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了解我院病历复印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总结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我院复印病历患者1 200例,调查其复印病历过程中的需求及常见问题,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历复印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包括:复印办理流程不熟悉685例(57.08%)、证件资料不齐全523例(43.58%)、患者等待时间过长526例(43.00%)及复印收费126例(10.50%)等。结论通过了解复印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复印病案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以育成的‘云岭’系列水稻雌性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水稻56K SNP芯片,构建水稻雌性核不育系SNP分子指纹数据库,同时检测分析其抗逆相关差异位点。结果表明,56K水稻SNP芯片共筛选出32 727个标记位点,并利用12 475个多态性SNP位点的物理位置构建了分子指纹图谱。籼粳组分分析发现10个雌性核不育系的粳型组分比例均大于籼型组分比例,‘云岭301FS’~‘云岭305FS’的籼型组分明显小于‘云岭306FS’~‘云岭310FS’,且籼粳位点差异明显。水稻雌性核不育系的抗逆相关基因主要有8种类型,共有41个基因,包含160个位点,表明供试的水稻雌性核不育系拥有良好的抵抗相应逆境的分子基础。通过比对参考基因组,发现一些基因的CDS区碱基发生不同程度的转换、颠换,其中有6个位点的改变导致了同义突变,13个位点的改变导致了错义突变,这可能导致多肽链原有功能的改变,最终影响水稻抵抗逆境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将为雌性核不育系的分子鉴定及其优良抗逆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时代农业经营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以横县地域为例,对横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横县加快建设农业特色县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归纳,结合实际情况陈列成效与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借由实际案例,通过呈现鲜明的地域农业经营发展过程,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荸荠开花习性和人工辅助授粉结实特性,为荸荠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蹄2号荸荠为材料,观察荸荠茎及花序生长情况,了解荸荠开花规律和雌雄蕊生长情况,并通过显微观察人工辅助授粉和自然授粉部位,对比荸荠在人工辅助授粉和自然授粉后的结子情况。【结果】同一花茎的花序雌、雄蕊分别在花茎约长37.00和46.90 cm时达到盛期,两者平均高度差为9.84 cm,时间差为28.5 h;上午9:00~11:00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最佳时段,授粉雌蕊约7.0 h后迅速萎蔫;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结子率明显高于自然授粉的结子率,人工辅助授粉的结子率为43.0%,自然授粉的结子率仅为15.5%。【结论】人工辅助授粉可大幅度提高荸荠结子率,且荸荠两性花的特性和雌、雄蕊生长及盛期均存在时间差,是荸荠开展人工辅助授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6.
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调查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产量4个构成因素中,再生稻头季以每穗粒数的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每平方米穗数;再生季则以每平方米穗数的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每穗粒数。再生稻要获得高产,头季应主攻大穗,而再生季则应培育多穗,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47.
分析集美区近年来红火蚁发生危害状况,并针对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8.
滇优34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新选育的滇Ⅰ型优质不育系滇粳优1号A与恢复系南34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耐寒性强、适应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9.
CMS/Rf测交F1结实率与花粉可育率检测表明,Ansanbyeo和南34对三种不同细胞质来源的粳稻不育系(CMS-DT1,CMS-BT和CMS-HL)都有较强的恢复力。根据已公布的水稻基因组序列,在水稻恢复基因定位区段内设计引物,确定出一对与两个滇型CMS的恢复系Ansanbyeo和南34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引物M43804和M43558,首次克隆了滇型恢复基因Rf-D1(t),编码16个PPR蛋白。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与BT型恢复基因Rf-1相似度达99%,两个恢复基因之间在ORF区仅存在一个碱基差异,即Rf-D1(t)第1149bp位的A变成Rf-1的C,并产生一个氨基酸的改编即K(赖氨酸)变成N(天冬酰胺)。该差异处于一个PPR结构域中,暗示该氨基酸是恢复基因的关键位点之一,它的改变可能影响对水稻CMS育性恢复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50.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低温热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污泥低温热解技术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了热解产物的经济性,总结了污泥低温热解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