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统一饲养条件下新疆褐牛的脖肉、上脑、外脊、里脊等13个部位分别对其进行理化指标(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及肉色)、营养品质(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及不同理化指标对大理石花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p H值外,综合各部位理化指标、营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里脊、板腱肉质好,而辣椒条较差;大理石花纹对蒸煮损失、蛋白质含量、脂肪覆盖等级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pH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色、剪切力、BPI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生产性能.[方法]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模型对977头初生至12月龄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体重生长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3种生长曲线模型对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均能较好的拟合(R2>0.99),但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采取Logistic模型对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进行体重生长曲线的拟合和分析是可行的,该曲线可为新疆褐牛乳用新品系标准化饲养及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34.
35.
试验选择新疆褐牛30头,育肥4个月后进行屠宰,分析新疆褐牛综合生产性能,为新疆褐牛生产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期育肥后的新疆褐牛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屠宰率55.42%,肉骨比4.47∶1,高档肉占净肉重的17.24%,优质肉占净肉重的27.76%,并对胴体产肉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以体尺测定指标、屠宰测定指标预测新疆褐牛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线的性回归方程.发现眼肌面积与高档肉产量、高档肉比例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新疆褐牛胴体产肉量评定的参考指标,但仅适合在比较重量不同的胴体间使用,对相同重量的胴体,眼肌面积不能作为胴体产肉量评定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6.
新疆褐牛种群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新疆褐牛主产区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新疆褐牛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为品种的选育提高、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照地、县、乡分划成调查小区,每个小区涵盖所有住户,做到不重不漏,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纯种新疆褐牛为17.068万头,各类新疆褐牛改良牛存栏已达到150万余头,其中伊犁河谷存栏约90万头,塔城地区存栏约36万头,其它地区新疆褐牛存栏约20余万头。[结论]成年新疆褐牛母牛中优良个体较少,整体生产性能不高。建议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因地制宜的开展新疆褐牛的选育提高与品种改良工作,同时提高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挖掘和发挥当前种群的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37.
该研究旨在评估在肉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益生菌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体重相近(320±20)kg、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72头,随机分为4组。试验Ⅰ、Ⅱ、Ⅲ和Ⅳ组。结果表明,在试验期结束时,与试验Ⅰ组相比较,试验Ⅱ、Ⅲ和Ⅳ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而各组之间的料肉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试验Ⅰ组相比较,添加益生菌的试验Ⅱ、Ⅲ和Ⅳ组可显著提高肉牛中肠道乳酸杆菌的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含量(P<0.05),但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和总需氧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肉牛日粮中添加2%的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物,能够显著改善肉牛的生产性能,包括增加日增重和改善饲料转化率,对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为研究miRNA表达水平与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背最长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背最长肌组织中的miR-320a、miR-152、miR-143、miR-451、miR-125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新疆褐牛背最长肌组织中miR-320a、miR-152、miR-143、miR-45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哈萨克牛,miR-125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哈萨克牛。相关性分析显示:miR-320a、miR-152、miR-143、miR-451、miR-125a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iR-320a、miR-152与肉豆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iR-143与肉豆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iR-152、miR-125a与棕榈烯酸呈显著负相关,miR-143与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miR-320a、miR-152、miR-143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miR-320a、miR-143与黄度值、pH呈显著正相关;miR-320a与红度值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miR-320a、miR-152、miR-143、miR-125a表达量增加促进肌肉组织脂肪沉积,其中mi...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生殖激素对西门塔尔牛屡配不孕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对健康组(16头)和屡配不孕组(3头) 4个时期血清的生殖激素E2、PROG、FSH、LH、PGE2、GnRH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生殖激素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屡配不孕组的产后恢复期与第1发情期的E2浓度,第1发情期和第2发情期的FSH浓度,第2发情期GnRH浓度,第3发情期PROG、PGE2浓度均显著低于健康组的生殖激素浓度(P<0.05)。产后第16天、第27天和第41天屡配不孕组E2浓度低于健康组(P<0.05);产后第52天屡配不孕组PROG浓度低于健康组(P<0.05);产后第41天和第58天屡配不孕组FSH浓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产后第58天时屡配不孕组LH浓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在产后第16天、第41天和第91天屡配不孕组PGE2浓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产后第68天屡配不孕组GnRH浓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综上所述,6种激素浓度低于正常值可能会导致屡配不孕,激素变化或可作为评价西门塔尔牛屡配不孕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