酶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添加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提高消化酶活力和增强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免疫反应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用添加梅奇酵母C14(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红酵母H26(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和芽孢杆菌BC26(浓度为1×10~7cells/g饲料)的混合益生菌饲料,投喂体质量为(0.54 g±0.06 g)的幼参,记为益生菌组,并设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投喂4周和8周后,测定幼参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腔细胞吞噬活力和呼吸爆发,体腔液(CF)和体腔细胞裂解液(CLS)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除CF和CLS酚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免疫指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4周时,益生菌组幼参CF、肠道和体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CF、CLS、肠道、呼吸树和体壁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肠道和呼吸树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SOD活力,所有组织CAT活力,CLS和肠道T-AOC,CF、肠道和呼吸树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免疫反应和影响其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