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36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46篇
  62篇
综合类   349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对一种新的白蜡虫寄生蜂--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Apr、wAprB和wAprB,长度分别为620、566和463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ApA、wAprB与w...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从地形和社会经济两个因素出发探讨广东省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差异及成因,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1992-2015年间广东省土地覆被数据,使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量化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差异。[结果] 广东省土地覆被变化以2000年为节点可分为前期(1992-2000年)和后期(2000-2015年)两个阶段。前期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建筑用地面积增速缓慢;后期耕地面积减小,建筑用地面积扩张迅速。地形因素造成土地覆被变化存在空间差异性。在高程低,坡度缓的区域土地覆被变化主要是耕地转化为建筑用地,而在坡度中等区域主要是林地转为耕地。社会经济因素造成土地覆被变化呈现较明显时间差异性,多种因子驱动广东省土地覆被发生变化。但对于不同的土地覆被类型,驱动因子前后期的关联度大小不同,土地覆被发生变化是多种因子驱动叠加的结果。[结论] 地形因素会造成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差异,而社会经济因素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83.
为探索Fe3 与赤潮发生的关系,采用模拟生长方法研究了Fe3 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生长的影响。Fe3 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低于0.01μmol·L-1会抑制该藻的生长,在0.01 ̄0.05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Fe3 浓度成正比关系;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Fe=0.2728,Ks-Fe=0.0169μmol·L-1。EDTA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EDTA对于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浓度是0.013μmol·L-1,EDTA浓度小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EDTA浓度大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EDTA浓度成正比关系(μ-EDTA=2.0742x-0.0114,r2=0.9248),浓度为0.13μmol·L-1时藻的生长速率接近最大值,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EDTA=0.3114,Ks-EDTA=0.1160μmol·L-1。探讨了不同Fe3 /EDTA比值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Fe3 /EDTA比值为0.2时藻细胞生长速率达到最大,表明比值为0.2时最适合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因此,赤潮异弯藻适合在Fe3 、EDTA浓度分别大于0.05、0.13μmol·L-1、Fe3 /EDTA=0.2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上海地区危害月季的豆毒蛾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室内条件下该虫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6789.35mm2,总取食量11张.室温在24℃时,完成一世代需要67.42d.其中卵期6d,幼虫期47.5d,预蛹期为1d,蛹期为9.25d和成虫(产卵前期)3.67d.雌雄成虫性比为1∶1.29.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89.5%.越冬幼虫过冷却点-5.25至-6.78℃,结冰温度为-3.57至-4.65℃.通过室内药剂防治实验,得出6种药剂之中的4种药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5.
关于网络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波及到教育领域的必然产物 ,是庞大的教育需求和传统的教育供给不足矛盾发展的结果 ,更是信息时代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目标使然。它预示着教育理论、模式、观念甚至是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变革 ,将为人们开辟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文对网络课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1 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技术运用到课程建设中来 ,使网络课程具备网络技术的…  相似文献   
86.
有机磷农药氯过氧化物酶反应活性的定量构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过氧化物酶(CPO)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过氧化物酶,能催化一系列底物的氧化。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HF/6—31G(d)水平下计算了7种含S=P键的有机磷农药的多个量子化学参数,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CPO对有机磷农药反应活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CPO对有机磷农药的反应活性与所考查的量子化学参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以对数关系建模得到了相关系数为0.910的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强的预测能力。模型辅助分析表明。农药分子的S=P键中S原子电荷的大小对氧化活性的影响最大,P原子电荷大小的影响次之,分子偶极矩对氧化活性也有一定影响:农药分子中S原子带负电荷越多,P原子所带正电荷越多,分子极性越小,该农药就越容易被CPO催化氧化。最后运用所得模型预测了2种有机磷农药的CPO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87.
吕善勇  陈晓 《世界农业》1991,(11):48-49
生物固氮是一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生物固氮的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固氮酶结构、固氮基因研究及高效固氮菌的培育 搞清生物固氮酶的结构和模仿生物固氮的过程,对生物固氮研究的突破有着重要意义。最近美国科学家在对固氮酶的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X光晶体学手段,已基本揭示出固氮酶内一种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对另外一种蛋白质的结构分析也已接近完成。固氮酶实际上是由两种不同蛋白质组成的二聚物,两种蛋白质中较小的一种为铁蛋白,另一种为铁——钼蛋白。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道格等人最近完成了对铁蛋白结构的分析,分辨率达3.0埃。他们的分析表明,铁蛋白的结构极不寻常,它看上去就  相似文献   
88.
蝴蝶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近年来蝴蝶滞育虫态、光敏感时期、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滞育的影响、滞育期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滞育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目前蝴蝶滞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界环境对滞育的影响上,在生理生化和内分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神经内分泌调控、分子机制和滞育应用研究,将成为今后蝴蝶滞育研究的热点;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蝴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充足稳定的实验蝴蝶难以获得,是目前研究蝴蝶滞育的一个难点。蝴蝶养殖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蝴蝶滞育研究。参63  相似文献   
89.
探讨了3种常用的有机磷农药胚胎期暴露对新生鼠脑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母鼠妊娠期7.5~11.5 d时,连续5 d每天分别经皮下注射2 mg/kg bw的二嗪磷(diazinon)、2 mg/kg bw的毒死蜱(chlorpyrifos)及50 mg/kg bw乙酰甲胺磷(acephate),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大脑皮层S1区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及比率,以及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的数量及体积密度。结果表明,二嗪磷与毒死蜱处理分别使得大脑皮层S1区胶质细胞数减少了14.29%和21.43%;毒死蜱处理导致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比率下降了24.19%;二嗪磷与毒死蜱处理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量分别下降了9.30%与20.93%,毒死蜱处理后锥体细胞体积密度下降了27.05%;二嗪磷与毒死蜱处理后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量分别下降了22.22%和19.44%,锥体细胞体积密度分别下降了23.54%和18.98%;而乙酰甲胺磷对新生鼠大脑皮层与海马细胞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我市5个食用菌种植基地现场调研,分析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其发展过程中面临及存在的问题1品种单一,与市场多样化不相适应;2企业周转资金困难,发展受制约;3技术力量薄弱,装备水平低下;4我市的食用菌认证工作发展的还比较滞后;5生产企业实力不足,起不到带头作用,经过反复分析思考后,最后提出我市食用菌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