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林业   420篇
农学   361篇
基础科学   463篇
  385篇
综合类   2171篇
农作物   256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1597篇
园艺   414篇
植物保护   16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蚀病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根本途径,抗病基因研究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基因TaWIR1b(Accession no.M94959.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新农19’的cDNA,获得了完整ORF,编码85个氨基酸残基,比对后发现与TaWIR1b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获得的TaWIR1b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定量引物,分析TaWIR1b在全蚀菌胁迫条件下不同互作模式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全蚀病菌后抗病小麦品种‘新农19’中TaWIR1b基因被诱导表达,接菌后3d达到峰值143.97,感病品种‘新麦19’中峰值出现在接菌后8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4.22倍,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对全蚀病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992.
为了选出陕北山旱地区有效防治马铃薯黄萎病拌种药剂在生产中应用,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甲霜双霉威、杜邦克露、甲霜.锰锌、多菌灵、农用链霉素等5种药剂进行马铃薯种子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农用链霉素进行马铃薯拌种对黄萎病的防治优于其他常规药剂,校正缺苗率0.4%、发病率2.19%、病情指数0.79,增产率达56.69%,防治黄萎病效果最好。其次杜邦克露+农用链霉对马铃薯种子拌种、甲霜.锰锌+农用链霉素对马铃薯种子拌种分别为校正缺苗率5.7%、2.4%、发病率4.6%、3.9%、病情指数1.8、1.51、增产率达47.24%、35.7%,防治黄萎病效果较好,增产效果明显。甲霜双霉威+农用链霉对马铃薯种子拌种没有明显增产作用,同时造成缺苗严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94.
肌注氟苯尼考在鸭疫里氏杆菌感染鸭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并比较肌注氟苯尼考在2周龄健康和鸭疫里氏杆菌感染鸭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40只鸭随机分为2组,各120只鸭,其中一组用鸭疫里氏杆菌腿部感染,分别以30 mg·kg~(-1)体重单剂量肌内注射氟苯尼考,采血点为给药前和给药后5、10、15、20、30、45 min和1、1.5、2、4、8、10、14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氟苯尼考的浓度,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223 n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其体积比为26和74,流速为1 m L·min-1,色谱柱为Agilent C18(4.6 mm×150 mm,5μm),进样量为20μL。药动学分析软件Win Nonlin 5.2.1以非房室模型拟合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药动学参数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氟苯尼考在健康鸭体内的峰浓度(Cmax)为(22.88±3.11)μg·m L-1,表观分布容积(Vd/F)为(2.39±0.81)L·kg~(-1),体清除率(ClB/F)为(0.64±0.11)L·h-1·kg~(-1),消除半衰期(t1/2β)为(2.57±0.51)h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7.28±7.87)μg·m L-1·h;氟苯尼考在感染鸭体内的峰浓度(Cmax)为(19.77±1.82)μg·m L-1,表观分布容积(Vd/F)为(2.44±0.46)L·kg~(-1),体清除率(ClB/F)为(0.63±0.08)L·h-1·kg~(-1),消除半衰期(t1/2β)为(2.74±0.54)h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8.11±6.62)μg·m L-1·h。统计分析氟苯尼考在健康鸭和感染鸭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除了Cmax差异显著(P0.05),其他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两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相比较,感染鸭体内的Cmax显著低于(P0.05)健康鸭体内的C_(max),其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氟苯尼考以30 mg·kg~(-1)体重肌内注射在健康和感染鸭体内具有吸收迅速,峰浓度高,体内分布广泛,消除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有关线粒体融合和分裂机制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线粒体是所有真核生物都不可或缺的双层膜细胞器,大多数细胞中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且通过不断地融合、分裂来维持动态平衡。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融合分别由Mfn1、Mfn2与多种形式的OPA1调控;DRP1介导外膜分裂,内膜的分裂可能是由S-OPA1和MTP18介导。多种客观因素通过影响融合或分裂的程度,进而影响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提高线粒体融合程度或降低线粒体分裂程度都将导致在细胞内形成个体大、数量少的线粒体;反之,将出现个体小、数量多的线粒体。可以据此特性间接检测某项影响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的因素,了解线粒体动态变化所涉及的蛋白,以及影响线粒体形态学的重要外部因素、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因此,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参与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相关蛋白及线粒体融合、分裂与疾病的发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6.
