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应用PCR—DGGE技术对盘锦某滩涂四角蛤蜊Mactra venerformis体内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使用SDS裂解法提取样品的总DNA,采用大多数细菌通用引物F338GC/RS18从总DNA中成功扩增出16SrDNA片段,然后对PCR产物进行DGGE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部分条带回收、再扩增、克隆和测序: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用BLASTN分析DNA序列获得相似性最近的细菌。DGGE图谱显示,四角蛤蜊体内的细菌种类比较丰富,且不同时间样品细菌的优势菌群结构有一定的差异。将所测条带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细菌种群中包括支原体属Mycoplasm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弧菌属Vibrio、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及不可培养的细菌。  相似文献   
12.
将浓度为105、107、109CFU/g(饵料)的芽孢杆菌BC26添加到基础饵料中,用每一浓度的饵料投喂一组刺参幼参(1.374 g±0.558 g),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每组均设3个平行,试验在12个盛有100 L过滤海水的塑料桶中进行,每桶放50头幼参,饲养试验共进行45 d。试验结束后,分析芽孢杆菌BC26对幼参肠道消化酶活力、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芽孢杆菌BC26饵料的各组幼参肠道中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活力,以及体腔液中的酚氧化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投喂浓度为107、109CFU/g(饵料)的芽孢杆菌BC26组幼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用病原菌灿烂弧菌NB13攻毒各组幼参,投喂芽孢杆菌BC26组的幼参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芽孢杆菌BC26可促进刺参消化和增强免疫功能,并提高其抗病力。  相似文献   
13.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真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礁膜Monostroma sp.、石莼Ulua 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株的31.3%。不同时间、不同海藻拮抗真菌的分离比例差异很大。拮抗真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3株拮抗真菌可抑制对虾黑鳃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22株拮抗真菌属于青霉属。  相似文献   
14.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细菌的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离自石莼、浒苔的16株附生真菌作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从石莼Ulva lactuca、孔石莼Ulvap ertus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的79株细菌进行拮抗试验,获得有拮抗活性的菌株47株,占总测试菌株的59.5%。不同海藻表面拮抗细菌的分布比例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海藻表面的附生细菌可能帮助宿主阻止真菌等表面污损生物的附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瓦房店市邓屯乡高家养虾场对虾养成期虾池水体和底层及虾体异养菌和弧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海水中异养菌数量的10^4~10^5个/毫升,弧菌数量为10^2~10^3个/毫升,虾池水中异养菌数量为10^4~10^5个/毫升,弧菌数量为10^2~10^4个/毫升,底质中异养菌数量为10^5~10^7个/克,弧菌数量为10^3~10^4个/克。虾体肌肉中异养菌数量为10^3~10^5个/克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制剂对提高杂交鲤越冬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微生态制剂(Jy10节杆菌ArthmobacterSP,Jy31乳杆菌Latobacilusca-sei制成的活菌制剂)饲养并定期灌喂鲤,30-35天后在低温条件下感染致病菌,观察死亡率、发病情况和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半数致死量(LD50)10-0.799高于对照组10-0.921,差异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r-球蛋白、血糖量、血脂量、红细胞脆性、脑胆碱酯酶活力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大连地区裙带菜斑点烂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裙带菜斑点烂病典型病藻上分离出多株细菌,其中三株经感染健康藻得到与病藻相同的症状,证明所分离菌是裙带菜斑点烂病的病原菌,经系统分类鉴定定名为优美德利菌(Deleyavenusta)。  相似文献   
18.
对K-卡拉胶酶产生菌进行富集培养,以K-卡拉胶为唯一碳源的平板初筛,从多种海藻上分离纯化获得32株具有卡拉胶酶活性的菌株,经摇瓶复筛,从亮管藻上分离的HC4菌株酶活力最高,为50.75U/mL。测定了HC4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1436bp,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NCBI)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发现它与Tatrtlana agarivorans的相似性为98%。通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碳源K-卡拉胶5g/L;氮源蛋白胨3g/L和NaNO3 1g/L;元机盐NaCl20g/L、K2HPO4&#183;3H2O1g/L、MgSO4&#183;7H2O 0.5g/L和CaCl20.1g/L。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50mL,接种量4%,发酵培养基起始pH7.5,温度28℃,培养时间28h。经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优化后,HC4菌株的K-卡拉胶酶酶活力提高到602.30U/mL,是优化前的11.87倍。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水体中镉(Cd~(2+))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内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效果,以刺参幼参(体质量8.87 g±1.12 g)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6~18℃下,探讨水体中不同浓度Cd~(2+)(0.005、0.025、0.050、0.250、0.500 mg/L)胁迫下幼参体内MT含量随Cd~(2+)胁迫时间(0、12、36、60、84、108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d~(2+)胁迫时间的延长,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在36 h时各组织中MT含量最高或相对较高;Cd~(2+)胁迫36 h时,幼参体内MT含量依次为肠道呼吸树体壁,且Cd~(2+)胁迫后幼参各组织间M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下,Cd~(2+)浓度试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d~(2+)胁迫各时间点,幼参肠道和呼吸树中MT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呈显著"阶梯式"升高(P0.05),体壁中MT含量则随Cd~(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d~(2+)浓度为0.025、0.050 mg/L时,体壁中MT含量相差不大(P0.05),但均显著低于Cd~(2+)浓度最高组(0.500 mg/L)(P0.05)。研究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刺参组织合成金属硫蛋白,其中对肠道和呼吸树的诱导效果最明显,36 h即可达到较为显著的诱导效果,因此,刺参肠道和呼吸树组织中的MT含量可作为评价水体中重金属Cd~(2+)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连两个海区海带相关可培养细菌群落,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分别自登沙河湾和正明寺海带养殖区采集健康海带孢子体和海水,采用2216E涂布平板法,共分离出240株细菌,对所有菌株进行PCR和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120条海带相关序列归属为4个门、5个纲、8个目、15个科、19个属、42个种;120条海水序列属于4个门、6个纲、10个目、18个科、26个属,46个种。在门水平,海带相关和海水细菌群落均可分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门。在属水平,海带相关优势属为嗜冷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和Salinibacterium;海水相关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球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只从海带分离出的细菌属于微杆菌属、微小杆菌属、黄杆菌属、短小杆菌属、肠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和原小单孢菌属。Srensen指数表明,两个海区海带细菌群落有一定差异,不同海区海水及同一海区海带与海水细菌群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