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5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南极磷虾资源利用现状与中国的开发策略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由于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丰富,可捕量是世界现有渔业产量的1倍以上,因而参与南极磷虾资源开发是中国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困难较多,如远离港口、远离补给、远离市场、航行距离长等,加之捕捞技术和加工技术仍存在问题,与其他渔业相比,具有较大的成本压力.尽管如此,由于南极磷虾属于寒带海洋生物,具有其特殊的营养学特征,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的潜力较大,因此在进行南极磷虾开发的准备过程中,应以最终产品的设计为导向,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产品综合开发能力等以化解高成本的压力;从相关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的研究和捕捞技术改进为出发点,重视项目的经济技术和盈利前景分析.由于南极磷虾的商业开发是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因此在没有把握获得商业利润以前,应以技术准备为主,不宜盲目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进行商业化开发.建议以此作为制订中国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策略的主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32.
帆式张网扩张帆布与网具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帆式张网模型水池试验,研究了扩张帆布对帆式张网网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扩张帆布冲角表征值为161~174°时,网具阻力较小,网口垂直扩张和水平扩张较大,网具性能较好;随着冲角表征值的变大,网具性能有所下降。(2)帆式张网网口垂直扩张随扩张帆布高度增加而变高,随流速的加大而增高幅度有所减小。(3)抽取中间3块扩张帆布(5m×3),帆布扩张力明显不足;当流速小于20kn时,抽取中间1块比抽取最后第2块网具性能更好。(4)当流速从10~35kn时,经增加2根扩张帆布的撑杆后,网口垂直扩张略有增加,增加幅度为16%~22%;水平扩张随流速的增加扩张性能提高明显,增加幅度为25%~122%。  相似文献   
33.
陈雪忠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6,18(4):184-187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全球虾类产量呈上升趋势,产量从1989年的252.6万t增至1992年的291.3万t,主要系养殖虾收获增加所致。同期养殖虾产量从56.5万t增至73.1万t,稳定了国际市场虾类的供应,价格趋平稳,贸易日益兴旺。中国养殖虾产量从1992年的14.0万t骤降至1993年的5.0万t,使世界养殖虾产量在以往五年里首次出现减产,打破了国际市场的稳定性。1994年全球对虾养殖业  相似文献   
34.
我国发展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金枪鱼类因营养价值高而倍受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喜爱,又因为是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资源量相对稳定,所以成为远洋渔业国家争夺的目标。金枪鱼类包括13个种,隶属于4个属:金枪鱼属(Thunnus)、鲔属(Euthynnus)、鲣属(Katsuwonus)和舵鲣属(Auxis)。其中最有经济价值而且市场供应量大的有6种: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马苏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和肥壮金枪鱼(Thunnus obesus)。以金枪鱼类为捕捞对象的金枪鱼渔业作业方式有围网、延绳钓、曳绳钓、竿钓以及流网等,现在一般采用延绳钓和围网两种。金枪鱼围网的捕捞对象主要是鲣鱼和体型较小的黄鳍金枪鱼,主要用来制作金枪鱼罐头。  相似文献   
35.
东海区底拖网对小黄鱼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东海由于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小黄鱼资源量发生了严重的衰退。为更有效可持续利用小黄鱼资源,本试验就东海区底拖网菱形目50、55、60、65、70、75和80 mm网囊网目对小黄鱼进行选择性研究,采用套网法对不同尺寸的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当网囊为50和55 mm时产生较高逃逸率,但仍捕获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随着网目由小变大,囊网捕获小黄鱼的平均体长、体重也逐渐变大;(3)拖网时间加长,由于网囊中渔获积累产生的堵塞效应,严重影响非目标鱼类的逃逸率;(4)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0.5)与不同网目尺寸拟合的直线:L0.5=2.625M-30.7(R2=0.915)。结合现行可捕标准以及渔业生产,建议拖网网目尺寸至少为60 mm。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秋季采用套网法对东海区桁杆拖虾网的选择性试验,对桁杆拖虾网的3种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30mm、35mm和50mm时,哈氏仿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7.15mm、54.98mm和78.48mm;斑节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57.07mm、64.65mm和87.06mm;总体虾类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56.08mm、65.76mm和83.80mm。虾类网囊网目内径(Me)与50%选择体长(L0.5)之间的关系:哈氏仿对虾:L0.5=1.5665Me+0.1527,R2=1;斑节对虾:L0.5=1.4982Me+12.161,R2=1;总体虾类:L0.5=1.3392Me+17.306,R2=0.9856。  相似文献   
37.
网箱养殖大黄鱼水下声音与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带宽20 Hz~24 k Hz)分别记录了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和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下声音和行为反应,并对声音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声压级(SPL,d B:re 1μPa)计算。结果显示:(1)网箱周围水下声音主要为,自然环境噪声(风、波浪,500 Hz~24 k Hz)、大黄鱼生物噪声(惊扰发声主峰值630 Hz、摄食发声主峰值800 Hz、游泳噪声50~400 Hz、摄食噪声20~2 200 Hz)和人为噪声(船舶噪声50~500 Hz);(2)船舶噪声SPL(约87.68 d B)低于部分石首鱼科听觉阈值(94.9~99.6 d B:re 1μPa),不影响大黄鱼声通讯和摄食行为;(3)网箱内生物噪声声压级强度:惊扰状态摄食状态背景噪声。结果表明,大黄鱼生物噪声频率主峰值和声压级强度与行为反应有关,即行为反应程度越激烈,频率主峰值越低,声压级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38.
鱼类营养级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营养级是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的核心概念,最早用于反映食物网中生命体的位置.近年来,营养级广泛应用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研究中.作者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经验,分析了国内外营养级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显示,营养级耦合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海洋生态学研究中优势明显.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养级概念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但新方法、新技术(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产生可能为解决此问题带来帮助.在传统营养级研究基础上,近年来群落平均营养级概念的提出,扩充了营养级概念的内涵.群落平均营养级不仅可以揭示系统或群落的营养格局和结构组成特征,也能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和外界干扰程度,应作为群落营养动力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营养级的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是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内容,是揭示系统动态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此外,将群落大小结构和营养级相关联的新思路有效避免了营养级划分过程的局限性,是营养动力学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9.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的南极大磷虾粉,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如下:(1)添加4.0%南极大磷虾粉试验组的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转化效率(PER)最大(P0.05),饲料系数(FCR)最低;(2)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0%组的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6.0%组,2.0%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差异;4.0%组的幼鱼肌肉的粗脂肪含量也是4组中最高的,但6.0%添加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3)添加南极大磷虾粉组肌肉中所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高于对照组。综合表明,添加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都有一定的影响,能改善其生长性能和提高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40.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