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80:20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已经在我国开展了较为广泛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0:20技术适用于我国广大地区多种鱼类的养殖。应用80:20生态养殖技术,与我国的常规养殖模式相比,鱼类生长状况较好,饲料转化系数较低,可以取得更佳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应用80:20技术的养殖水体更加有利于鱼类的健康,基本可避免鱼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22.
23.
24.
黑鱼又名乌鳢,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现已成为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1~10亩为宜,水深1.5~2米,塘埂高出水面40~50厘米,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厘米以上的围栏,水源要充足,水  相似文献   
25.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1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节有红色水锈、不能正常蜕壳或蜕亮后不久便死;临死前活动呆滞,附肢僵硬并不停地痉挛(这是“颤抖病”这一俗称的由来),易并发黑鳃病和聚缩虫病。解剖病蟹可见肠道水肿、肌肉萎缩、肝脏糜烂等症状。有关单位初步研究表明:“颤抖病”的病原为病毒。发病时间及特征:7、8、9三个月是“颤抖病”的发病高峰期,高温季节该病表现为…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随着我国草鱼加工业的不断发展,草鱼需求量日趋增加,市场行情不断攀升,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过去常规养殖草鱼都是以混养为  相似文献   
27.
1 基本情况和主要技术1.1 引种 长江天然野生苗种采集地位于安徽省枞阳县新开镇江段,1998年5~6月四次共采集天然野生苗650万尾,用“三筛一挤”法获苗450万尾。2001年5~6月份,四次采集夏花共65万尾,用“三筛一挤”法获仔苗515万尾。培育夏花173万尾,筛选6万尾优质夏花放入池塘中培育出一龄鱼种5.4万尾,筛选大规格鱼种2.75万尾放入1500亩夹江培育后备亲鱼。1.2 原种四大家鱼后备亲鱼选育方法 技术路线:以长江天然野生鱼苗为种源,利用鱼池选育出大  相似文献   
28.
开展美洲鲥鱼苗种的运输试验和操作,摸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苗种运输技术,包括鱼苗选择、鱼苗捕捞、鱼苗运输、苗种放养、苗种培育等,使鲥鱼苗种运输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9.
<正>青虾"太湖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于201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的淡水虾类新品种(GS-01-009-2017)。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抗病力强等优势,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有效地解决了青虾种质退化问题。苗种是水产养殖的基础,项目组于2014-2018年在南京、苏州、常州等地开展苗种扩大生产和中试试验,在专题试验、分析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135"育苗技术管理模式,即1个基本点、3个环节、5项措施。  相似文献   
3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长江和太湖2个地区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6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6个引物对2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44个位点.青虾长江和太湖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63.64 0A,Shannon's指数分别为0.348 0、0.346 5.Shannon's指数估算和AMOVA分析均显示日本沼虾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日本沼虾UPGMA系统树表明:两个地区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日本沼虾江苏长江和太湖两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