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势头,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32.
论述了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浙江室外展区的参展方案——浙江“之园”的构思和实践。探讨如何在一个狭长且为纵向的微尺度空间中,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形散神聚的园林空间。介绍了“之园”设计构思的指导思想、空间的建构与联系及浓郁的民族文化,论述了“小中见大”空间处理方法以及园林小品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新的时代,赋予作品新的形式与内容,才能创造出有突破性设计构思的创作理念,还论述了“之园”有机的空间序列及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植物配置。图1参6  相似文献   
33.
施肥对连作蔬菜地蔬菜产量和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施肥对连作蔬菜地蔬菜产量、肥料效应以及土壤养分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笔者等人进行了连续四茬蔬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四茬蔬菜鲜样可食部分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芹菜的最佳施氮量为537.4kg/hm2,白菜的最佳施氮量为473.88kg/hm2。同时,与对照相比,用于每茬蔬菜生长所施用的肥料明显增加了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蔬菜种植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试验同时表明,经过了四茬蔬菜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未施肥对照区的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下降外,其余施肥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给连作蔬菜地的合理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深刻认识环境因子对湿地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是理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的基础.基于鄱阳湖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具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独特水文特征,是研究水文急剧变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动态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探讨季节性积水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沿高程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季节性积水湿地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于鄱阳湖枯水期(2018年11月—2019年3月)开展野外调查并采集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判别不同湿地类型环境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土壤碳、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集成推进树算法量化环境因子对湿地表层土壤碳、氮的相对贡献.[结果]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表层(0~20 cm)SOC和TN含量随着高程梯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在高程梯度13~14 m或14~15 m的洲滩区域.蚌湖(SOC:(9.47±2.97)g/kg,TN:(1.14±0.32)g/kg)和常湖池(SOC:(7.92±3.20)g/kg,TN:(1.05±0.28)g/kg)比泗洲头(SOC:(2.36±0.49)g/kg,TN:(0.27±0.06)g/kg)具有更高的SOC和TN含量(P<0.05).SOC和T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分别与坡度、湖底高程、土壤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和碳氮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得分显示,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的环境性状具有明显分异,表明湿地类型与表层土壤碳、氮的分布具有密切联系.优化的集成推进树算法显示,所选环境因子中,湿地类型、高程梯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碳氮比、铵态氮、硝态氮和全磷对SOC和TN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pH、湖底高程和坡度的相对影响微乎其微.其中,铵态氮、高程梯度是影响SOC积累的主要因素,湿地类型、土壤全磷是影响TN积累的主要因素.[结论]鄱阳湖碳、氮与磷的变化关系密切,湿地类型、高程梯度对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的积累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5.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温度、土壤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在8:00和20:00均提高了土壤温度,而在14:00降低了土壤温度。从地温日较差分析可知,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的整日地温变化幅度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此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与对照间的差距逐渐减少,调温作用逐渐减弱。(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能够增加根际土壤总细菌、放线菌、真菌、氨氧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磷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但普遍区组间差异不显著。除了秸秆还田配施低量NP处理(SNP1,秸秆3 000 kg hm-2+N 150 kg hm-2+P2O575 kg hm-2)以外,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但区组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因此,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合理调节土壤温度,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中秸秆还田配施NPK处理(SNPK1,秸秆3 000 kg hm-2+N 150 kg hm-2+P2O575 kg hm-2+K2O 37.5 kg hm-2;SNPK2,秸秆3 000 kg hm-2+N 225 kg hm-2+P2O5112.5 kg hm-2+K2O 56.3 kg hm-2)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6.
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提倡高产、高效和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措施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应用。为此,从秸秆还田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阐述了国内、国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稻草腐解规律、水稻稻米品质以及作物杂草情况等的影响,指出了秸秆还田在生理生态效应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了秸秆还田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以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资溪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资溪县在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资溪县划成3个主要生态建设功能区,分别为西部水土保持与水质保护生态建设区、东北部水土保持与水质保护生态建设区、东南部水源涵养和农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区。同时根据各区主要生态功能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倡导发展的产业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38.
DNDC (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反硝化-分解)模型是一个含有时间因子的模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动态模拟模型,可用于模拟和评估作物(如水稻)生产、碳氮动态演变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为了能够更充分地认识DNDC模型,使之得到更广泛应用,本文基于DNDC模型的构成与功能、目前6个(DNDC、CENTURY、CASA、EPIC、Biome-BGC、Roth C)世界著名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比较及其DNDC模型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模块优化,从稻田土壤碳动态角度出发,分析和总结了DNDC模型在稻田土壤固碳潜力、温室气体CO2和CH4排放模拟、稻田管理模式评估以及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也指出,受土壤属性空间异质性大、区域田间管理措施差异等因素影响,DNDC模型存在诸如点位尺度验证难以扩展到区位尺度模拟、模型矫正困难等限制模型准确性的问题。为使DNDC模型能够在中国复杂的农耕特征下开展模拟研究,今后的发展应重视DNDC模型模块功能优化、提高输入参数精确度等,进一步提高模型模拟精确度和预测评价系统的可信度,使模型更好地预测土壤碳动态变化,在稻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和管理方案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同时接种禽流感灭活苗和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的鸡群这两种病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禽流感灭活苗和新城疫同时接种雏鸡,其中新城疫使用新城疫Ⅳ系苗首免,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二免。结果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且抗体维持时间长,能很好的抵抗病毒的攻击,接种雏鸡后,可使原有抗体水平相差悬殊的鸡群产生高效价,较为整齐的抗体,免疫6个月后,HI抗体仍在6log2以上。结论鸡禽流感和新城疫双针免疫可达到较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生猪高热病给我们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带来很多困扰,尤其给广大养猪户来严重损失。但通过研究和摸索,我们逐渐对该病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能通过各种防控措施很大程度地减少该病的发生。夏日将至,在这里针对高热病发生及其防控措施作一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