为分析山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利用RT-PCR方法对2014-2015年山西省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的阳性病料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4个S基因片段,并对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毒株进行比对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PEDV山西分离株的S基因与CV777 vaccine相比,在170~171 bp之间插入12个核苷酸,在401~402、454~455 bp之间均插入3个核苷酸,在461~468 bp之间缺失6个核苷酸。4株PEDV山西分离株S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8%和98.6%~99.7%,与2011-2015年中国流行毒株、CV777 vaccine、attenuated DR13、CV777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95.0%~98.5%、93.2%~93.6%、93.2%~93.7%、93.7%~94.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98.9%、91.9%~92.6%、92.1%~92.9%、92.9%~94.0%。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EDV S基因分为3个群,4株PEDV山西分离株属于第一群,与2010年以后国内流行毒株(除AH-M、SQ2014)的亲缘关系较近,与2010年以前中国流行毒株、2个日本株、7个韩国株、2个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提示山西省流行的PEDV发生较明显的变异,需研发新的疫苗来控制PEDV的暴发。  相似文献   
997.
生猪产业的生产要素是维系生猪产业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只有生产要素配置合理,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使生猪产业的生产效益最大化.近些年来,中国生猪产业出现前所未有的波动,甚至影响到人民生活,这与生产要素配置分布不均、 利用不合理密切相关.本文初步讨论了中国生猪产业生产要素的分布,并分析生产要素配置状况,为调整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夏天养猪,高温带来的"热应激"是不容忽视的悍敌,夏季持续高温造成的热应激通过改变猪的生理生化反应,使猪血液生化指标(激素、血糖、酶、矿物质等)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以及种猪的各项繁殖性能发生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999.
通过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丁香、红瑞木、油松和白蜡4种植物在6个有机碳菌剂施用水平下的生物量、肥料利用率及根系形态的变化,以此揭示有机碳菌剂对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并确定干旱区造林最佳的肥料施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施用范围内,4种植物根系和总生物量在不同肥料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4种植物总生物量增幅分别为22.41%~82.94%,42.22%~112.96%,10.60%~55.59%和9.46%~42.61%,最大值分别在T4(20g/株)、T3(15g/株)、T5(30g/株)和T5(30g/株)时出现。肥料利用率随有机碳菌剂施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4种植物分别降低了0.903,1.946,0.037,0.145kg/kg。有机碳菌剂对丁香和红瑞木的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叉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油松和白蜡的根系平均直径受肥料施用的影响较小,其余4项随着施用量的不同呈现显著差异。4种植物最大根长较对照增加41.29%~112.77%,最大根表面积增加34.73%~154.26%,最大平均直径增加3.85%~42.62%,最大根尖数增加47.41%~70.15%,最大分叉数增加22.93%~109.10%。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对有机碳菌剂的响应较乔木更为敏感,在高剂量有机碳菌剂施用条件下,乔木生长优于灌木;干旱区造林工作中,乔木的有机碳菌剂施用量应该稍大,如选用30g/株,而灌木的施用量不应超过20g/株。  相似文献   
1000.
作为杭城名人纪念馆之一的杭州苏东坡纪念馆,其景观设计以竹景为主,彰显了苏东坡的文人气质,可使游览者对竹是苏东坡性情的外在化表现产生共鸣。通过回顾苏东坡与竹相关的诗文、绘画、植竹造园,力证了苏东坡对竹的喜爱;通过分析纪念馆庭园竹子植物景观营造及馆内竹元素的巧妙应用,表明纪念馆内外的环境营造应与名人的气质相吻合,从而为今后的名人纪念馆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