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44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54篇
  46篇
综合类   379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番茄雄性不育系HL-2的叶片、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番茄雄性不育系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叶片较易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筛选出叶片进行培养时各阶段的培养基为MS 6-BA1.5mg/L~3.0mg/L IAA0.1mg/L~0.5mg/L 30g/L蔗糖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以MS 6-BA1.5mg/L IAA0.1mg/L 30g/L蔗糖最佳;愈伤组织芽的分化以MS 6-BA2.0mg/L IAA0.1mg/L 30g/L蔗糖最佳。  相似文献   
162.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毒病,成年动物和人往往呈隐性感染的带毒状态。为保障供港澳生猪的生产和卫生安全,本文以血净抑制试验调查了供港澳猪场人和猪的乙型脑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各场猪群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57%、2.5%、39%、22%和93%。其中母猪群阳性率最高为87,%仔猪41%。各猪群平均抗体水平为1:38、1:15、1:39、1:20和1:107。同时,这些猪场的饲养人员均有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11%、3.5%和24,%抗体水平为1:22、1:109、1:16。结果提出排除一些猪场已对猪只和人员进行乙脑疫苗接种的因素,在猪场中以善通存氏乙脑流行。加强乙型脑炎免疫接种的覆盖率,猪群采用细小-乙脑二联疫苗接种,人类特别是儿童要100%免疫接种乙脑疫苗,才能避免人猪间乙脑的相互传播。  相似文献   
163.
为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通用型高通量检测技术,利用高度保守的非结构DNA聚合酶G1211R基因,制备质粒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LAMP方法,出现典型的S形核酸扩增曲线,扩增产物具有特异的熔解曲线。G1211R基因质粒标准品在1.81×10~5拷贝数/μL~1.81×10~9拷贝数/μL对数值与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以ASFV E70株病毒核酸为模板,LAMP检测灵敏度达到21pg,优于荧光定量PCR方法。重复性试验LAMP检测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LAMP方法检测ASFV特异性良好,与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昆虫核酸无交叉反应。以ASFV Arm 07株制备各种临床模拟样品,检出阳性率达到17.31%。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有利于不同基因型毒株检测和出入境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64.
为探明青海某牧民家中饲养的牦牛突然发病死亡的原因,采用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该病病原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1株致病性较强的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且具有一定的抗药性,表明引起此次牦牛死亡的病原为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65.
口蹄疫是猪、牛、羊和野生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一旦暴发将给发病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和进出口贸易造成巨大损失及对社会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给政府及养殖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实施强制免疫、封锁隔离、加强排查、消毒灭源。笔者曾抓过某奶牛场的疫病防控工作。现将具体防控措施予以介绍,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6.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败",全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和败血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2003年10月初,湟源县某牛场的牦牛、犏牛等突然发病、死亡,前后共发病7头,发病率为0.87%(7801);死亡7头,致死率为100%(77).其临床症状:病初体温高达41~42 ℃,精神沉郁,口吐白沫,饮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加快,有痛苦性干咳,流涎,肌肉震颤,腹痛,下痢,粪便初为粥状,后为液状,间或杂有黏液、黏膜碎片及血液,气味恶臭;随着病情的发展在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弥漫性炎性水肿,可视黏膜发绀;肺部听诊有支气管音及水泡音,有的听到胸腹摩擦音.病理变化:脾有小点出血;肝肿胀,质脆,个别牛肝表面有坏死灶;肾稍肿;淋巴结明显水肿;肺脏表面有肝变区,呈大理石样花纹,有纤维素性胸膜炎变化;心冠脂肪、心内外膜出血明显,心包积水;咽喉、颈、四肢等部皮下有浆液性浸润,切开流出深黄色透明的液体,间或杂有血液,咽周围组织和会咽软骨韧带呈黄色胶样浸润,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潮红.笔者于2003年10月初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无新病例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7.
沙门菌属是一群形态、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相似的细菌,迄今已知有2 000多个种(型),某些细菌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致病菌,也是主要食物中毒菌之一,能污染各类食品、饲料、添加剂,且能引起人和畜禽流行性疾患[1]。为此,快速、准确地检测沙门菌已成为  相似文献   
168.
为了解miR-125b的进化历史和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下载不同物种miR-125b前体序列,运用Clustal W2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q PCR方法检测固始鸡不同组织中miR-125b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通过Targetscan 7.0与miRDB数据库对miR-125b靶基因进行预测、DAVID数据库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物种之间miR-125b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在胚胎期下丘脑中,随着胚胎发育,miR-125b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出壳后又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到36周龄表达量又显著升高;在成年期消化器官(肌胃、腺胃、小肠、肝脏)中也具有较高的表达量;经预测,miR-125b靶基因有920个,富集于组织发育、生物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小RNA的生物学加工等生物过程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NOD样受体信号等通路。结果表明:鸡miR-125b为广泛性时序表达miRNA,可能参与鸡胚胎期及出壳后生长发育相关的诸多生物学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9.
<正>雏鸡幼小,抵抗力差,各种外界因素都可造成雏鸡发病死亡。特别是雏鸡免疫功能不健全,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侵袭,为了防止发病常采用抗生素进行预防,但抗生素有副作用,它会造成免疫系统受损,器官受到伤害,导致疾病越来越重,造成雏鸡死亡或生长停滞,给养鸡业带来  相似文献   
170.
2000年英国暴发大规模的灾难性的口蹄疫(FMD),使本病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证明(Knowles etat,2001)。本病在英国的动物中迅速传播,暴发几千例,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影响范围很大(其暴发流行的情况见图)。英国自1968年以来属无FMD国家。在英国疫情的同时,比利时、爱尔兰、法国和芬兰也报道发病。英国400万头家畜扑杀,估计引起的全部损失是300亿美元。这是欧盟各国采取FMD非免疫政策以来最严重的暴发。疫情使得欧盟各国重新关注F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