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高体鰤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高体(Serioladumerili)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在水温22~27℃范围内,受精卵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缩短。水温23℃,经过35h10min,仔鱼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为2.92~3.12mm;孵化后3天仔鱼开口,全长为3.88~3.98mm;孵化后23天,稚鱼全长为1.00~1.30mm,鳞片开始形成,鳍棘、鳍条均已分化形成;孵化后32天,全长为2.05~2.56mm,幼鱼发育完全,体形和成鱼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2.
高体Shi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高体Shi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在水温22-27℃范围内,受精卵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缩短。水温23℃,经过35h10min,仔鱼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为2.92-31.2mm,孵化后3天仔鱼开口,全长为3.88-3.98mm,孵化事23天,稚鱼全长为1.00-1.30mm,鳞片开始形成,鳍棘,鳍条均已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33.
福建海区人工养殖的高体于5~7月繁殖,盛期为5月中旬~6月中旬。成熟亲鱼注射HCG就可产卵,产卵率20%~90%,受精率70%~89.8%,孵化率61.9%~82%。水温22~28℃、盐度32~35有利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苗种培育期间加强了水质管理、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和病害防治等工作,培育出平均叉长为33.5mm的幼鱼22.4万尾,确立一套较完善的育苗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4.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分离色素突变体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野生选育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母本,诱变选育全棕红的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从杂交子代大量叶片中,筛选出1株褐黄色素突变体、1株翠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和1株褐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通过酶法分离突变体的营养细胞,单性生殖获得丝状体;分别使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然后单株培养和筛选获得褐黄、翠绿和褐绿色子代叶状体。实验进行50 d。结果:(1)褐黄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低;孢子囊枝的细胞较小,且大量形成时间比亲本晚15 d;幼苗培养初期日平均生长量仅为(1.22±0.28)cm,当叶片长到60 cm左右时生长优势逐步凸显,日平均生长量可达(7.50±1.18)cm;(2)翠绿色丝状体容易成熟,发育方式特殊,营养藻丝不经过藻丝加粗阶段,直接由球形细胞发育成孢子囊枝和壳孢子囊;翠绿色叶状体藻红蛋白含量低,仅有(5.513 0±1.049 6)mg/g(干品);叶状体生长快速,60 cm长的藻体日平均生长量高达(11.95±2.33)cm;(3)褐绿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这3种色素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均较低;藻丝细胞短且细,叶状体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35.
坛紫菜诱变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昌生  徐燕  谢潮添 《水产学报》2008,32(3):327-334
近十几年来,坛紫菜品种退化、产量降低、质量下降,本实验通过诱变处理,筛选和培育优质高产的坛紫菜新品系.坛紫菜野生丝状体经一定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子代叶状体发生了变异,经大量培养后筛选出紫色突变体(3号Ⅰ)和经济性状优良的个体(7号Ⅰ和7号Ⅱ),通过体细胞酶解和单克隆技术快速获得诱变选育纯系,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1]7号Ⅰ:叶片宽[(2.99±0.61)cm]、生长快(30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6.51cm,比对照组快55.3%)、耐高温(29℃正常生长,比对照组高2℃以上)、总藻胆蛋白含量高(104.86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0%);[2]7号Ⅱ:藻体窄、生长快(30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4.26cm,比对照组快58.7%)、叶片薄(藻体中部厚度仅为22.5~27.5μm,比对照组薄29.6%)、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104.24 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4%);[3]3号Ⅰ:藻体紫色,叶片薄,藻体中部厚25.0~32.5μm;[4]7号Ⅰ和7号Ⅱ在生产上应用,产量分别达309.6kg·666.6m-2和291.5kg·666.6m-2,比对照组高37%和29%.  相似文献   
36.
太平洋牡蛎比其它种类容易移殖,产值又很高,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养殖,英国、法国、德国、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把它作为主要养殖对象,尤其是太平洋西北部和东北部沿岸,如日本、朝鲜、加拿大和美国,养殖更多,年产量达38.55万吨。  相似文献   
37.
福建省潮间带海藻的研究Ⅰ—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8.
高体鰤胚胎、早期仔鱼发育与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高体受精卵和早期仔色发育与盐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在不同盐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沉浮性,在盐度为30%。以下的海水,呈沉性;在32‰以上的海水,呈浮性;受精卵孵化的适盐范围为30-40‰,最适为32-35‰;仔鱼在不同盐度海水中的分布状态是:盐度低于30‰时,主要分布于中下层,活力差;盐度高于32‰时,主要分布中上层,活力好;在不同盐度和无投饵状态下,仔鱼生存指数SAI大小为:盐度25-40‰,SAI为10.20-18.80,其中在32-35‰时,SAI值最大(18.30-18.80)。从不同盐度下仔鱼的分布状态及仔鱼的生存指数综合分析,高体仔鱼培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2-35‰。  相似文献   
39.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1,25(4):330-335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孵出后1-2h就开始摄食、其适宜的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叶状幼体Ⅱ、Ⅲ、Ⅳ期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的变态率分别为80%、40%和32.5%。卤虫幼虫体和贻贝卵巢混合投喂,可提高叶状幼体的存活率。叶状幼体对不同饵料具有选择性,昼夜均可摄食,没有明显的摄食节律性。光照和黑暗对叶状幼体的摄食和存活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卤虫无节幼体下,叶状幼体5-9min就可饱食,然后经过45-90min消化完毕;初孵叶状幼体对不同大小的卤虫无节幼体(349.5-604.9μm)的摄食没有明显差异,本试验可为开展中国龙虾的人工育苗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40.
光照对礁膜合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昌生 《水产学报》1996,20(1):30-35
礁膜配子接合及合子的附着以10-12h的黑暗处理为宜。光强对合子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合子早期生长快,适宜光强为3000-5000lx,合子后期生长减慢,开始转化形成游孢子囊,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和缩短光照时间有利于游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孢子的放散。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礁膜人工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