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环境中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选取和研究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污染物肝脏解毒作用的关键酶,多功能氧化酶(CYP1A1)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常被用来作为多种污染物监测的生物标志物。比较了3个湖泊(巢湖、洪泽湖和鄱阳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的CYP1A1和GST的活性,并对其进行功效分析。结果显示,3个湖泊中黄颡鱼体内CYP1A1和GST之间呈现反相关关系;洪泽湖黄颡鱼体内CYP1A1值明显小于其他两个湖,而洪泽湖黄颡鱼体内GST值明显大于巢湖,与鄱阳湖相比差  相似文献   
22.
不同规格日本沼虾饲料蛋白最适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饲料原料配制成不同蛋白水平的生产性饲料,研究不同规格的日本沼虾饲料中的最适蛋白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幼虾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8.9%~40.3%;中虾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8.71%~40.3%;成虾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6.2%~39.15%。为确定该虾的配合饲料营养标准和实用饲料配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正>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洲,为典型肉食性淡水鱼类,现已被引入世界各地养殖。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加州鲈,并于1983年实现人工繁殖。同年,广东省从台湾引入加州鲈,1985年首次在大陆实现人工繁殖。经过多年的发展,加州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苏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引入加州鲈进行养殖,90年代末,南京市规模化加州鲈养殖产业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24.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每天以20mg/kg和40mg/kg剂量的恩诺沙星药饵投喂斑点叉尾鮰,周期为5d,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分别在给药期间第3天和第4天,达峰时的药物含量分别为12.24、15.97mg/kg。低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25e-0.136 t、C=0.31e-0.082 t和C=0.23e-1.37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10、8.43和5.06d。高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70e-0.173 t、C=0.50e-0.096 t和C=1.08e-0.182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00、7.22和3.81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在用药138d时,低剂量组鱼体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为0.013mg/kg;高剂量组为0.019mg/kg。药物在斑点叉尾鮰各组织中的消除顺序依次为血液肝脏肌肉。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发酵饲料进行了合理饲喂,并确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的影响。实验设置3组:持续投喂组(A)(即在膨化饲料中持续添加发酵饲料),间隔投喂组即向膨化饲料中按周间隔添加发酵饲料(B),对照组仅投喂膨化饲料(C)。实验共持续6个月。实验结束后,对斑点叉尾鮰进行称重,并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和基于液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组成以及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间隔投喂组斑点叉尾鮰终末体重(FBW)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持续投喂组(P<0.05)。间隔投喂组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持续投喂组群落丰富度最低(P>0.05)。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异常球菌门(Deinococcota)是优势细菌门。优势肠道菌属包括未命名的叶绿体科中的一个属(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持续投喂组主要通过N-乙酰-D-半乳糖胺显著上调影响肠道菌群半乳糖和磷酸转移酶系统代谢通路(P<0.05),进而影响鱼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而间隔投喂组差异代谢产物L-丝氨酸和L-苯丙氨酸显著上调(P<0.05),影响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硫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继而影响斑点叉尾鮰能量吸收、抗炎症和免疫等能力。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发酵饲料投喂方式的探索和健康绿色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校辉 《水产养殖》2009,30(9):17-18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昂弓、昂刺、黄姑子等,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是常见的底栖性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黄颡鱼的人工繁育及成鱼养殖,经过近10年的攻关、研究,目前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笔者自2000年开始进行黄颡鱼的苗种繁育和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根据研究、推广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为进一步优化沿海滩涂低盐水体条件下大型池塘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模式,在江苏盐城东台、大丰、射阳、连云港等地分别设置4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选取2口池塘开展了养殖试验.采取低密度(9000~15000尾/hm2)放养大规格(0.25~0.30 kg)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方式,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质膨化颗粒饲料,并做好养殖病害...  相似文献   
28.
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 刺少肉多,非常适合加工为鱼糜产品。为了评价不同家系斑点叉尾鮰鱼糜的加工特性,选取“江丰1号”鮰鱼的4个家系 (DZ1-1、KB4-1、K2-1、46-1) 鱼背肌肉为研究对象,经漂洗、斩拌、脱水、精滤等工艺制备成鱼糜,再通过二段式加热制成热诱导鱼糜凝胶。通过测定鱼糜蛋白的热稳定性以及鱼糜凝胶的白度、质构特性、持水性和凝胶强度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家系鮰鱼鱼糜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DZ1-1家系鱼糜肌原纤维蛋白与其他家系相比热稳定性较高,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相对含量较高,从而影响了热诱导鱼糜凝胶品质。各家系制备的热诱导鱼糜凝胶在白度上无显著性差异,持水性均大于80%。DZ1-1家系的凝胶强度为2.7×102 g∙cm,优于其他家系,而硬度、弹性和胶黏性与KB4-1家系无差异,但显著优于其他2个家系。综上,DZ1-1家系较适合作为鱼糜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29.
黄颡鱼精子低温保存方法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子活力为标准,通过对4种保存液下黄颡鱼精子保存效果对比,筛选出保存效果较佳的基础保存液,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温度(0 ℃和4 ℃)、不同青霉素浓度和添加抗冻剂与否的条件下保存液保存效果做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渔用任氏液保存效果较佳,提高青霉素浓度(通常为0.5×104 ~1.0×104 IU /ml,使用2.0×104 IU /ml),添加抗冻剂(6%DMSO),在添加抗冻剂条件下降低温度(由4 ℃降为 0 ℃)均可明显提高保存效果,在最优条件(0 ℃、2.0×104 IU青霉素/ml、6%DMSO)下,12 d内能保持80%的精子活性.人工授精试验证明了经保存的精子能正常用于人工繁殖,且授精效果与新鲜精液精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0.
鱼类的复合感染在自然界中是时常发生的。复合感染是指同时被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感染宿主的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病症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在很多研究中,复合感染常常被忽略,或者是解释为偶然发生的感染,这影响了复合感染的确诊和治疗的延误。该篇综述重点讨论由多种病原体引发的复合感染。在复合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相互作用,会对另外的病原体的感染起到协同或者是抑制作用。鱼类生活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感染的病原也是多样的,包括一些寄生虫,细菌,真菌以及病毒。因此,准确地找到发病原因,以及复合感染的发病过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