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9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奥利亚罗非鱼3种C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RT-PCR和RACE法获得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三种C型溶菌酶基因C-1,-2和C-3的全长cDNA.3个基因的cDNA分别为581 bp、662 bp和695 bp,各编码143、156和143个氨基酸(GenBank accession No:EU913095,EU913094和EU836689),相互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3.9%~67.8%之间.3个基因均具有与其它物种C型溶菌酶相同的8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和2个活性位点Glu~(35)和Asp~(52),可认为它们均为C型溶菌酶基因.在系统进化树中这3个基因首先与同属高等真骨鱼类的聚类,最后再与低等真骨鱼类的聚类,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鱼类分类地位相吻合,显示真骨鱼类C型溶菌酶的进化速度与物种的进化速度基本一致.蛋白分析软件分析显示这3个基因均具有C型溶菌酶的典型结构、相似的蛋白二、三级结构,推测应具有与C型溶菌酶相似的生理功能.但3个基因氨基酸序列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C-1的等电点较低且碱性氨基酸较少,因此3种溶菌酶可能具有生理功能上的差异与分工.  相似文献   
42.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普光气田的沉积古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小层单元内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模式。研究表明,普光地区主体带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和斜坡一盆地3大类沉积体系,其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3个相带,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相带,斜坡一盆地沉积体系为台地前缘斜坡相、陆棚相和盆地相3个相带。二叠统长兴组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组合相沉积,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则发育台地边缘滩相沉积。  相似文献   
43.
大口黑鲈hepcidin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菌肽hepcidin cDN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通过SacI酶切线性化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hepcidin,电转化毕赤酵母P.pastoris GS115,PCR扩增筛选,甲醇诱导表达等进行了hepcidin真核表达工程菌株的构建及诱导表达。结果显示:hepcidin cDNA成功插入表达载体pPICZαA,并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中;经甲醇诱导,RT-PCR检测显示hepcidin cDNA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转录。  相似文献   
44.
创造限制酶切位点PCR法是应用引物错配技术结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而配合成一个酶切位点,使SNP可用于PCR—RFLP分析的一种方法。应用CRS—PCR技术检测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IGF—I基因内含子1上SNPG208A的多态性,并详述了CRS—PCR错配引物的设计方法,CRS—PCR引物设计和应用的注意事项,以促进CRS—PCR单核苷酸多态检测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利用PCR技术克隆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β-actin基因。所克隆的β-aetin基因片段为1464bp,包含长为1374bp的启动调控区和90bp的部分开放阅读框。启动调控区包括105bp的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第一个外显子和第一个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对转录起重要作用的CAAT Box、TATA Box、CArG Box等元件。将唐鱼β-actin启动调控区克隆到红色荧光表达载体pDsRed2-1上,并显微注射到唐鱼受精卵中,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表达。结果表明,RFP在转基因唐鱼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最高可达51.8%,且RFP的表达水平较高。PCR检测转基因唐鱼的部分器官组织,在被检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外源RFP基因;而RT-PCR以及Southern blot验证显示RFP mRNA的表达有所不同;Southern blot检测肌肉组织基因组DNA,可见比阳性载体大的杂交条带。说明所检测的组织中已发生外源基因RFP的整合,但有些组织存在表达水平较低或者不表达的现象。本实验分离到的β-ac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有效的驱动功能,可启动外源基因在唐鱼体内的高效表达,从而为下一步进行功能基因的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全菌及超声破碎后的上清微球疫苗。显微镜观察显示随着 PLGA 质量浓度、PVA(聚乙烯醇)质量浓度和外水相体积的增加,上清微球平均粒径均随之增大。最终确定上清微球制备条件为 PLGA 质量浓度25 mg·mL -1、PVA 质量浓度1 mg·mL -1、外水相体积20 mL。全菌微球制备条件与上述的相比,仅 PVA 质量浓度调整为2 mg·mL -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全菌和上清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9.4μm 和3.9μm,微球均呈球形。BCA(二喹啉甲酸)法分析显示包封率分别为68.07%和63.49%;载药量分别为5.49×108个·mg -1和3.58%;28 d 体外累积释放量分别为64.2%和82.8%。  相似文献   
47.
Ngr1(nogo-66 receptor)是在哺乳类上发现的一种神经元受体,可调节轴突的可塑性并抑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再生,最新研究还发现它是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reovirus)的神经受体。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可引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出血病导致高死亡率,开展GCRV受体相关研究可有助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该研究在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PSF)中克隆到草鱼ngr1 c DNA序列(下文简称为gcngr1),发现其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神经受体基因Ngr1有相似的结构序列;采用q 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PSF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受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感染后gcngr1 m 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与病毒的增殖趋势基本一致;病毒经病毒抗体孵育后再感染PSF细胞,细胞中病毒的增殖水平下降,gcngr1m RNA的表达量也显著下降。该研究结果提示gcngr1与病毒的感染相关,为进一步分析gcngr1是否为GCRV神经元受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大口黑鲈MyoD基因结构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步移技术从大口黑鲈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MyoD基因及其5’调控区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3797bp,其中5’调控区长1077bp,MyoD基因转录区由3个外显子(分别为591bp、81bp和78bp)和2个内含子(分别为1077bp和486bp)组成。5’调控区含有与肌肉特异性基因转录密切相关的转录调控元件E box、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肌肉特异性金属硫蛋白结合位点(MTBF)及一些转录反应调控元件(TATA box 、OCAAT box、OCT1、PRE、AP4、Pit1)。运用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进行大口黑鲈MyoD基因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MyoD基因序列中存在7个突变点,均位于内含子上。养殖群体中这7个突变点分析结果显示突变比例范围在0.042~0.353之间。本研究结果为SNPs位点与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关联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1-4广东鲂龄鱼随着年龄的增长,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而水分含量却下降。2-4龄鱼的脂肪含量相近而比1龄鱼减少较多。总糖与灰分含量的变幅不大,且无一定规律。同年龄的夏季鱼肌肉各项营养成分除水分外,均比冬季鱼高。雄与雌鱼、野生与塘养鱼的鱼肉营养成分差别不大。广东鲂鱼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长春鳊。  相似文献   
50.
祁宝 《水利渔业》2001,21(3):26-26
卷口鱼 (Ptychidiojordani)俗名嘉鱼、老鼠鱼 ,其肉质细嫩 ,味鲜美甘香 ,经济价值高 ,古今驰名 ,是珠江水系特有的四大名贵河鲜之一 ,近年来有些渔农尝试将野生卷口鱼引入池塘或网箱养殖 ,但成活率往往很低。本课题组近两年来开展了野生卷口鱼的人工驯养工作 ,初步掌握了卷口鱼驯养的主要技术关键 ,明显地提高了养殖成活率 ,现扼要总结如下。1 鱼苗挑选卷口鱼为底层穴居性鱼类 ,栖息于江河底层的岩石洞隙之中 ,不易捕捉。渔民通常采用刺网捕捞 ,鱼被网卡住时间过长或极力的挣扎都易造成体表甚至内脏器官的受伤 ,往往内脏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